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宮廷的醫患關係極其緊張 御醫為保命開“不管用”的藥

醫者, 以治病救人為己任。 但有時, 醫生也不得不說些“善意的謊言”來寬慰病人, 尤其是在天子面前, 太醫說話就更要謹慎謹慎再謹慎,

有時甚至會被迫做一些事情。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讓太醫提心吊膽的事情。

醫患關係緊張導致藥方無效

明朝皇帝的脾氣都不好, 普遍性格焦躁, 稍不如意, 就叫醫生下牢獄。 可以說, 當時宮廷的醫患關係極其緊張。

太醫院的醫生們戰戰兢兢,

為了保命, 慢慢形成了一個默契, 即給皇帝、皇子及後妃們看病, 開藥方, 不能用那種冒險的藥, 藥方開得四平八穩, 無論如何吃不死人, 絕不敢用那些威猛卻治病的藥, 否則出了事兒, 命將不保。

所以, 明朝包括後來的清朝宮廷, 慢慢地形成俗話說的“幾不稱”, 即:太醫院的藥方、翰林院的文章——都是沒個性的、四平八穩不管用的形式主義。

禦膳房如何管理藥材

明代禦藥房管理的都是宮廷用藥, 每天由太醫院的院使、院判、御醫分兩班值班, 並且要完成三件事。

一是藥材的管理, 對於各地進貢來的藥材、藥品, 要根據品質優劣進行分揀。

二是隨時聽從宮內差遣, 給皇帝及後宮嬪妃診治。 診脈時, 先由值班的太醫院院使或院判診脈, 接著再由值班御醫診脈, 之後發表各自的診脈意見, 大家一起擬定處方。

三是根據藥方監督禦藥煎制, 在禦藥製作時, 要有太醫院院官和內臣一同監視, 做好後每劑藥都分成兩付, 其中一付先要由御醫、院判、內臣三人嘗過之後, 沒有問題, 才將另一付進獻給生病的皇上,

這一系列的診治、製藥過程, 都要在專門的醫簿上做詳細的記錄, 以備查考。 如果皇上服用後, 治療效果不佳, 這些醫簿上記錄的相關人等就會招致麻煩, 甚至惹上殺身之禍。

不願當太醫的苦衷

漢朝有個叫郭玉的醫生, 醫術非常高明, 常常為皇族權貴治病, 但他死活不願意進入太醫院, 成為權貴的專門醫生, 而寧願當個江湖遊醫。 漢和帝問他為什麼不願意享受太醫院醫生的待遇, 不願意掌握政府的醫療資源, 他回答說:那些權貴居高臨下面對臣, 臣給他們治病, 總是壓力很大。

(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