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探尋黑井的文物古跡,體會千年古鎮的輝煌歷史

節孝總坊, 這座牌坊最為奇特之處是上方兩邊飛簷般的石雕鳳凰, 竟然壓在尊貴的龍上面, 這在中國古代的建築上可謂是難得一見的奇觀。

據說這是慈禧太后的旨意, 也是“垂簾聽政”怪胎下特有的產物。

五馬橋旁邊的圍欄有很多雕刻精細的石獅子, 一個老人坐在曬太陽, 讓人感覺時間已經停止了。

黑牛鹽井

探尋黑井的文物古跡, 品味千年古鎮的輝煌歷史 圖文:劉國雄

今年春節自駕遊, 最值得記錄的就是黑井古鎮, 它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龍之鄉”——祿豐縣, 自古以來是個產貢鹽的地方, 被譽為千年鹽都, 黑井是雲南四大古鎮之一, 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黑井目前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 凹凸的石板路、斑駁的紅砂牆都是時光留下的痕跡, 除此之外, 黑井還有21處文物保護單位, 是祿豐縣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鎮。

所以雖然我已經寫了兩篇關於黑井古鎮的文章, 但是還想再寫一篇, 關於這裡的古跡的, 通過探尋古跡, 品味和認識這個千年古鎮的輝煌歷史。

來黑井旅遊, 除了在古鎮的老街上閒逛, 感受那種沉靜和滄桑, 還有一條很最重要的一條旅遊路線, 文物古跡線, 我是這樣行走的:黑牛鹽井 ---慶安堤---真覺禪寺---文廟---進士院---武家大院---七星台---大龍祠---五馬橋---節孝總坊, 當然還有古鹽坊、古墓等古跡, 也是可以遊覽的。

我住的客棧在黑井古鎮的主街利潤坊上, 早上起來, 發現窗戶下就是黑牛鹽井廣場。 對面就是七星台, 上面是大龍祠。 七星台是為防止山體滑坡危及黑牛井和黑井古鎮而修建的, 是黑井的守護神。 之所以取名為七星台, 除了剛開始修建時一共有七個臺階外, 還與黑井當地的彝族居民在古時候就有觀七星, 也就是觀天象選吉日, 並在這裡舉行祭拜鹵泉的儀式有關。 不過現在雜草叢生, 基本上看不出有幾級臺階了。

中間有兩個窗戶的房子這就是我住的客棧房間

到了黑井古鎮,當然要瞭解“黑井”名字的由來,所以黑牛鹽井是必看之處。黑牛廣場的這個鹽井鹵池有條路可以下去的,現在已經封了起來。

據《黑鹽井志》記載:“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間,一牛倍肥澤,後失牛,因跡之,至井處,牛舔地出鹽。”為紀念這頭黑牛的功績,遂稱此地為“黑牛鹽井”,後稱“黑井”。最古老的黑牛鹽井開採於漢代。這是廢棄的鹵池。

黑牛鹽井旁有黑牛的雕塑

元代以後,黑井開始大批量開採鹽。這裡的鹽井是斜井,深50米,這個井就在黑牛廣場後面的山下,也就是大井的後面,一般人不在意是看不到的。這個井口有石砌券門,高2.2米,寬1.2米。元、明時期以大桶裝鹵水由2人沿臺階運出井口,清代改用木竜、三萬多人口,當時把黑井渲染成燈火輝煌的不夜城呢。

從大龍祠下來,穿過利潤坊背後的古巷,就來到了五馬橋,也就是美食文化街(利潤坊)的盡頭。

橫跨龍川江的五馬橋始建於元大德5年(1301年), 歷史上曾重修過數次,清康熙四十三年(1705年)重修時改為石墩、木梁、石面拱橋。五馬橋以前是連接古鎮兩邊的唯一通道,更是出入黑井古鎮的交通要衝。現在因為建了一條新的橋,這座橋就只給人走了。

公路邊的石墩專門擋著不給汽車過橋的。

橋上和橋邊的圍欄都還有很多漂亮的石獅子,工藝精湛啊。橋邊有幅對聯很有意思:五馬橋橋上瞧風吹橋洞橋不動;三清宮宮中躬雨打宮身宮空聲。

橋邊的廣場,原創就是著名的節孝總坊

節孝總坊始建於光緒二十七年(西元1902年),是當年慈禧太后下旨,經光緒帝欽准,由黑井、琅井、元永井的灶神們捐資為“三井”87位貞女共同建立的,牌坊全部用紅砂石砌,石塊之間榫鉚相連,為四柱三門的結構。

三道門的橫樑上均飾有浮雕,正中為四龍戲珠圖案。正中有一個五龍捧聖牌位,上書“聖旨旌表”。因為逆光的緣故,我只能拍牌坊的後面。

“節孝總坊”是黑井的標誌性古建築,構造複雜,做工精巧,造型莊重,雕刻精美,這在雲南乃至全國均算得上首屈一指的藝術精品了。

古牌坊、古鹽井、古石雕、古龍祠、古院、古寺、古街、古宅,無不散發著古味舊韻。節孝總坊的石雕保存非常完好,值得仔細觀賞啊。

節孝總坊可以說記錄和見證了當年黑井古鎮的歷史巨變。來到黑井就是要訪古觀景,一切都在於品這裡的古韻,品它的醇香。

在黑井有很多美食,吃飯的話,一定要吃石榴花和攀枝花,鹽燜肉、鹽燜雞。我們3個人,為了多吃,就要店家把石榴花和攀枝花一起炒了,石榴花清香中略帶一絲苦味,攀枝花幼滑味美,都是香脆可口哦。

鹽燜肉就是白灼的,粘上辣椒吃,味道爽口。還有一盤是扣肉

中間有兩個窗戶的房子這就是我住的客棧房間

到了黑井古鎮,當然要瞭解“黑井”名字的由來,所以黑牛鹽井是必看之處。黑牛廣場的這個鹽井鹵池有條路可以下去的,現在已經封了起來。

據《黑鹽井志》記載:“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間,一牛倍肥澤,後失牛,因跡之,至井處,牛舔地出鹽。”為紀念這頭黑牛的功績,遂稱此地為“黑牛鹽井”,後稱“黑井”。最古老的黑牛鹽井開採於漢代。這是廢棄的鹵池。

黑牛鹽井旁有黑牛的雕塑

元代以後,黑井開始大批量開採鹽。這裡的鹽井是斜井,深50米,這個井就在黑牛廣場後面的山下,也就是大井的後面,一般人不在意是看不到的。這個井口有石砌券門,高2.2米,寬1.2米。元、明時期以大桶裝鹵水由2人沿臺階運出井口,清代改用木竜、三萬多人口,當時把黑井渲染成燈火輝煌的不夜城呢。

從大龍祠下來,穿過利潤坊背後的古巷,就來到了五馬橋,也就是美食文化街(利潤坊)的盡頭。

橫跨龍川江的五馬橋始建於元大德5年(1301年), 歷史上曾重修過數次,清康熙四十三年(1705年)重修時改為石墩、木梁、石面拱橋。五馬橋以前是連接古鎮兩邊的唯一通道,更是出入黑井古鎮的交通要衝。現在因為建了一條新的橋,這座橋就只給人走了。

公路邊的石墩專門擋著不給汽車過橋的。

橋上和橋邊的圍欄都還有很多漂亮的石獅子,工藝精湛啊。橋邊有幅對聯很有意思:五馬橋橋上瞧風吹橋洞橋不動;三清宮宮中躬雨打宮身宮空聲。

橋邊的廣場,原創就是著名的節孝總坊

節孝總坊始建於光緒二十七年(西元1902年),是當年慈禧太后下旨,經光緒帝欽准,由黑井、琅井、元永井的灶神們捐資為“三井”87位貞女共同建立的,牌坊全部用紅砂石砌,石塊之間榫鉚相連,為四柱三門的結構。

三道門的橫樑上均飾有浮雕,正中為四龍戲珠圖案。正中有一個五龍捧聖牌位,上書“聖旨旌表”。因為逆光的緣故,我只能拍牌坊的後面。

“節孝總坊”是黑井的標誌性古建築,構造複雜,做工精巧,造型莊重,雕刻精美,這在雲南乃至全國均算得上首屈一指的藝術精品了。

古牌坊、古鹽井、古石雕、古龍祠、古院、古寺、古街、古宅,無不散發著古味舊韻。節孝總坊的石雕保存非常完好,值得仔細觀賞啊。

節孝總坊可以說記錄和見證了當年黑井古鎮的歷史巨變。來到黑井就是要訪古觀景,一切都在於品這裡的古韻,品它的醇香。

在黑井有很多美食,吃飯的話,一定要吃石榴花和攀枝花,鹽燜肉、鹽燜雞。我們3個人,為了多吃,就要店家把石榴花和攀枝花一起炒了,石榴花清香中略帶一絲苦味,攀枝花幼滑味美,都是香脆可口哦。

鹽燜肉就是白灼的,粘上辣椒吃,味道爽口。還有一盤是扣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