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周恩來如何評價南昌起義將領

1927 年8 月1 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2 萬餘人的革命武裝,舉行南昌起義,從此揭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鬥爭的歷史。 1933 年6 月30 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佈《關於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 “文革”初期,有人提出要將建軍節日期改為9 月9 日,即秋收起義的時間,毛澤東堅決反對。 1967 年,毛澤東對解放軍代理總參謀長楊成武說:“‘八一’不能改,這是很重要的一天,打響了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並要楊成武將這段話的內容向周恩來彙報。 1969 年6 月28 至30 日,毛澤東在湖南、江西與當地黨政軍負責人的談話中,再次肯定了“八一”南昌起義的歷史作用和周恩來等人的歷史功績。

1961 年9 月18 日,周恩來(左一)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

那麼,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是如何評價南昌起義的呢?面對南昌起義,周恩來總是對失敗教訓說得多,對其偉大意義說得少;對戰友的功勞大談特談,對自己的業績避而不談;對當面批評歡迎鼓勵,對自我批評一而再、再而三,反映出他勇於自我批評的作風和謙虛謹慎的美德。

據實修改宣傳提綱

1957 年8 月1 日,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30周年,《解放軍報》刊登了《八一起義》連環畫,一共8幅,這是軍報第一次正式介紹南昌起義。 連環畫的宣傳提綱是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應《解放軍報》之約而起草的。 當時對南昌起義領導人的排名還沒有定論,提綱中領導人的排名為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 解放軍報社對此非常慎重,用紅筆圈出,呈送周恩來。 周恩來連夜審閱,指示傳閱朱德、賀龍、葉挺。 朱德說:“八一起義,我的人馬主要作一些協調保障工作,作用不大,應排在葉挺將軍之後。

”周恩來批示,劉伯承在起義中任參謀團參謀長,工作認真負責,做了大量軍事工作,功勳卓著,應在起義領導人中加上劉伯承名字,排在朱德之後。

宣傳提綱共21 條,周恩來對其中的10 條作了修改或補充,包括標點符號。 重要修改(凡有下畫線的字,都是周恩來親筆修改的)有四處:1、補充了起義的主要力量:黨為了挽救革命的失敗,決定由周恩來等同志在南昌以賀龍同志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葉挺同志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和朱德同志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九軍一部分為基礎舉行起義。 2、補充了起義的其他領導人:全南昌市宣佈戒嚴,將近半夜二點鐘的時候,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同志率領了北伐軍三萬餘人,在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

3、補充了起義失敗的原因:起義軍勝利後,由於當時領導者沒有能夠堅持發動廣大農民實行土地革命的政治路線而採取單純軍事向南挺進的方針,致起義軍部隊到達廣東東部三河壩、湯坑、汕頭地區的時候,在湯坑與廣東軍閥發生激戰,後來敵人越來越多,加以敵人軍艦向汕頭猛擊,結果起義軍主力遭到失敗。 4、補充了革命的正確路線:當起義軍向南挺進時,毛澤東同志率領了秋收起義的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立了土地革命的正確路線,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

多次檢討失敗原因

1959 年軍事博物館預展期間,周恩來親自審閱軍博的陳列計畫,還親臨現場審查展覽內容。

在《南昌起義》的展板面前,當講解員講道:“大革命失敗後,為了挽救革命,1927 年8 月1 日,周恩來等同志領導了南昌起義”周恩來當即提出:“哪是我領導?是党的領導,應該說是党的領導!”又對陪同審查的軍博領導說:“賀龍、朱德、葉挺、劉伯承等同志,也都是南昌起義的領導人嘛!”並親筆寫了一個南昌起義領導人排列順序的名單交給了館領導。

當講解員講到南昌起義部隊由於沒有和江西農民運動相結合,孤軍南下,因而遭到了失敗的教訓時,周恩來馬上給予鼓勵:“批評得好,批評得對!”當時,年輕的講解員聽了有點不知所措,周恩來鄭重地說:“南昌起義失敗了,我有責任,沒有想到要和農民運動相結合,建立農村根據地,還是搞以城市為中心,當時也是沒有經驗。 你們要把這件事講清楚。”

1960 年7 月14 至16 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了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周恩來受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委託,作了《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報告。周恩來說:“南昌起義的目的是南進汕頭,佔領海口,然後到廣州。南昌起義本身是正確的,但在領導思想上有錯誤:單純軍事行動,中心是城市觀點,沒有跟當地農民結合起來建立根據地的思想

張太雷到汕頭給我們傳達八七會議,只批評了機會主義,沒有提出如何做的問題。我自己當時是城市觀點,沒有從上海起義和南昌起義中取得經驗,上山搞農村鬥爭。”

像這樣在高規格會議上,向高級幹部檢討南昌起義失敗原因,周恩來在延安整風時期就早已為之。1944 年3 月3 日至4 日,周恩來在延安中央黨校做報告《關於黨的“六大”的研究》,深刻反思了南昌起義失敗的原因,指出:“‘六大’對於南昌起義,總結也不夠。南昌起義是反對國民黨的一種軍事行動的嘗試,中央雖指出了南昌起義五點錯誤,但沒有指出它的主要錯誤。我覺得它的主要錯誤是沒有採取就地革命的方針,起義後不應把軍隊拉走,即使要走,也不應走得太遠。”

1972 年6 月10 至12 日, 周恩來連用3 個晚上在中央批林整風彙報會上作《對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六次路線鬥爭的個人認識》的報告。中央黨政軍各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負責人312 人參加會議。6 月10 日, 在談到南昌起義時,周恩來強調南昌起義失敗的教訓就是沒有到農村“就地鬧革命”。“當時武裝暴動的思想,不是馬上就地深入農村,發動土地革命,武裝農民。”“它用國民革命左派政府的名義,南下廣東,想依賴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沒有到農村去發動和武裝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根據地,這是基本政策的錯誤。”還說:就在南下以後,經過會昌一戰,傷患不少,“如果在那個地方深入土地革命,就會在農村安置不走嘛,留在會昌、筠門嶺、瑞金、尋烏,那就很好嘛,靠近閩贛邊嘛。當時沒有這個思想。”

讚揚戰友們的功勞

1961 年3 月,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址在報批時,曾受到周恩來的“阻撓”。著名建築學家、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羅哲文曾回憶:“文物局當年的同志還記得,在一碰到有關周恩來的文物時,就很難處理。比如在1960 年上報國務院公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八一南昌起義舊址,他幾次都要去掉,因為這是他所領導的。但是這一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人民解放軍的誕生紀念地,是無論如何不能不列的。”

9 月18 日,中共中央廬山會議結束後,周恩來參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即八一起義紀念館。周恩來不談及自己,卻深情回憶戰友,並要求宣傳朱德、賀龍、劉伯承等同志在起義中所起的作用。

周恩來評價朱德:1. 在南昌起義時是一個很好的參謀和嚮導。2. 他為起義部隊尋找駐地,與敵軍上層人物交往,掌握敵情,為起義戰鬥的順利進行做了大量的工作。

周恩來評價劉伯承:1. 當時沒有人任主任,我就指定劉伯承同志做參謀長。他起初謙虛不肯答應,後來我說一定要你來做,他才擔任參謀長職務。2. 起義時,劉伯承同志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周恩來評價賀龍:1. 在這前一天的前敵委員會會議上,已決定由賀龍擔任起義軍的總指揮,我是去告訴他這個決定,並徵求他的意見。2. 鑒於賀龍同志對共產黨的堅定信仰,起義軍南下途中,我們吸收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組織。3. 賀龍是個好同志。

周恩來評價葉挺:1. 葉挺同志率領的鐵軍是一支非常著名的能戰鬥的部隊。鐵軍來到南昌參加起義時,受到南昌人民的熱烈歡迎。2. 葉挺所率第二十四師在戰鬥中擔負殲滅天主堂、貢院、新營房等處敵軍,解決衛戍司令部,佔領敵方在佑民寺的修械所和彈藥庫。二十四師順利圓滿完成了戰鬥任務,是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之一。

在參觀到第四陳列室時,周恩來第一次談到自己,說:“當時也是沒經驗,只曉得生搬硬套蘇聯的經驗,國際指示要建立根據地,而我們只想建立城市根據地,搞大城市起義,先後在上海、南昌、廣州搞了3 次。上海武裝起義,是工人起義,失敗了;南昌起義,是軍隊起義,也失敗了;廣州起義,是工人與軍隊結合的起義,還是失敗了。工人、軍隊起義都試驗過了,都失敗了,還沒有認識到要搞農村起義。”他還說:“我們走了,人民群眾是不高興的。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當時只有毛主席提出來。其他的人對這一路線不明確,甚至有的懷疑,有的反對。關鍵問題在井岡山,沒有井岡山的鬥爭就沒有今天。宣傳南昌起義一定要講到井岡山。”“我給你們提個要求,講解內容一定要講到朱毛井岡山會師。起義是大家的一個共同想法,而建立一支什麼樣的軍隊,並不明確,是毛主席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當工作人員請周恩來題詞時,周恩來說:“我拿回去,寫好了再給你們。”

刻意淡化自己的作用

最早將南昌起義搬上舞臺的,是江西省話劇團1958 年創作的《八一風暴》。1959 年9 月,《八一風暴》在北京向國慶10 周年獻禮演出。9 月16 日,周恩來設宴招待江西省話劇團和江西省歌舞團來京的全體成員,出席宴會的有鄧穎超、賀龍、陳毅等,同周恩來在一桌的有劉雲和歌舞演員石堅等。吃飯時,石堅請周恩來看《八一風暴》。周恩來說:“寫我的我不看,要歌頌毛主席,不能歌頌我。”劉雲補充說:“總理在戲中不出場,請總理看戲,提提意見。”周恩來有幾分嚴肅地說:“要歌頌毛主席,不能歌頌我。”

1959 年底,張家口市京劇團將這出話劇改編為同名京劇,1963 年8 月20 日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演出,周恩來觀看後與演出人員合影,並說:這齣戲是江青推薦我看的,“我問她有影射嗎? ( 指劇中的黨代表方大來影射的是周恩來) 她說沒有影射。今天看了戲還是有影射嘛。”合影留念時,大家請周恩來到中間去,周恩來卻站到扮演杜震山的演員( 杜震山的歷史原型是賀龍) 旁邊說:“我挨著我們的師長,是我介紹他入黨的。”

周恩來指出:“《八一風暴》為京劇表現現代生活開了一個路子,京劇表演現代戲不容易,你們在表演藝術上有創造,方向對,這個戲還是第一次看。”“你們的表演很自然

在表演上突破了行當。這個戲在剪裁上還是可以研究的,前面松了些,後面緊湊,總之演得不錯,時間壓縮到兩個半小時才好。今後你們的念白還可以注意些,你們的道白總的說還可以,但有的地方還像話劇,能不能多用京白,節奏上講究一些,一定會更好。藝術上的創造應不斷地研究、嘗試。”

1964 年,周恩來看了《在毛澤東的旗幟下高歌猛進》後,立即決定:以在京的文藝團體為骨幹,抽調全國文藝精英,搞一台慶祝新中國成立15 周年的大型晚會《東方紅》。為了在不到3 個月的時間裡完成《東方紅》的排演,周恩來親自擔任了組織領導工作。

這部全景式表現當代中國革命歷史的藝術作品卻沒有表現南昌起義。事實上,創編小組最初思路,也要寫南昌起義,卻被周恩來堅決否定了。周恩來指出,這部革命史詩一定要突出表現毛澤東對當代革命的正確領導和卓越貢獻。有一次,陳毅對周恩來說:“你這個總導演太霸道了,其他領導同志的事蹟都表現了,唯獨你自己的事,一點也沒有。提意見,你還不聽。”最後,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周恩來才勉強同意了在朗誦詞中加上絕無僅有的一句——“南昌起義的槍聲,響起了第一聲春雷”。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佈,請勿轉載)

原題:評價南昌起義:周恩來的讚揚與檢討

你們要把這件事講清楚。”

1960 年7 月14 至16 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了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周恩來受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委託,作了《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報告。周恩來說:“南昌起義的目的是南進汕頭,佔領海口,然後到廣州。南昌起義本身是正確的,但在領導思想上有錯誤:單純軍事行動,中心是城市觀點,沒有跟當地農民結合起來建立根據地的思想

張太雷到汕頭給我們傳達八七會議,只批評了機會主義,沒有提出如何做的問題。我自己當時是城市觀點,沒有從上海起義和南昌起義中取得經驗,上山搞農村鬥爭。”

像這樣在高規格會議上,向高級幹部檢討南昌起義失敗原因,周恩來在延安整風時期就早已為之。1944 年3 月3 日至4 日,周恩來在延安中央黨校做報告《關於黨的“六大”的研究》,深刻反思了南昌起義失敗的原因,指出:“‘六大’對於南昌起義,總結也不夠。南昌起義是反對國民黨的一種軍事行動的嘗試,中央雖指出了南昌起義五點錯誤,但沒有指出它的主要錯誤。我覺得它的主要錯誤是沒有採取就地革命的方針,起義後不應把軍隊拉走,即使要走,也不應走得太遠。”

1972 年6 月10 至12 日, 周恩來連用3 個晚上在中央批林整風彙報會上作《對我們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六次路線鬥爭的個人認識》的報告。中央黨政軍各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負責人312 人參加會議。6 月10 日, 在談到南昌起義時,周恩來強調南昌起義失敗的教訓就是沒有到農村“就地鬧革命”。“當時武裝暴動的思想,不是馬上就地深入農村,發動土地革命,武裝農民。”“它用國民革命左派政府的名義,南下廣東,想依賴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沒有到農村去發動和武裝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根據地,這是基本政策的錯誤。”還說:就在南下以後,經過會昌一戰,傷患不少,“如果在那個地方深入土地革命,就會在農村安置不走嘛,留在會昌、筠門嶺、瑞金、尋烏,那就很好嘛,靠近閩贛邊嘛。當時沒有這個思想。”

讚揚戰友們的功勞

1961 年3 月,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址在報批時,曾受到周恩來的“阻撓”。著名建築學家、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羅哲文曾回憶:“文物局當年的同志還記得,在一碰到有關周恩來的文物時,就很難處理。比如在1960 年上報國務院公佈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時,八一南昌起義舊址,他幾次都要去掉,因為這是他所領導的。但是這一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人民解放軍的誕生紀念地,是無論如何不能不列的。”

9 月18 日,中共中央廬山會議結束後,周恩來參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即八一起義紀念館。周恩來不談及自己,卻深情回憶戰友,並要求宣傳朱德、賀龍、劉伯承等同志在起義中所起的作用。

周恩來評價朱德:1. 在南昌起義時是一個很好的參謀和嚮導。2. 他為起義部隊尋找駐地,與敵軍上層人物交往,掌握敵情,為起義戰鬥的順利進行做了大量的工作。

周恩來評價劉伯承:1. 當時沒有人任主任,我就指定劉伯承同志做參謀長。他起初謙虛不肯答應,後來我說一定要你來做,他才擔任參謀長職務。2. 起義時,劉伯承同志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

周恩來評價賀龍:1. 在這前一天的前敵委員會會議上,已決定由賀龍擔任起義軍的總指揮,我是去告訴他這個決定,並徵求他的意見。2. 鑒於賀龍同志對共產黨的堅定信仰,起義軍南下途中,我們吸收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組織。3. 賀龍是個好同志。

周恩來評價葉挺:1. 葉挺同志率領的鐵軍是一支非常著名的能戰鬥的部隊。鐵軍來到南昌參加起義時,受到南昌人民的熱烈歡迎。2. 葉挺所率第二十四師在戰鬥中擔負殲滅天主堂、貢院、新營房等處敵軍,解決衛戍司令部,佔領敵方在佑民寺的修械所和彈藥庫。二十四師順利圓滿完成了戰鬥任務,是南昌起義的主力部隊之一。

在參觀到第四陳列室時,周恩來第一次談到自己,說:“當時也是沒經驗,只曉得生搬硬套蘇聯的經驗,國際指示要建立根據地,而我們只想建立城市根據地,搞大城市起義,先後在上海、南昌、廣州搞了3 次。上海武裝起義,是工人起義,失敗了;南昌起義,是軍隊起義,也失敗了;廣州起義,是工人與軍隊結合的起義,還是失敗了。工人、軍隊起義都試驗過了,都失敗了,還沒有認識到要搞農村起義。”他還說:“我們走了,人民群眾是不高興的。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當時只有毛主席提出來。其他的人對這一路線不明確,甚至有的懷疑,有的反對。關鍵問題在井岡山,沒有井岡山的鬥爭就沒有今天。宣傳南昌起義一定要講到井岡山。”“我給你們提個要求,講解內容一定要講到朱毛井岡山會師。起義是大家的一個共同想法,而建立一支什麼樣的軍隊,並不明確,是毛主席把這個問題解決了。”當工作人員請周恩來題詞時,周恩來說:“我拿回去,寫好了再給你們。”

刻意淡化自己的作用

最早將南昌起義搬上舞臺的,是江西省話劇團1958 年創作的《八一風暴》。1959 年9 月,《八一風暴》在北京向國慶10 周年獻禮演出。9 月16 日,周恩來設宴招待江西省話劇團和江西省歌舞團來京的全體成員,出席宴會的有鄧穎超、賀龍、陳毅等,同周恩來在一桌的有劉雲和歌舞演員石堅等。吃飯時,石堅請周恩來看《八一風暴》。周恩來說:“寫我的我不看,要歌頌毛主席,不能歌頌我。”劉雲補充說:“總理在戲中不出場,請總理看戲,提提意見。”周恩來有幾分嚴肅地說:“要歌頌毛主席,不能歌頌我。”

1959 年底,張家口市京劇團將這出話劇改編為同名京劇,1963 年8 月20 日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演出,周恩來觀看後與演出人員合影,並說:這齣戲是江青推薦我看的,“我問她有影射嗎? ( 指劇中的黨代表方大來影射的是周恩來) 她說沒有影射。今天看了戲還是有影射嘛。”合影留念時,大家請周恩來到中間去,周恩來卻站到扮演杜震山的演員( 杜震山的歷史原型是賀龍) 旁邊說:“我挨著我們的師長,是我介紹他入黨的。”

周恩來指出:“《八一風暴》為京劇表現現代生活開了一個路子,京劇表演現代戲不容易,你們在表演藝術上有創造,方向對,這個戲還是第一次看。”“你們的表演很自然

在表演上突破了行當。這個戲在剪裁上還是可以研究的,前面松了些,後面緊湊,總之演得不錯,時間壓縮到兩個半小時才好。今後你們的念白還可以注意些,你們的道白總的說還可以,但有的地方還像話劇,能不能多用京白,節奏上講究一些,一定會更好。藝術上的創造應不斷地研究、嘗試。”

1964 年,周恩來看了《在毛澤東的旗幟下高歌猛進》後,立即決定:以在京的文藝團體為骨幹,抽調全國文藝精英,搞一台慶祝新中國成立15 周年的大型晚會《東方紅》。為了在不到3 個月的時間裡完成《東方紅》的排演,周恩來親自擔任了組織領導工作。

這部全景式表現當代中國革命歷史的藝術作品卻沒有表現南昌起義。事實上,創編小組最初思路,也要寫南昌起義,卻被周恩來堅決否定了。周恩來指出,這部革命史詩一定要突出表現毛澤東對當代革命的正確領導和卓越貢獻。有一次,陳毅對周恩來說:“你這個總導演太霸道了,其他領導同志的事蹟都表現了,唯獨你自己的事,一點也沒有。提意見,你還不聽。”最後,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周恩來才勉強同意了在朗誦詞中加上絕無僅有的一句——“南昌起義的槍聲,響起了第一聲春雷”。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佈,請勿轉載)

原題:評價南昌起義:周恩來的讚揚與檢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