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晚清為何不能雄起?基辛格:中國五千年歷史太強大

談及近代中國歷史, 無不扼腕歎息, 曾經輝煌的中華文明, 華夏貴胄, 領先了世界2000年, 在近代卻慘遭百年屈辱, 淪為魚肉, 任人宰割!

人們不禁要問, 晚清中國為何不能雄起?難道真是中國人笨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對此美國大人物基辛格有獨特的看法。

基辛格是德國猶太人, 在1973~1977年間, 擔任美國尼克森和福特總統的國務卿, 屬於資深政客, 對中國歷史有比較深的理解, 曾寫過一本書叫《論中國》。 在這本書裡, 基辛格對中國有諸多理解。

晚清時期, 中國為何不能雄起?

基辛格看來, 晚清的“以夷制夷”的國策並沒有錯, 不願引進學習西方科技有根本的歷史原因。

(1)在基辛格看來, 清廷允許大量西方國家進入中國, 其實就是採取“以夷制夷”。 方法沒有錯, 但錯在這個策略是需要自身一定實力做基礎的, 但大清國力卻始終沒有得到多少提高。

(2)大清為何國力無法提升?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願引進學習西方科技!基辛格看來,

並非中國人笨, 而是因為中國5000的歷史傳統過於強大, 自比天朝, 不願學習蠻夷的知識。

(基辛格雖是名人, 對中國歷史理解依然有偏差, 明末士大夫以談西學為時尚, 他沒有看到)

中國為何沒有全部淪為殖民度?

在那個年代,

世界上很多大國比如印度等, 徹底淪為了西方的殖民地, 但為何中國沒有?

(1)喪權辱國條約的作用, 滿足了列強的胃口, 讓列強暫時沒有想要徹底殖民中國。

(2)引進諸多西方列強, 造成列強互相牽制, 導致中國能保持相對獨立。

(3)李鴻章對中國近現代的改造, 以及他的政治謀略, 讓中國沒有陷入分裂和亡國。 尤其是對日本和沙俄的侵略企圖, 李鴻章和他們簽署了喪權辱國條約, 阻止了他們的野心。

坦率的說, 中國沒有徹底全部淪為殖民地, 固然有“以夷制夷”的功勞, 但中國自身的“大一統”思想, 民族自身的堅韌和彈性, 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基辛格看法未必正確。

(尼克森和基辛格)

《孫子兵法》對中國的影響何在?

基辛格看來, 《孫子兵法》對中國的影響, 滲透了方方面面, 政治經濟權謀等, 都有《孫子兵法》的影子。 但更為重要的是, 如果結合圍棋, 那麼中國人的戰略思維更像是下圍棋, 非常有遠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