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代風流才子徐志摩

徐志摩, 1897年1月15日出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原名章垿, 字槱森, 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 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詩社成員, 宣導新詩格律, 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提起徐志摩, 人們不自覺的就會想到那首著名的《再別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1920年,當時在段祺瑞內閣任司法總長的林長民(林徽因的父親), 因受各方政治勢力排擠被迫卸任, 旋以中國國際聯盟同志會駐歐代表的身份赴英國考察心愛的女兒林徽因同前往。 其時林長民44歲, 林徽因16歲。 就在這年10月, 徐志摩告別克拉克大學的同學好友李濟, 由美國渡海來到倫敦, 入劍橋大學學習。 兩個月後, 因一個偶然機會認識了林家父女。 此時徐志摩出洋已三年.在歐風美雨吹拂的花花世界裡, 已蛻變為摧花折枝的情場老手。 林徽因情竇初開,

妙齡含春的音容笑貌, 令徐志摩—見驚為天人。 欲火難耐中, 徐很快施出幾十年走南闖北練就的八卦勾魂術與七步麻醉散, 向林徽因發起愛情攻勢。 其用情之烈, 完全可與水泊梁山一派人物中在孟州道上十字坡開人肉包子店的孫二娘有一拼, 只是目的有點不同罷了。 在浪急風高的異國他鄉憑空遭遇這樣一個猛漢的情愛襲擊, 林徽因惶恐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但林長民是個見過世面且豁然大度之人, 對有婦之夫的徐志摩夜裡挑燈看劍式的豪放做派, 不但不橫加指責, 反而有些噯昧地為其開脫。 從當年12月1日林長民給徐志摩的信中, 可以看到各自內心情感的波動, 林在信中說“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 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
並無絲毫mockery(嘲笑), 想足下誤解了”信末附言“徽因問候”

1921年10月, 林徽因隨父回國。 仍在英國讀書的徐志摩於1922年3月趕到德國柏林, 由中國留學生吳經雄, 金嶽霖做證, 與從國內追隨而來的結髮之妻張幼儀翻雲覆雨地鬧騰了一番後, 正式離婚。

同年秋, 自認為掙脫了鎖鏈的徐志摩匆匆結束學業, 由倫敦歸國。 在家鄉浙江海寧和上海等地稍事停頓, 於12月來到北京。 徐之所以匆忙離開歐洲回到國內,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聽到林徽因已許配給梁思成的消息。 而回國的目的, 除了弄清虛實, 還想以自己的實力和練就的情海勾魂術, 贏得林氏的芳心, 使其拋卻舊構, 與自己共結百年之好。 然而, 徐志摩一到北京, 便聽到梁思成與林徽因將要結婚的消息。 這個消息如同當頭一棒, 令他許多天緩不過勁兒來。

圖為張幼儀和徐志摩

經此打擊, 徐志摩的情感也漸漸轉入另一個女人, 這便是一代名媛兼交際花陸小曼。

圖為一代名媛陸小曼

當林徽因從英國歸來,在與梁思成赴美留學歸國這段時間,徐志摩完成了與髮妻張幼儀離婚,再回國迎娶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的中國軍官王賡的夫人、京城名陸小曼的感情歷程(陸在徐的迷戀下,與其夫離婚)對這段曲折變故,梁從誡(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兒子)曾說:“徐志摩的離婚和再娶,成了當時國內文化圈子裡幾乎人人皆知的事。 可惜他的再婚生活後來帶給他的痛苦多於歡樂”事實確如梁從誡所言,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後,遷往家鄉海甯與南京、上海等地居住。1931年初,為了照顧新婚 不久的陸小曼的生活並陪其開心取樂,徐志摩舍北平同事朋友而跑到上海光華大學與南京中央大學任教。意想不到的是,徐到南方不到一年,就羽化登仙了。

圖為陸小曼

1931年11月19日早8時,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他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做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党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彌漫,難辨航向。飛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上白馬山(又稱開山),當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兩位機師與徐志摩全部遇難。

噩耗傳來,林徽因當場昏倒在地。梁思成、林徽因、張奚若、陳雪屏、錢端升、張慰慈、陶孟和、傅斯年等相聚胡適家中,眾人相對淒然,張奚若慟哭失聲,林徽因潸然淚下。22日下午,受北平學界同人委派的梁思成、張奚若、沈從文等人分別從北平和青島趕到濟南白馬山空難現場,收殮徐志摩的遺骸。梁思成帶去了他與林徽因專門趕制的小花圈以示哀悼。喪禮結束後,按照林徽因的叮囑,梁思成專門帶回—小塊失事飛機的殘骸。此後的歲月,這塊飛機殘骸一直掛在林徽因臥室的牆壁上,以表達對徐志摩的水久懷念。

根據後來披露:在徐志摩登機之前,他給陸小曼發了一封信件,信上說:“徐州有大霧,頭痛不想走了,準備返滬。”但最終他還是走了。因大霧影響,飛機于中午12時半在濟南党家莊附近觸山爆炸,機毀人亡,徐志摩手腳燒成焦炭,死狀極慘。機上連同徐志摩共三人,無一生還。――當時徐志摩34歲,陸小曼29歲。令人不勝惋惜。

圖為一代名媛陸小曼

當林徽因從英國歸來,在與梁思成赴美留學歸國這段時間,徐志摩完成了與髮妻張幼儀離婚,再回國迎娶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的中國軍官王賡的夫人、京城名陸小曼的感情歷程(陸在徐的迷戀下,與其夫離婚)對這段曲折變故,梁從誡(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兒子)曾說:“徐志摩的離婚和再娶,成了當時國內文化圈子裡幾乎人人皆知的事。 可惜他的再婚生活後來帶給他的痛苦多於歡樂”事實確如梁從誡所言,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後,遷往家鄉海甯與南京、上海等地居住。1931年初,為了照顧新婚 不久的陸小曼的生活並陪其開心取樂,徐志摩舍北平同事朋友而跑到上海光華大學與南京中央大學任教。意想不到的是,徐到南方不到一年,就羽化登仙了。

圖為陸小曼

1931年11月19日早8時,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他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做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党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彌漫,難辨航向。飛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上白馬山(又稱開山),當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兩位機師與徐志摩全部遇難。

噩耗傳來,林徽因當場昏倒在地。梁思成、林徽因、張奚若、陳雪屏、錢端升、張慰慈、陶孟和、傅斯年等相聚胡適家中,眾人相對淒然,張奚若慟哭失聲,林徽因潸然淚下。22日下午,受北平學界同人委派的梁思成、張奚若、沈從文等人分別從北平和青島趕到濟南白馬山空難現場,收殮徐志摩的遺骸。梁思成帶去了他與林徽因專門趕制的小花圈以示哀悼。喪禮結束後,按照林徽因的叮囑,梁思成專門帶回—小塊失事飛機的殘骸。此後的歲月,這塊飛機殘骸一直掛在林徽因臥室的牆壁上,以表達對徐志摩的水久懷念。

根據後來披露:在徐志摩登機之前,他給陸小曼發了一封信件,信上說:“徐州有大霧,頭痛不想走了,準備返滬。”但最終他還是走了。因大霧影響,飛機于中午12時半在濟南党家莊附近觸山爆炸,機毀人亡,徐志摩手腳燒成焦炭,死狀極慘。機上連同徐志摩共三人,無一生還。――當時徐志摩34歲,陸小曼29歲。令人不勝惋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