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禍國殃民的奸臣,死後遺產卻挽救了國家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大明王朝三個世紀, 奇特人物代代薈萃, 就連奸臣, 都常出奇特款。

比如有位奸臣, 論禍國殃民的事蹟, 幾乎踩到南宋秦檜的腳後跟,

不但曾在強敵壓境時高呼逃跑, 更羅織罪名, 冤殺了保家衛國的大英雄。

但還是這位奸臣, 另一樣人生成就, 莫說比秦檜, 就是比起中國歷史上諸多名臣忠臣, 都堪稱無比強大:學問。 此人堪稱中國十五世紀一代通才, 更有一個獨家名號:天才絕倫!

而最奇葩之處是, 這位才華橫溢的奸臣, 別看活著的時候, 禍國殃民一籮筐, 但他一樣獨家科學成就, 不但顛覆前人思維, 更在他過世十七年後光芒綻放, 幾乎把明朝從一場空前大災裡救了出來。 如此死後救國的業績, 中國歷代奸臣裡, 他真是獨一號!

這位獨一號的奸臣, 正是明朝政壇奇特人物, 亦是中國十五世紀最強科學家:徐有貞!

一:曾經有為好青年

徐有貞, 原名徐珵, 永樂五年(1407)生於南京, 從小就接受了家族嚴格培養, 憑著家族良好人脈, 更給他找到了好老師:明初學問大家胡儼。 經過幾年裡悉心教導, 徐珵學業突飛猛進。 二十六歲那年, 就漂亮考取進士, 還如願進了翰林院, 仕途一片大好!

而少年得意的徐珵, 進了官場後, 更叫一群老臣們開眼, 簡直成了特立獨行的才子。 那個時候, 那個八股取士的年代裡, 讀書人能讀好四書五經就不錯, 特別是這些翰林們, 業餘愛好也就是吟詩作對。 可這些學問, 年少的徐珵表示:統統瞧不上!

由於深受老師胡儼的影響, 徐珵做學問, 也是特別腳踏實地的類型, 早年跟隨老師讀書時, 各種科學類的“雜學”, 就學的特別精通, 尤其是天文和數學,

連練出了出名精通算計的本事。 進了仕途之後, 只要有條件, 就會拼命查閱各類科學典籍, 成了大家眼裡的異類!

可這位異類, 很快就叫明英宗都注意了, 三十五歲那年, 也就是明朝正統七年, 明朝正在西南清剿思氏家族叛亂, 可徐珵卻語出驚人:大明最大的邊患, 不在西南的部族, 而是西北正裝老實人的瓦剌。 這段斷言, 參考後來的土木堡國難, 十分精准!

不但看得准, 那時的徐珵, 還提出了五條提升邊軍戰鬥力的辦法, 比如招募邊地精壯, 建立軍官考核制度, 甚至定期進行火器實戰演練。 奏摺送上去, 那時明英宗覺得不實際, 看完就擱一邊了。 但以後來很多明朝軍事牛人的評價說, 何止講的實際?就連明朝中後期戰功卓著的戚繼光, 剛鎮守北方時, 還專門把徐珵的這篇文章找出來, 認真研究學習!

這時的徐珵, 在大明朝堂上, 就是這樣一副才華橫溢且熱烈愛國的好青年形象, 仿佛冉冉升起的新星, 時不時就亮一下眼, 官位也升到了翰林院侍講, 大好仕途就在眼前。

可正統十四年(1449), 著名的土木堡慘案爆發, 卻叫他結結實實栽了大跟頭!

二:好青年的墮落

土木堡慘案, 這個很有名, 年少氣盛的明英宗, 大喇喇帶兵出擊瓦剌, 卻一下栽了跟頭, 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明英宗本人被俘, 北京暴露在瓦剌鐵蹄下, 眼看危在旦夕!

而當戰敗消息傳到京城時, 徐珵又亮了, 早在明英宗大軍出發時, 他就高調宣稱, 此戰必然戰敗。 之後果然戰敗, 好些人也是連連讚歎:這徐珵, 真夠厲害!

但就是在這件國難面前, 長期才華橫溢的徐珵, 卻第一次暴露出大毛病:跑得快!

在明朝將士們出征時, 他就先下手為強, 把老婆孩子都送到蘇州老家去, 待到監國的郕王朱祁鈺, 即後來的景泰帝召集群臣議事, 他更高調一番議論:北京城快完了, 趕緊遷都吧!

當然對他這番論調,後人裡同情的也不少,可看看當時局面就知道,京城固然危險,但並沒有到生死絕路上,貿然遷都,才是對國家最大的不負責。這個道理,深懂軍事的徐珵不是不知道,但不遷都就要死戰,就意味著與國家共存亡。這份擔當面前,他退縮了!

好在有名臣於謙,站出來一頓怒斥,徐珵這個極度不負責任的建議,才被扔掉。隨後大明朝緊急動員,確認了保衛北京的戰略,在於謙的主持下,明朝拼死一戰,隨後力挫瓦剌強敵,大明國運,轉危為安!

但長期耀眼的徐珵,卻為這事丟人現眼了,特別是景泰皇帝,對他十分厭惡。哪怕不計前嫌的於謙,景泰年間推薦徐珵出任國子監祭酒,卻被景泰皇帝當場否決掉:那麼個喊著遷都的慫包,用什麼!

更加痛苦的,是輿論的壓力,以徐珵的外孫,明朝大學問家祝枝山的話說,那一段日子,徐珵簡直是無顏見人,甚至有時京城文人聊天,都拿他當笑話。以至於為了避羞,也為了方便升遷,把名字都改了,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徐有貞!

如果說早年的徐珵,還是個有理想的青年,那麼經過這一番折騰,看過了世態炎涼的徐有貞,算是徹底變了:很多大臣,嘴裡沒說南遷,背地裡幹和自己一樣的事,自己不過是說出來,卻落到這個下場?改個名字,也就改了做人方式:你們可以不擇手段,我也可以!

如果說之前,他還是個有些毛病的能臣,那麼從此刻起,他決定做奸臣!

三:遺臭萬年

當然改了名後的徐有貞,也有不少業績,特別是景泰三年,受命在山東張秋地區治水,他像抓住一顆救命稻草一般,甩開膀子努力幹,竟把這個困擾明朝十年的問題,解決的漂漂亮亮。而且就在這次工程裡,他更展現一個能臣的擔當,告訴朝廷不要多派兵,不要多給經費,就用手裡這點兵馬錢糧,我保證做好。事實證明,真做到了!

如此好成績,也讓徐有貞再次風光了,從來討厭他的景泰帝,在他回京後,親自召見慰問,更把他升為左副都禦使。這個時候,他又成了享譽京城的英雄!

可此時徐有貞的胃口,卻哪裡是一個左副都禦使填的了?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病重,武清侯石亨和宦官曹吉祥等人,心思也就動了,為圖潑天富貴,打算重新擁立被軟禁的明英宗。可事情怎麼辦?他們想到了徐有貞!

徐有貞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他把這個政變,當做了自己升遷之路上的最大契機!隨後就是一系列嚴絲合縫的籌畫:正月十六晚上,調兵進入長安門,趁著景泰帝病危,將明英宗從南宮裡迎立出來,有驚無險的在奉天殿登基。籌畫此事的徐有貞,更是站在最前面,整個過程親自主持,手把手把明英宗捧了上去!

同樣的,心態已變的徐有貞,為了讓自己這潑天大功不旁落,更是攛掇著明英宗,把昔日的保衛北京大英雄于謙給抓起來,以徐有貞的說法,於謙想迎接藩王即位,不把他殺了,您的皇位怎麼能名正言順。接著扣給於謙一個“意欲”的罪名,堪比秦檜殺嶽飛的莫須有,親手拯救明朝的大英雄于謙,就這樣蒙冤遇難!

當然比秦檜還荒唐的是,把明英宗碰上皇位的徐有貞,雖說也封了爵位,當了內閣首輔,可還沒風光幾天,就被兩個昔日好戰友石亨和曹吉祥打了黑槍,被羅織了各種罪名,狼狽發配到雲南去勞改,過了四年的悲慘生活。也就是在這四年裡,徐有貞受盡唾駡,卻也徹底想開了,在當地低調做人,還義務教人讀書,做了不少好事。

等到後來曹吉祥和石亨先後倒臺,徐有貞也獲准返回蘇州養老,晚年的他,除了醉心于文學詩詞,就是和朋友飲宴,有時候也成天看著天象,盼自己能重獲啟用,最終卻也願望落後。直到六十五歲那年去世。論做官,壞事也幹了,報應也受了,從頭到尾,各種失敗!

四:死後救國!

但聲名狼藉的徐有貞,自己恐怕也不會想到,他當年一個重大突破,竟會在自己死後救了大明朝:水利科學!

水利事業,歷朝歷代都是大事業,精通科學的徐有貞,更是此中高手,多年來精心鑽研,景泰年間張秋治水時,更上演了奇特一幕:這個張秋河,從正統年間起,就是明朝的心病,幾乎年年鬧災,一鬧京杭大運河就斷流,可每次明朝花錢修,都是還沒修完就繼續鬧,簡直無解難題。

但徐有貞當時去了,掃了一眼,就知道問題所在,他大大咧咧拿兩個水桶,一個水桶開個大口,一個水桶開五個體積相同的小口,同時開始放水,結果五個小口的水桶先放完。然後告訴官員們:看見沒有,方法不對!

這個演示,就是人類水力學的經典實驗:水箱放水實驗!因此而誕生的分洪治水法,通過多開小水流的方法分散流量,果然快速高效把水治好!

而在徐有貞去世二十二年後,即明朝弘治二年(1489),黃河也爆發了百年未遇大水,整個河南都成了一片汪洋。而此時的明朝,也是財政極度困難時,水又必須治,一旦治不好,元末黃河天下反的場面,閉著眼就能想。而此時的明朝兵部尚書白昂,卻自信拿出了當年徐有貞張秋治水的資料,就用這法子!

於是,這場動用十萬人規模的大規模治理,以徐有貞的新方式,果然快速治好,而且也正因這場整治,黃河中段近八十年沒有大型水災。弘治中興的好景象,就這樣起來了。這其中,當然也有徐有貞的功勞。

這位科學強人,一輩子該怎麼評價?或許清朝名臣張廷玉說的貼切:假使隨流平進,以幹略自奮,不失為名卿大夫。事實也確實這樣,如果他少一點權欲,多做點研究,人生也許就更輝煌!找准定位,哪怕是科學強人,也很重要!

皇帝與文官:親密的危險關係 張嶔 ¥19 購買

趕緊遷都吧!

當然對他這番論調,後人裡同情的也不少,可看看當時局面就知道,京城固然危險,但並沒有到生死絕路上,貿然遷都,才是對國家最大的不負責。這個道理,深懂軍事的徐珵不是不知道,但不遷都就要死戰,就意味著與國家共存亡。這份擔當面前,他退縮了!

好在有名臣於謙,站出來一頓怒斥,徐珵這個極度不負責任的建議,才被扔掉。隨後大明朝緊急動員,確認了保衛北京的戰略,在於謙的主持下,明朝拼死一戰,隨後力挫瓦剌強敵,大明國運,轉危為安!

但長期耀眼的徐珵,卻為這事丟人現眼了,特別是景泰皇帝,對他十分厭惡。哪怕不計前嫌的於謙,景泰年間推薦徐珵出任國子監祭酒,卻被景泰皇帝當場否決掉:那麼個喊著遷都的慫包,用什麼!

更加痛苦的,是輿論的壓力,以徐珵的外孫,明朝大學問家祝枝山的話說,那一段日子,徐珵簡直是無顏見人,甚至有時京城文人聊天,都拿他當笑話。以至於為了避羞,也為了方便升遷,把名字都改了,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徐有貞!

如果說早年的徐珵,還是個有理想的青年,那麼經過這一番折騰,看過了世態炎涼的徐有貞,算是徹底變了:很多大臣,嘴裡沒說南遷,背地裡幹和自己一樣的事,自己不過是說出來,卻落到這個下場?改個名字,也就改了做人方式:你們可以不擇手段,我也可以!

如果說之前,他還是個有些毛病的能臣,那麼從此刻起,他決定做奸臣!

三:遺臭萬年

當然改了名後的徐有貞,也有不少業績,特別是景泰三年,受命在山東張秋地區治水,他像抓住一顆救命稻草一般,甩開膀子努力幹,竟把這個困擾明朝十年的問題,解決的漂漂亮亮。而且就在這次工程裡,他更展現一個能臣的擔當,告訴朝廷不要多派兵,不要多給經費,就用手裡這點兵馬錢糧,我保證做好。事實證明,真做到了!

如此好成績,也讓徐有貞再次風光了,從來討厭他的景泰帝,在他回京後,親自召見慰問,更把他升為左副都禦使。這個時候,他又成了享譽京城的英雄!

可此時徐有貞的胃口,卻哪裡是一個左副都禦使填的了?景泰八年正月,景泰帝病重,武清侯石亨和宦官曹吉祥等人,心思也就動了,為圖潑天富貴,打算重新擁立被軟禁的明英宗。可事情怎麼辦?他們想到了徐有貞!

徐有貞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他把這個政變,當做了自己升遷之路上的最大契機!隨後就是一系列嚴絲合縫的籌畫:正月十六晚上,調兵進入長安門,趁著景泰帝病危,將明英宗從南宮裡迎立出來,有驚無險的在奉天殿登基。籌畫此事的徐有貞,更是站在最前面,整個過程親自主持,手把手把明英宗捧了上去!

同樣的,心態已變的徐有貞,為了讓自己這潑天大功不旁落,更是攛掇著明英宗,把昔日的保衛北京大英雄于謙給抓起來,以徐有貞的說法,於謙想迎接藩王即位,不把他殺了,您的皇位怎麼能名正言順。接著扣給於謙一個“意欲”的罪名,堪比秦檜殺嶽飛的莫須有,親手拯救明朝的大英雄于謙,就這樣蒙冤遇難!

當然比秦檜還荒唐的是,把明英宗碰上皇位的徐有貞,雖說也封了爵位,當了內閣首輔,可還沒風光幾天,就被兩個昔日好戰友石亨和曹吉祥打了黑槍,被羅織了各種罪名,狼狽發配到雲南去勞改,過了四年的悲慘生活。也就是在這四年裡,徐有貞受盡唾駡,卻也徹底想開了,在當地低調做人,還義務教人讀書,做了不少好事。

等到後來曹吉祥和石亨先後倒臺,徐有貞也獲准返回蘇州養老,晚年的他,除了醉心于文學詩詞,就是和朋友飲宴,有時候也成天看著天象,盼自己能重獲啟用,最終卻也願望落後。直到六十五歲那年去世。論做官,壞事也幹了,報應也受了,從頭到尾,各種失敗!

四:死後救國!

但聲名狼藉的徐有貞,自己恐怕也不會想到,他當年一個重大突破,竟會在自己死後救了大明朝:水利科學!

水利事業,歷朝歷代都是大事業,精通科學的徐有貞,更是此中高手,多年來精心鑽研,景泰年間張秋治水時,更上演了奇特一幕:這個張秋河,從正統年間起,就是明朝的心病,幾乎年年鬧災,一鬧京杭大運河就斷流,可每次明朝花錢修,都是還沒修完就繼續鬧,簡直無解難題。

但徐有貞當時去了,掃了一眼,就知道問題所在,他大大咧咧拿兩個水桶,一個水桶開個大口,一個水桶開五個體積相同的小口,同時開始放水,結果五個小口的水桶先放完。然後告訴官員們:看見沒有,方法不對!

這個演示,就是人類水力學的經典實驗:水箱放水實驗!因此而誕生的分洪治水法,通過多開小水流的方法分散流量,果然快速高效把水治好!

而在徐有貞去世二十二年後,即明朝弘治二年(1489),黃河也爆發了百年未遇大水,整個河南都成了一片汪洋。而此時的明朝,也是財政極度困難時,水又必須治,一旦治不好,元末黃河天下反的場面,閉著眼就能想。而此時的明朝兵部尚書白昂,卻自信拿出了當年徐有貞張秋治水的資料,就用這法子!

於是,這場動用十萬人規模的大規模治理,以徐有貞的新方式,果然快速治好,而且也正因這場整治,黃河中段近八十年沒有大型水災。弘治中興的好景象,就這樣起來了。這其中,當然也有徐有貞的功勞。

這位科學強人,一輩子該怎麼評價?或許清朝名臣張廷玉說的貼切:假使隨流平進,以幹略自奮,不失為名卿大夫。事實也確實這樣,如果他少一點權欲,多做點研究,人生也許就更輝煌!找准定位,哪怕是科學強人,也很重要!

皇帝與文官:親密的危險關係 張嶔 ¥19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