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江蘇13城,增長之王居然是它!

文 | 子非魚

江蘇是我國第二富庶地區, 僅次於廣東。 去年全國GDP百強縣排名前10中, 有5個是江蘇的縣級市。 2016年江蘇省GDP高達76086.2億元, 占全國GDP的10.2%。

和浙江一樣, 江蘇在古代也是中國的糧倉與錢倉。 東晉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 江蘇都是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現今, 江蘇省下轄13個城市, 分別是南京、蘇州、無錫、徐州、南通、揚州、常州、鹽城、連雲港、泰州、鎮江、淮安、宿遷。 應後臺許多讀者的強烈要求, 在分析完了廣東、河南、浙江三省後, 今天繼續來看江蘇13個城市過去六年人口與經濟變化情況。

仍採用本系列常用的四個指標,

資金總量(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人口、財政和GDP。 四個指標中GDP、財政和資金總量反映的是經濟, 其中以資金總量最為重要, 它是城市彙聚資金能力、金融屬性強弱的衡量指標。 人口是採用義務教育中小學生在校人口作為參考依據, 它並非地方政府政績考量的指標, 相對於官方公佈的常住人口更能相對精確地呈現人口變化情況。

江蘇13城四個指標增長情況(2010年~2016年)

地區資金人口財政GDP徐州109%71%132%103%南京120%30%120%110%蘇州82%68%92%68%鹽城*172%23%117%110%淮安152%15%123%127%連雲港*105%26%50%107%鎮江114%11%112%96%南通129%1%103%98%常州*88%3%68%94%無錫*66%4%71%60%揚州121%-6%106%102%泰州*127%-15%92%86%宿遷*172%—166%132%江蘇105%31%99%86%全國112%-0.03%93%87%

資料來源於各地區統計局。 其中無錫、常州小學生人口資料未公佈, 用的是所有在校生人數;鹽城、泰州2010年小學生資料未公佈, 分別採用的是2011年、2009年資料代替;連雲港2010、2016年小學生資料均未公佈,

用的是2009~2015年區間;宿遷所有學生具體數目均未公佈。

上表排名先後順序, 是根據資金總量與人口綜合後的結果。 透過資料我們能看出:

1、江蘇地區人口增幅非常大, 吸人能力比廣東還要高出不少, 全地區13個城市中, 也只有兩個城市人口流失。 由此資料可知, 在過去六年的時間裡, 其他省市流出的人口, 大多數都流入了江蘇。

GDP、資金總量兩個指標, 江蘇都略微跑輸了全國。 這主要是受港口運輸見頂影響, 省內一些沿海城市的經濟增速下滑, 如蘇州、無錫等。

2、徐州整體增幅排在13個城市首位, 力壓省會南京與經濟實力強市蘇州、無錫。 小學生人口增幅高達71%, 期間統計口徑沒有發生變化, 行政區劃上,

也只是其內部鎮與街道之間發生了調整, 和其他城市之間沒有相互吞併的情況, 因此這個資料是可靠的。 2010年小學生人數為53.02萬人, 之後平均每年以8萬人的速度增加。

除了人口指標外, 徐州其他三個經濟指標也同樣表現得很不錯, 都跑贏了江蘇省平均水準。 另外, 財政收入和GDP也同樣跑贏了全國大盤。

徐州能有如此表現, 主要是因為它自身經濟內生性強。 徐州礦產資源豐富、工業發達。 另外, 徐州地理位置也比較獨特, 它是江蘇、安徽、山東和河南四省交界之地, 是這片地區最大的城市, 經濟好, 人口自然往這裡流。

再加上近些年內陸交通樞紐型城市地位開始崛起, 徐州又是我國重要的鐵路樞紐, 京滬鐵路、隴海鐵路兩大幹線在此交匯,

徐州的經濟與地位趁勢崛起。

3、省會南京排在第二。

南京四個指標全面跑贏了全國大盤。 每個指標無論是規模, 還是增速都表現得很不錯。 資金總量上, 南京已經實現了對蘇州的超越, GDP也在2014年超越了無錫, 上升到了全省第二的位置。

南京能夠實現對蘇州、無錫在資金、GDP上的超越, 主要受益於它的交通樞紐地位。 在中國漸漸進入高鐵為王的時代, 以前沿海城市的經濟利好都轉向了內陸高鐵樞紐城市。 南京2015年高鐵停靠次數全國第三, 僅次於廣州、上海, 正是這一波利好的受惠者。

4、第三是蘇州。

蘇州的人口增幅很不錯, 儘管是統計口徑變化的結果, 但刨開這個因素, 蘇州人口增幅也不會太差。

除了人口增幅外, 資金、財政和GDP,

蘇州均跑輸了全省大盤和全國大盤。 蘇州的經濟增幅落寞, 主要是受港口城市利好見頂影響, 再加上全省開始大力支持省會發展, 好的政策與資源都給了省會, 進一步拉開了二者之間的奔跑速度。 這是時勢, 蘇州遲早要將經濟第一的寶座還給南京。

5、除了南京外, 鹽城、淮安、鎮江、南通四個指標也都全面跑贏了全國。 宿遷由於小學生資料與學生資料無法查詢, 無法得知人口變化情況, 然從它的常住人口變化看, 也是增加的, 因此全面跑贏全國大盤的城市中, 宿遷也應該算一個。

這樣算下來, 江蘇13個城市中, 有6個全面跑贏了全國大盤, 有1個全面跑贏了全省大盤。 這是與前面分析過的幾個省份最大的不同。 從這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 江蘇比之於廣東、浙江、河南,各城市發展相對來說,更加均衡,很難出現一枝獨秀的現象。

6、常州、無錫人口增幅雖然是正,但相比於排在前面的城市,幅度非常小。且資金指標上,都沒能跑贏全國大盤和全省大盤。無錫資金、人口、財政、GDP四個指標都跑輸了全省大盤,且是13個城市中唯一的一個。

無錫經濟式微,主要是受大環境影響,外資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再加上地方政府干涉性太強,經濟增幅日漸衰弱,如今靠著鄉鎮企業在硬撐。在未來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無錫繼續要產業轉型以自救。

7、揚州、泰州,是江蘇地區中僅有的兩個人口流失的城市。不過兩個城市的三個經濟指標增幅表現得還行。

8、從江蘇13個城市的人口、經濟變化情況可以看出,港口海運城市經濟日漸式微,如蘇州、無錫,未來將是省會城市、高鐵樞紐城市、製造業強市的天下,如南京、徐州,這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大趨勢。

江蘇比之於廣東、浙江、河南,各城市發展相對來說,更加均衡,很難出現一枝獨秀的現象。

6、常州、無錫人口增幅雖然是正,但相比於排在前面的城市,幅度非常小。且資金指標上,都沒能跑贏全國大盤和全省大盤。無錫資金、人口、財政、GDP四個指標都跑輸了全省大盤,且是13個城市中唯一的一個。

無錫經濟式微,主要是受大環境影響,外資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再加上地方政府干涉性太強,經濟增幅日漸衰弱,如今靠著鄉鎮企業在硬撐。在未來房地產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無錫繼續要產業轉型以自救。

7、揚州、泰州,是江蘇地區中僅有的兩個人口流失的城市。不過兩個城市的三個經濟指標增幅表現得還行。

8、從江蘇13個城市的人口、經濟變化情況可以看出,港口海運城市經濟日漸式微,如蘇州、無錫,未來將是省會城市、高鐵樞紐城市、製造業強市的天下,如南京、徐州,這是中國城市發展的大趨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