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屈原為什麼執意要投汨羅江?懷才不遇讓人惋惜!

屈平, 字原, 通常被後世稱為屈原, 又自雲名正則, 號靈均, 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人。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 任左徒, 常與懷王商議國事, 參與法律的制定, 主持國家的外交事務。

根據歷史記載, 在戰國時期秦國獨大時, 屈原就主張要與齊國聯合, 共同來對抗秦國。 後來, 在屈原的不斷努力之下, 楚國的綜合國力有所提升, 逐漸可以和秦國抗衡。 但是屈原本身性格非常耿直, 加上奸臣小人的誹謗誣陷, 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而且在政見上屈原也與楚懷王有所不同, 楚懷王執意要和秦國簽訂黃棘之盟, 但屈原卻竭力反對。 就這樣, 西元前350年, 屈原被逐出都城, 流放漢北。

自此之後, 奸臣還是咬著屈原不放, 一直進讒言誣陷屈原, 導致屈原又一次被楚頃襄王逐出都城, 流放江南。 當屈原第二次被流放的偏僻荒蠻之地時, 秦軍已經攻入楚國的首都, 兵荒馬亂、國破家亡的局面已經無法挽回。

屈原在遙遠的南方仿佛看到了秦人的鐵騎攻破了都城, 看到了士兵們在流血奮戰, 看到了百姓們在不斷受戰亂之苦, 顛沛流離。 國家淪陷, 身為臣子的屈原心如刀割、悲痛欲絕, 他毅然決定與國家共存亡。 西元前278年, 正值農曆五月初五, 屈原含恨寫下絕筆作品“懷沙”之後, 便懷抱大石投入汨羅江。

屈原為人正值, 一身英雄氣概讓人們崇拜。 所以, 以後每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人們都會舉行龍舟競賽, 向江河投放粽子, 以紀念我們偉大的民族英雄屈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