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觀點|劉作奎: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前景廣闊

劉作奎, 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中東歐研究室主任、16+1智庫網路秘書處辦公室主任

近日,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就中東歐國家與我開展“一帶一路”合作問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劉作奎表示, 雙方開展“一帶一路”合作的特點十分明顯, 前景也非常廣闊。

劉作奎說, 從國家範圍上來講, 中東歐國家都屬於“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 從波羅的海三國, 到“V4集團”(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巴爾幹地區的前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 都被列入“一帶一路”著力推進的國家。

這充分說明, 我國對推進與這個地區的國家開展全面合作非常重視。

劉作奎指出, 務實的經濟合作是雙方合作的第一大特點。

中東歐國家和中國目前開展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經濟和人文領域。 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經濟合作滿足了這些國家急切發展本國基礎設施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中東歐國家在人文領域與中國有很多共同語言, 開展合作有著先天的優勢。 在經濟領域的具體合作中, 又以“鐵公基”為重中之重。 特別是促進地區間互聯互通的鐵路、高速公路、碼頭、機場等, 是中東歐國家急需引進外資進行建設的領域。 目前, 我國提出並且在推進中的中歐班列和中歐陸海快線,

就是連接中東歐國家同中國間的兩條框架性的通道。 有了這兩條通道,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間的貨物往來將會進一步通暢。 另外, 我國正積極推動的三海港區建設也在論證和探討之中, 未來中歐間的通道將會形成多條線路、鐵路和水路多點聯運的複雜網路, 從而在時間和成本上都能達到最優的配置。

第二個特點是在“一帶一路”的大框架下, 中國和中東歐合作有著很多的具體合作聯合會。

劉作奎介紹說, 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間已經成立了數十個涉及人文、教育、貿易促進等方面的合作委員會, 並將委員會的辦事處設在不同的中東歐國家。 比如, 農業合作促進中心就設在保加利亞, 而林業合作協調機制則設在斯洛維尼亞。

這些委員會通過相對鬆散的機制, 讓中東歐國家間的互相合作和中東歐與華合作對接起來, 既可以發揮相關國家在本國的優勢, 也有助於中東歐國家開展互相合作有一個抓手。 比如學術合作, 目前社科院就與匈牙利智庫合作, 在布達佩斯設立了中國-中東歐國家智庫交流與合作網路, 旨在促進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間學術領域高端人才的互聯。

雙方開展合作的第三個特點是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

一是直接收購。 中東歐國家目前大都處於轉型期, 需要資本來對原本國家控股的企業和實體進行私有化。 因此, 中國資本對這些國家中一些老牌企業的收購在政府層面上是歡迎的。 二是投資改造。

中東歐國家有很多機場、港口以及酒店、倉庫、辦公樓等設施由於常年失修, 都已經比較老舊, 急需進行翻新和改造, 而這些國家卻資金緊缺。 因此, 中國企業如能投資改造這些設施, 當地的政府和企業則願意以經營權或者利潤來進行相抵。 三是基礎設施的建設。 基礎設施的建設要求的資金巨大, 需要有國家層面的支持。 而這正是目前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投資的巨大優勢。

劉作奎認為, 中東歐國家與我國開展合作的優勢和潛力也比較明顯,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東歐國家與我國的經貿合作將會逐步提高歐洲對我國的出口。 一直以來, 我國向歐洲國家出口大量商品, 中東歐國家由於經濟體量小, 產品種類不多,

對我國貿易逆差巨大。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對於高品質和多層次的商品的需求越來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 來自中東歐國家的高品質和有特色的食品、飲料、日用品將會越來越多地走進中國百姓的家庭。

二是旅遊業的合作發展潛力巨大。 隨著中東歐地區交通設施的完善以及合作深入而帶來的簽證便利,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將踏上中東歐國家的土地。 目前, 塞爾維亞已經成為第一個對中國普通公民免簽的歐洲國家, 還有很多國家放寬了簽證要求。

三是人文教育合作領域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 中東歐國家的文化、歷史在很多方面與中國有共通之處, 對世界很多問題的看法趨同。 因此, 雙方在文化交流上的障礙比較小。 中東歐國家的很多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將有機會與我國高校和研究所交流。

劉作奎強調,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合作,潛力巨大,必將為雙方的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原標題: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前景廣闊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

中東歐國家的很多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將有機會與我國高校和研究所交流。

劉作奎強調,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合作,潛力巨大,必將為雙方的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原標題: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前景廣闊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中東歐研究室主任劉作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