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納粹衝鋒隊一夜之間慘遭血洗,是什麼讓希特勒痛下殺手?

1934年6月30日淩晨, 曾為希特勒上臺執政立下汗馬功勞的衝鋒隊在一串機關槍的猛烈掃射之後隨即徹底消失, 湮沒在第三帝國的歷史中。

希特勒為什麼要對自己人下此毒手呢?

對此, 大致歸納出以下原因:

其一, 衝鋒隊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所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其二, 希特勒與羅姆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矛盾, 既可以說是患難之交, 但兩人同時又有很大分歧。 羅姆在希特勒上臺後,

不僅加緊發展衝鋒隊, 而且叫嚷著進行“二次革命”, 建立真正的“民族社會主義”。 他的這些企圖使納粹政權無法容忍, 希特勒便考慮把衝鋒隊解決掉。

恩斯特·羅姆, 1934年7月1日被槍決。

其三, 衝鋒隊與黨衛隊的鬥爭, 於1925年直立的黨衛隊、即黑衫党, 原是衝鋒隊的下級組織,

作為希特勒鐵杆衛隊的黨衛隊, 在衝鋒隊膨張的同時亦迅速發展壯大。 在爭權取寵的競爭中這兩支政治力量必然會發生矛盾衝突、特別從1 929年希姆萊擔任党衛隊帝國首領後, 雙方矛盾更為激化。

海因裡希·希姆萊

其四, 衝鋒隊不被國防軍所容。

德國軍隊戰後受到限, 在衝鋒隊成立之初陸軍出於使德國武裝起來的目的, 對衝鋒隊採取的是扶持態度, 把它作為後備軍。 但隨著羅姆想要取代國防軍的意圖的日益暴露, 軍界意識到其特權受到了威脅。 部長勃洛姆堡強烈要求希特勒對衝鋒隊給予一定的限制, 把衝鋒隊排斥在武裝部隊之外, 只把國防軍作為“武器的惟一持有者”。 希特勒在決定如何取捨二者的過程中, 按理說應較為偏袒他的發跡資本衝鋒隊, 但這樣做有兩大棘手的問題, 一是若保留龐大的衝鋒隊, 他將很難向歐洲各國作出恰當解釋, 他的外交將因此而陷入尷尬境地;二是如果把國防軍得罪, 繼承興登堡的總統職位的野心就難以達到。

維爾納·馮·勃洛姆堡

所以, 經再三權衡希特勒最後決定讓衝鋒隊犧牲掉。 事實上在血洗衝鋒隊之前, 希特勒巳得到了軍界將支持他繼任總統的承諾。

於是希特勒便以衝鋒隊陰謀“二次革命”為藉口, 順水推舟地將除掉惹是生非的衝鋒隊和取悅資產階級在政治清洗中"畢其功於一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