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論持久,還得是它!試駕長安奔奔EV

隨著國家的大力扶持和推動,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快的電動車增量市場, 新型能源的湧現, 不僅讓日常出行變得綠色環保, 更讓很多沒有指標的家庭擺脫了開不上車的窘境。

如果你問買一輛電動車最應該看重什麼, 我的答案是續航里程和落地價格, 續航的長短決定了人們的活動半徑, 而價格的高低則影響著我們的購買熱情。 恰好, 長安奔奔EV就是一款在兩方面都表現不錯的電動車, 如果我沒有指標, 一定會考慮它。

奔奔EV的整體造型和奔奔相差不大, 車身線條緊致飽滿, 視覺效果要比實際尺寸稍大一些。 在車身的很多部位, 奔奔EV都採用了藍色裝飾, 這種藍白雙色的搭配, 讓人第一眼就能認出這是一輛電動車, 並且看上去富有科技感。 全系標配鹵素大燈, 在我的意料之中, 但中高配車型居然配備了LED日間行車燈, 確實讓我沒想到, 畢竟這只是一台微型車。

而更讓我意外的是, 奔奔EV作為一台微型車, 卻有著和定位不相符的後排空間。 奔奔EV的車身尺寸分別為3 730 mm、1 650 mm、1 530 mm, 軸距長度為2 410 mm, 和同級的對手相比, 處於領先位置。 而這種優勢也很好地傳承到了車廂內的空間水準上, 正常體型的成年人坐在後排完全不會覺得擁擠, 這樣的表現也徹底打破了我對於微型車的固有偏見。 但是, 受制於車身高度的不足, 車廂內的頭部空間還是略顯局促, 採用稍躺的姿勢, 才是乘坐奔奔EV的正確方式。

內飾風格依然和奔奔如出一轍, 沒有太大的變化, 簡潔幹練的中控台佈局, 操作便利。 材質雖然以硬塑膠為主, 但工藝水準相當不錯, 飾板間的縫隙處理的較為勻稱。 配置水準表現正常, 中高配車型上配備有後駐車雷達、倒車影像、 全景天窗、全液晶儀錶盤和中控大屏, 聽起來還不錯, 但低配車型的配置過於簡化, 不推薦購買。

在使用過程中, 奔奔EV的全景天窗讓人印象深刻, 1.43平方米的採光面積很好地照顧到了後排乘客, 讓陽光灑滿整個車廂。 但高配車型上的全液晶儀錶盤就有些不盡如人意了, 雖然它有6.1英寸, 但實際顯示資訊的區域很小, 再加上顏色偏暗, 位置較深, 所以邊駕駛邊查看會比較費勁。

從奔奔EV的靜態表現可以看出,雖然這台車在某些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間,但整體實力在同級中還是很有優勢的。但對於一台電動車而言,受關注的重點顯然和汽油車不太一樣,耗電的快慢、續航里程的長短和充電方式的多少,才是能否打動消費者的終極殺招。

奔奔EV按照續航里程劃分,共有“180 km”和“210 km”兩個版本,相對應的電池容量分別為23.2 kWh和27.5 kWh。兩款車型均搭載了一台永磁同步電動機,最大功率為55 kW,峰值扭矩為170 N·m,大致相當於一台1.6 L自然吸氣發動機。

縱觀國內的微型電動車市場,奔奔EV210 km的續航里程可謂名列前茅,這直接決定了這台車的移動半徑,也有效緩解了我們對於電量的憂慮。同時,奔奔EV的充電方式也很豐富,有快充,慢充和類似於手機充電寶的移動充能手段。我們在試駕中特意體驗了快充效果,奔奔EV在後翼子板有專門的快充口,從40%的電量直至充滿,只用了二十多分鐘的時間,還是非常迅速的。

吃過午飯,奔奔EV的電量已經充滿,試駕正式開始。從日出東方凱賓斯基酒店出發,途經紅螺寺,再到慕田峪長城,最後返程,全程大概43 km。在整個行程中,可以感覺到奔奔EV的動力調校並不激進,起步時沒有大多數電動車迅猛的感覺,相反,它的動力輸出非常輕柔,並且加速線性,不拖泥帶水。但奔奔EV畢竟是一台55 kW的微型電動車,車速到了80 km/h後想再提速,便顯得非常吃力。但是我並沒有感到失望,因為這就是這台車的定位,繁華的城市才是它天生的舞臺。

切換到S擋,奔奔EV的電門更加靈敏,提速時也更加有勁,但與此同時,續航里程也會預估性地減少20 km,所以還是使用經濟模式比較划算。奔奔EV的懸架調校偏向舒適性,對於路面的細碎顛簸過濾得比較好,行駛品質在微型車中屬上乘之作。

最後,鑒於奔奔EV兩款車型的續航里程均在150 km~250 km之間,所以按照現階段對於電動車的補貼政策,這台電動車可享受3.6萬元的國家補貼,而各地區的地方補貼又不盡相同,以北京為例,奔奔EV可享受國家/地方補貼共計5.4萬元,再加上目前廠家有4萬元左右的優惠,所以這台電動車的落地價格還是非常親民和實惠的。

編輯點評:

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不僅是因為搖不上號,還有更多的是懷有環保之心,打心底裡認可這種新型能源的出現,但同時也對電動車的品質有著很高的要求。而奔奔EV作為一款微型電動車,有著同級中最長的續航里程和豐富的充電方式,並且在外觀、做工和空間上也表現的中規中矩,即便有些方面依然有提升的空間,但仍是瑕不掩瑜。所以,如果你不想花太多錢買一台電動車,那奔奔EV絕對是一個值得你好好考慮的物件。

(CMG)

所以邊駕駛邊查看會比較費勁。

從奔奔EV的靜態表現可以看出,雖然這台車在某些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間,但整體實力在同級中還是很有優勢的。但對於一台電動車而言,受關注的重點顯然和汽油車不太一樣,耗電的快慢、續航里程的長短和充電方式的多少,才是能否打動消費者的終極殺招。

奔奔EV按照續航里程劃分,共有“180 km”和“210 km”兩個版本,相對應的電池容量分別為23.2 kWh和27.5 kWh。兩款車型均搭載了一台永磁同步電動機,最大功率為55 kW,峰值扭矩為170 N·m,大致相當於一台1.6 L自然吸氣發動機。

縱觀國內的微型電動車市場,奔奔EV210 km的續航里程可謂名列前茅,這直接決定了這台車的移動半徑,也有效緩解了我們對於電量的憂慮。同時,奔奔EV的充電方式也很豐富,有快充,慢充和類似於手機充電寶的移動充能手段。我們在試駕中特意體驗了快充效果,奔奔EV在後翼子板有專門的快充口,從40%的電量直至充滿,只用了二十多分鐘的時間,還是非常迅速的。

吃過午飯,奔奔EV的電量已經充滿,試駕正式開始。從日出東方凱賓斯基酒店出發,途經紅螺寺,再到慕田峪長城,最後返程,全程大概43 km。在整個行程中,可以感覺到奔奔EV的動力調校並不激進,起步時沒有大多數電動車迅猛的感覺,相反,它的動力輸出非常輕柔,並且加速線性,不拖泥帶水。但奔奔EV畢竟是一台55 kW的微型電動車,車速到了80 km/h後想再提速,便顯得非常吃力。但是我並沒有感到失望,因為這就是這台車的定位,繁華的城市才是它天生的舞臺。

切換到S擋,奔奔EV的電門更加靈敏,提速時也更加有勁,但與此同時,續航里程也會預估性地減少20 km,所以還是使用經濟模式比較划算。奔奔EV的懸架調校偏向舒適性,對於路面的細碎顛簸過濾得比較好,行駛品質在微型車中屬上乘之作。

最後,鑒於奔奔EV兩款車型的續航里程均在150 km~250 km之間,所以按照現階段對於電動車的補貼政策,這台電動車可享受3.6萬元的國家補貼,而各地區的地方補貼又不盡相同,以北京為例,奔奔EV可享受國家/地方補貼共計5.4萬元,再加上目前廠家有4萬元左右的優惠,所以這台電動車的落地價格還是非常親民和實惠的。

編輯點評:

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不僅是因為搖不上號,還有更多的是懷有環保之心,打心底裡認可這種新型能源的出現,但同時也對電動車的品質有著很高的要求。而奔奔EV作為一款微型電動車,有著同級中最長的續航里程和豐富的充電方式,並且在外觀、做工和空間上也表現的中規中矩,即便有些方面依然有提升的空間,但仍是瑕不掩瑜。所以,如果你不想花太多錢買一台電動車,那奔奔EV絕對是一個值得你好好考慮的物件。

(CM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