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郎山峪”這個村名竟然拜康熙所賜,緣由竟然是因為諧音不滿

歷史上康熙也算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 做過一些于國家和老百姓有益的事, 也編造過幾則“民間故事”。 “郎山峪”的傳說就是他“禦制”的故事之一。

有一年, 康熙皇帝扮作一位藥材商人, 帶著兩名侍從來到京東一帶微服私訪。 這天, 3人來到直隸永平府北部山區的一個村莊, 這裡群山環抱, 林木蔥蘢, 周圍山嶺、坡坳的山岩紅如丹朱, 遠看如彤雲繚繞, 近看似烈焰騰騰, 景色十分綺麗。 康熙和兩名侍從走進村莊後, 便問村民這個村莊叫什麼名字。 村民們說, 因村莊四周山坡上到處是朱紅色的山石, 人們便稱它為“朱石崗”。

康熙聽了心中遲疑, “朱石崗”乍一聽跟“豬食糠”差不多, 這裡又住著一群豬(朱), 而他這個大清皇帝年號叫“康熙”, “康”字又與“糠”字同音。 “糠”是“豬食”, 他到“朱石崗”不就等著被吃嗎?康熙越想越覺得晦氣, 實在是不祥之兆。 古人因入犯忌地名而亡者不乏其例:三國時“鳳雛”先生龐統死於“落鳳坡”;蜀漢昭烈帝劉備死於“白帝城”;大宋名將楊業死於“兩狼山”……莫非我康熙今日也有滅頂之災不成?康熙越想越害怕, 帶著侍從悄悄逃離了小山莊。

康熙安然返回京城, 但那個深山裡的小村“朱石崗”卻讓他終日寢食難安,

左思右想總覺得“朱石崗”是大清朝的“剋星”, 恨不得殺它個雞犬不留, 以解除心中之憂。 但他畢竟還算是位英明的君主, 深知這樣濫殺無辜, 必然激起老百姓的義憤。 經過與幾位皇室王爺和心腹大臣商議, 康熙最後決定採取綏靖安撫之策。

數日後,

一位欽差大臣奉旨帶著康熙皇帝賞賜的金銀綢緞來到“朱石崗”, 向眾村民宣讀聖諭。 聖諭說, 皇帝微服私訪途經朱石坳, 親睹山野小村, 窮鄉僻壤, 人丁不旺, 衣食寒苦, 深為憐惜。 皇恩如天, 特命欽差前往安撫, 賞賜金銀綢緞, 修繕房屋, 裁制新裝, 並御賜村名“郎山峪”, “朱石崗”之名永遠廢棄不得再用。 村民無論朱、張、王、李, 一律賜“郎”姓, 納入正藍旗籍, 世代享用50裡之內所納皇糧……

這可把朱石崗的村民樂壞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皇帝送來如此厚重的封贈, 還讓他們從此成了皇帝屬下的八旗成員, 永享皇糧供養, 真是世代富貴榮華了!

“朱石崗”變成了“郎山峪”, 康熙皇帝的心病也就此消除了。 因有皇封御賜, 郎山峪人立即受到尊敬, 成了名顯一方的“貴族”。

永平府歷任父母官每年都要帶著禮品親來探訪慰問。 “郎山峪”這個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現在村裡500多口人仍然是清一色的“郎”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