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曹操以少勝多戰役有哪些

凱風網

曹操不是不稱帝, 而是暫時不能稱帝, 但是他一直沒有等到稱帝的合適時機就撒手離去, 至死也沒有成為帝王, 魏武帝還是後來他兒子曹丕給加上的, 他死的時候是三公之一。

當時當過三公的人都死於非命, 有人說曹操其實不應該封三公, 說不定也不會那麼早死。 曹操不想當皇帝就不會攜天子以令諸漏, 他喜歡權利, 追求權力, 這些都是他稱帝的目標, 但是他當時不能稱帝, 形勢不允許。 當年有一些大臣為了討曹操歡心, 曾經寫信奉承曹操廢掉獻帝然後自己稱帝。 但是夏侯淳見了曹操之後對曹操說千萬不能稱帝, 不要給孫權劉備進攻曹魏藉口, 當時曹操起事打的就是漢朝遺孤的牌子, 是正統。 但是後來曹操沒多久死了, 夏侯淳還感覺到難過, 認為是自己的意見導致了曹操沒有當上皇帝。

這件事情證明當時曹操並不是不想稱帝,

而是時機未到。 後來漢獻帝要給曹操一塊地方, 大約十萬人的封地, 想讓他交出兵權, 曹操沒有願意。 他寧願做一個掌握實權的地下皇帝, 也不願放棄手下的兵權, 他知道自己也許沒有機會了, 但是自己的兒子有, 自己的子孫也有機會, 曹家的江山一定會拿到手。

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證明曹操想稱帝, 就是當時孫權出了一個損招, 說曹操在北方勵精圖治, 讓北方特別繁華, 人心穩定, 應該稱帝了。 但是曹操接到信後一眼就看明白了孫權的用心, 說孫權是想把他放在火上烤。 他一半不甘心, 一半拒絕, 更體現出他想稱帝。

曹操以少勝多的戰役

袁紹想在官渡之戰中, 大舉殲滅曹操軍隊, 獲取勝利。 在兵力和物力上, 曹操處於弱勢,

袁紹的軍隊兵力強盛, 而且作戰人數非常多, 加上曹操處於不利的地位, 這就更加讓曹操處於被動的地位。

曹操軍隊在這場戰役中, 之所以能獲得成功, 主要得力于曹操的謀士們。 曹操的謀士都十分都才幹, 軍事作戰方面更是數一數二的專家, 在這場戰役中, 曹操聽從謀士們的排兵佈陣, 悉心準備軍隊的安排和進攻, 這才找到了戰爭的突破點。 除此之外, 這場戰爭大獲全勝, 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 此人便是許攸。 許攸、曹操、袁紹三人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 關係自然很好。 後來, 許攸投靠到了袁紹門下, 袁紹此時又和曹操成為了對峙方, 許攸看見曹操的才能越來越突出, 在官渡之戰爆發之前, 便轉向投奔在了曹操的門下,

曹操自然很歡迎許攸的到來, 而且許攸還帶來了最新的情報消息, 那就是袁紹的作戰方法。 曹操得到這個情報之後, 自然十分欣喜, 有了袁紹的作戰方法, 自己便可以主動出擊了。

官渡之戰爆發, 曹操軍隊全力進攻, 袁紹的兵力很多, 但是由於曹操事先準備的很充足, 導致自己輕敵慘敗, 曹操大獲全勝。 官渡之戰便是曹操以少勝多的戰役。

對曹操的正面評價

曹操在通常人們的印象中, 大多都是一些負面的評價, 大家認為曹操是一個陰險狡詐之徒, 對於曹操的罵聲在歷史上是不少見的, 說他好色, 殺人如麻, 無情無義。

但是一個人總是有壞的方面也有好的方面。 曹操並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心狠手辣的人。 曹操當初統一了中國北方之後,

並不是荒淫無道, 而是治國有道, 他在土地上開立了屯田, 有助於農業的發展, 既可以使人民得以溫飽, 又可以使在外的軍人有充沛的軍糧, 有助於對外的擴張。 而且在治理北方的過程中穩定了社會秩序, 這對當時的中國有深刻的意義。

曹操也是一個愛惜人才, 有賞識眼光的人。 對於有才能的人, 曹操希望他歸順於自己, 為自己所用。 但是即使有才之人, 不想歸順, 曹操也不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就像關羽, 曹操是十分欣賞關羽的, 他給關羽權力金錢, 但是關羽始終沒有真心歸順曹操, 一心向著自己的義兄劉備。 所以最後曹操還是放了關羽, 讓他重新回到劉備的身邊。

而且, 曹操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文化涵養, 而且能文能武的人。他熟讀兵書,並且自己也寫了兵書。而且曹操的抒情詩歌也寫的特別好,至今流傳下來,文筆氣勢磅礴,畫面感視聽感強,讓人感受到曹操憂國憂民的心懷。對於百姓的因為戰事而造成的傷亡,曹操是十分悲傷的,這從他詩歌的字裡行間裡就可以看出來。所以,他並不是通常大家所認為的無情無義之人。

而且能文能武的人。他熟讀兵書,並且自己也寫了兵書。而且曹操的抒情詩歌也寫的特別好,至今流傳下來,文筆氣勢磅礴,畫面感視聽感強,讓人感受到曹操憂國憂民的心懷。對於百姓的因為戰事而造成的傷亡,曹操是十分悲傷的,這從他詩歌的字裡行間裡就可以看出來。所以,他並不是通常大家所認為的無情無義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