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武舉考項有哪些?有多難?且看郭子儀怎樣考取武狀元

武舉之考, 始于武周, 到唐開元時, 考項共有長垛、步射、騎射、馬槍、負重翹關、材貌、言語等七項。 應考所用馬匹、弓箭、兵器等皆由考場備供,

不允自帶。 應考者七項統考過後, 如有五項以上為優, 便為武舉及第。 武舉及第者, 方得獲參每年朝廷武選。 經武選, 朝廷對武舉及第者擇優而錄, 再量授官職。 武舉應考之後, 若不經武選便直接授以官職者, 須是七項皆優, 考績超群, 確乎出類拔萃者。

武舉之考這些考項怎麼考?有多難?且讓我們穿越歷史, 跟著應考學子郭子儀及陪伴來長安應考的義弟小二到考場內外去看看.....

且說進入考場的郭子儀方應點完畢, 便聽得一聲炮轟, 數通鼓響, 但見兵卒開道, 將校護衛, 主考官于眾考官簇擁之下登上觀武台。 是年主考官乃當朝宰相兼兵部尚書、紫微令姚崇。 姚崇才兼文武, 吏事明敏, 於武后、睿宗、玄宗三朝為相, 且均兼兵部尚書。 史稱唐之賢相, 前有房、杜, 後有姚、宋。 這“房”是指房玄齡;“杜”是指杜如晦, 二人皆于唐時太宗朝為相。 “姚”者乃姚崇, 於武后及睿宗、玄宗三朝為相。 “宋”則指宋璟, 于睿宗、玄宗二朝為相。 這唐代的四位宰相, 可謂是他莫能比。

郭子儀參考的這年, 玄宗帝嚴旨整肅官選,

姚崇身為武舉主考, 自知今歲不比往年, 不敢稍有懈怠。 加之朝廷正值用人之際, 姚崇亦欲于武舉中察選堪當大任之才。 應考的各州英傑, 見姚相親臨考場, 那本事勉強者, 心中不免發虛;功夫實在的, 自是躍躍欲試。

姚崇等考官于觀武台落座後,

但見司考官令旗高舉, 緊接一聲號令, 那考場內外頓時熱鬧起來:考場內, 箭帶流星, 馬乘疾風, 應考者輪番上場, 各顯其能;考場外, 觀者如堵, 時而叫好連聲, 時而惋惜發歎, 偶有投噓送哄亦是難免。 第一日考下來, 也不乏為觀者叫好亦為考官看好者。 但及至收考炮響, 姚崇卻輕歎一聲, 默然打轎回府。 接連二日, 皆如是。 

到第三日, 郭子儀上場時, 考者已所剩無幾。 待考官點名傳喚時, 郭子儀一聲沉雷般應答, 竟使考場靜了下來。 姚崇聞聲而視, 不覺眼前一亮, 但見那迅步到觀武台前的華州郭子儀, 身材魁偉, 儀容雄武, 且少有的從容淡定。 姚崇觀之寄望, 緊盯其舉止, 欲細審郭子儀真功實學若何。 

武舉首項所考為射“長垛”, 但見郭子儀氣定神凝,

招式沉穩, 張弓搭箭鎮靜自如。

考場內郭子儀無些微慌亂, 擠站在場外高處的小二卻急慌得尿緊。 小二本就長的身矮, 到長安後, 見人竟覺又矮一頭。 其時, 小二雖擠到觀者之前, 心裡想看, 卻又慌的不敢睜眼, 直到耳聽“繃”的一聲弓弦聲響, 這才敢睜眼。 卻是看來看去, 竟不見靶上著箭, 只聞得考場上一片譁然, 小二頓時目瞪口呆。 姚崇于觀武臺上, 略為舒展的眉頭, 不覺又鎖了起來。 

“長的倒唬人, 卻是個中看不中用的草包。 ”小二身旁一少年高聲笑話道。 見少年比自已還矮一截, 小二急中帶氣道:“小崽子, 竟敢笑話郭子儀草包?你試試背身站二百步外, 他要說射你屁眼, 保准不碰你屁蛋, 穿過屁眼就紮你那倆狗蛋中間!”聞小二言, 少年非不示弱,且撇咧著嘴,又嘲道:“射你那嘴巴!大板子上恁大的圈都射不中,還吹射甚屁眼。”小二與那少年正鬥嘴,卻見郭子儀一手持弓一手舉箭,請考官查驗。

原來,這“長垛”一項,所考為遠距射箭。“垛”者,即為箭靶,是于木板之上蒙布帛,上畫中小外大五個同心圓而成。其中,中心之圓謂之中院,往外為次院,再外依次為三院、四院,最外則為外院。考者持一石(dàn)之弓,即拉力為一百二十斤之弓,於百又五步外射三十箭,皆入中院者為“上”;箭無出次院者為“次上”;不出三院者為“第”;箭有入外院者為“次”。

郭子儀平時使慣了硬弓,不曾想考場上這弓並不經拉,待其將弓拉滿正欲放箭時,卻聽“繃”的一聲,弓弦竟斷。也是郭子儀沉著,弦雖斷,箭仍在手中,那垛上自是無有箭蹤。待考官驗過,臺上姚崇輕舒一口氣,准郭子儀換弓再射。

小二逮著出氣機會,低頭斜了少年一眼,嘲諷道:“小子,你要敢亮屁股作靶子,保准箭箭不離你那臭狗屁眼!”二人正鬥嘴抬杠,卻聽得滿場人喝起彩來。原來,郭子儀所射三十箭皆入中院,“長垛”一項自是考為上等。那少年哪還有心思與小二計較,亦情不自禁,跟著眾人叫起好來。

考罷“長垛”,繼考“步射”。步射為射草人,射距與“長垛”相當,只要射中草人,不論何部位,皆為“中的”。較之“長垛”,“步射”益近實戰。郭子儀拈弓搭箭,身不移位,手臂不歇,流星疾風般速發連射,又是箭箭中的,再得“上等”。

第三項所考為“騎射”。郭子儀氣定神閑,挽弓上馬,冷眼看看遠處靶牆上所置兩隻五寸長、三寸高的皮制小鹿。“長垛”、“步射”、“騎射”三項箭考中,前兩項射距雖遠,然皆立地而射,比不得馳馬騎射之難。見郭子儀要考騎射,看熱鬧者引頸而望,急著要看那兩隻皮鹿能否中箭落地;應考之士側目冷觀,倒要看看其人騎射之功若何;姚相及眾考官心中雖有所思,面上依是聲色不動;小二仍是想看又不敢看,只覺得又是一陣尿緊。靶牆上兩隻皮鹿雖小,場內場外眾人目光卻皆為吸引。

眾人心思各異,正急切觀望時,郭子儀已持弓策馬,望靶牆疾馳而去。郭子儀策馬飛奔,離靶牆尚遠,眾人還不以為射時,其馬不緩步,目未細瞄,只聽“嗖、嗖”兩聲,靶牆上兩隻皮鹿早已帶箭而落。頓時,場內場外叫好聲大起。觀武臺上姚崇不由撫髯頷首,三日來,始見其欣慰開顏。

隨後,郭子儀負米五斛,行二十步不見氣喘步亂。接著,郭子儀又試“翹關”。這“翹關”一項,考者須將長丈七、徑三寸五大門閂連舉十番。若持中而舉,非為難事,然考者須雙手持門閂一端尺許處舉,則鮮有能連舉十番者。待郭子儀雙手緊握門閂一端欲舉時,考場內外竟如無人般沉寂。

見場內外眾人拭目以待,小二亦手緊握暗使勁。那少年似問小二又似自語道:“也不知這郭子儀能舉幾番?若與他人一樣,只能舉個五六番,卻也寡淡!”小二聞言,憋氣道:“小子,數著看,管教你那臭嘴數不過來。”小二與少年鬥嘴間,但見郭子儀發功用力,一聲沉呼:“起!”便見門閂已高高舉起。待連舉過五後,郭子儀每舉一番,場內外觀者便隨舉而數:“六、七、八、九、十……”郭子儀舉已過十後,在眾人掌聲與叫好聲中又連舉五番方甘休。由是,“負重、翹關”一項,郭子儀再取“上等”。

場上叫好聲未落,郭子儀又勒馬持槍,繼考“馬槍”。“馬槍”之考,最是要見真功。只見考場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各設一堵矮牆;四牆之上,各置一木人;木人頭頂一塊三寸五分厚薄的木板。考者持八斤重丈八長槍,馳馬各牆,不得間歇,遇木人即運槍擊刺木板,刺中三板或四板,且木板落地木人不倒者為“上等”。

馬槍一項於考者,無不望而生畏,二日來應考之士,得獲上等者廖廖無幾。眾目睽睽之下,但見郭子儀挽馬徐蹄至起點,先鎖眉凝目掃了一眼遠處各牆上木人,又深吸一口氣,隨即右手輕提長槍,左手猛抖韁繩,暫態馬如疾風,槍似急閃,轉眼便將第一板刺落,牆上所立木人竟紋絲未動。觀者“好”聲方起,郭子儀又單手持槍將第二板刺落。場上贊聲未落,郭子儀已馬至第三木人近前。眾人助威聲又起,然郭子儀馬過木人,卻未見擊刺木板。眾以為郭子儀失誤,全場頓時呼聲變歎,皆惜三板未得。卻是說時遲那時快,但見郭子儀忽地轉身,回首一槍,即將那第三板又刺落牆下。場上各色人等,莫不驚而歎之。至此,第四板擊刺如何,郭子儀“馬槍”之項亦已穩獲“上等”。卻是未及眾人拭目,郭子儀又猛摧坐騎,逼近最後木人。此時,全場助威聲四起,郭子儀右手倒握長槍,左手提韁帶馬,隨即大吼一聲,但見馬如騰龍上躍,槍似疾閃下落,牆上木人略有所晃,其頂木板已穩穩刺於槍尖之上。頓時,考場內外掌聲雷動,叫好聲不息,連一向沉穩的姚崇亦喜形於色。

考完前五項後,郭子儀又回到觀武台前,應試“材貌”、“言語”二項。郭子儀身長六尺,軀偉容威,身矯體健,“材貌”之項無可挑剔。應考“言語”時,郭子儀談兵要、解戰策皆應答不俗。

姚崇悅之,然又慎為。待考官試畢,姚崇親問道:“此前所考各項,爾均為‘上等’,皆優異於人,自以為如何?”見姚相發問,郭子儀忙答道:“回大人,生員以為,考場上應試各項,無非以動制靜之能,然戰陣中需者,乃以動制動之功也。考場上射布帛、草靶、皮鹿之術與負重及槍挑木人頭板之能,不可與戰時血刃相搏之功相比,亦難與陣中生死之鬥並論。愚以為,考場位列高等,戰陣未必勝任;武舉應試拔萃者,臨敵可否勇冠軍中,其實難料也。生員前考各項,蒙諸考官大人賜運見愛,方偶然獲優,幸為‘上等’,子儀若以此沾沾自喜,汲汲虛名,則只可炫耀考場,而至難效力疆場,若此,必有負國恩家望也。”

郭子儀答罷,姚崇與眾考官相視頷首,遂提筆于“華州郭子儀”名下欣然而注:“將傑少,帥才稀,天賜大唐得此子。”

少年非不示弱,且撇咧著嘴,又嘲道:“射你那嘴巴!大板子上恁大的圈都射不中,還吹射甚屁眼。”小二與那少年正鬥嘴,卻見郭子儀一手持弓一手舉箭,請考官查驗。

原來,這“長垛”一項,所考為遠距射箭。“垛”者,即為箭靶,是于木板之上蒙布帛,上畫中小外大五個同心圓而成。其中,中心之圓謂之中院,往外為次院,再外依次為三院、四院,最外則為外院。考者持一石(dàn)之弓,即拉力為一百二十斤之弓,於百又五步外射三十箭,皆入中院者為“上”;箭無出次院者為“次上”;不出三院者為“第”;箭有入外院者為“次”。

郭子儀平時使慣了硬弓,不曾想考場上這弓並不經拉,待其將弓拉滿正欲放箭時,卻聽“繃”的一聲,弓弦竟斷。也是郭子儀沉著,弦雖斷,箭仍在手中,那垛上自是無有箭蹤。待考官驗過,臺上姚崇輕舒一口氣,准郭子儀換弓再射。

小二逮著出氣機會,低頭斜了少年一眼,嘲諷道:“小子,你要敢亮屁股作靶子,保准箭箭不離你那臭狗屁眼!”二人正鬥嘴抬杠,卻聽得滿場人喝起彩來。原來,郭子儀所射三十箭皆入中院,“長垛”一項自是考為上等。那少年哪還有心思與小二計較,亦情不自禁,跟著眾人叫起好來。

考罷“長垛”,繼考“步射”。步射為射草人,射距與“長垛”相當,只要射中草人,不論何部位,皆為“中的”。較之“長垛”,“步射”益近實戰。郭子儀拈弓搭箭,身不移位,手臂不歇,流星疾風般速發連射,又是箭箭中的,再得“上等”。

第三項所考為“騎射”。郭子儀氣定神閑,挽弓上馬,冷眼看看遠處靶牆上所置兩隻五寸長、三寸高的皮制小鹿。“長垛”、“步射”、“騎射”三項箭考中,前兩項射距雖遠,然皆立地而射,比不得馳馬騎射之難。見郭子儀要考騎射,看熱鬧者引頸而望,急著要看那兩隻皮鹿能否中箭落地;應考之士側目冷觀,倒要看看其人騎射之功若何;姚相及眾考官心中雖有所思,面上依是聲色不動;小二仍是想看又不敢看,只覺得又是一陣尿緊。靶牆上兩隻皮鹿雖小,場內場外眾人目光卻皆為吸引。

眾人心思各異,正急切觀望時,郭子儀已持弓策馬,望靶牆疾馳而去。郭子儀策馬飛奔,離靶牆尚遠,眾人還不以為射時,其馬不緩步,目未細瞄,只聽“嗖、嗖”兩聲,靶牆上兩隻皮鹿早已帶箭而落。頓時,場內場外叫好聲大起。觀武臺上姚崇不由撫髯頷首,三日來,始見其欣慰開顏。

隨後,郭子儀負米五斛,行二十步不見氣喘步亂。接著,郭子儀又試“翹關”。這“翹關”一項,考者須將長丈七、徑三寸五大門閂連舉十番。若持中而舉,非為難事,然考者須雙手持門閂一端尺許處舉,則鮮有能連舉十番者。待郭子儀雙手緊握門閂一端欲舉時,考場內外竟如無人般沉寂。

見場內外眾人拭目以待,小二亦手緊握暗使勁。那少年似問小二又似自語道:“也不知這郭子儀能舉幾番?若與他人一樣,只能舉個五六番,卻也寡淡!”小二聞言,憋氣道:“小子,數著看,管教你那臭嘴數不過來。”小二與少年鬥嘴間,但見郭子儀發功用力,一聲沉呼:“起!”便見門閂已高高舉起。待連舉過五後,郭子儀每舉一番,場內外觀者便隨舉而數:“六、七、八、九、十……”郭子儀舉已過十後,在眾人掌聲與叫好聲中又連舉五番方甘休。由是,“負重、翹關”一項,郭子儀再取“上等”。

場上叫好聲未落,郭子儀又勒馬持槍,繼考“馬槍”。“馬槍”之考,最是要見真功。只見考場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各設一堵矮牆;四牆之上,各置一木人;木人頭頂一塊三寸五分厚薄的木板。考者持八斤重丈八長槍,馳馬各牆,不得間歇,遇木人即運槍擊刺木板,刺中三板或四板,且木板落地木人不倒者為“上等”。

馬槍一項於考者,無不望而生畏,二日來應考之士,得獲上等者廖廖無幾。眾目睽睽之下,但見郭子儀挽馬徐蹄至起點,先鎖眉凝目掃了一眼遠處各牆上木人,又深吸一口氣,隨即右手輕提長槍,左手猛抖韁繩,暫態馬如疾風,槍似急閃,轉眼便將第一板刺落,牆上所立木人竟紋絲未動。觀者“好”聲方起,郭子儀又單手持槍將第二板刺落。場上贊聲未落,郭子儀已馬至第三木人近前。眾人助威聲又起,然郭子儀馬過木人,卻未見擊刺木板。眾以為郭子儀失誤,全場頓時呼聲變歎,皆惜三板未得。卻是說時遲那時快,但見郭子儀忽地轉身,回首一槍,即將那第三板又刺落牆下。場上各色人等,莫不驚而歎之。至此,第四板擊刺如何,郭子儀“馬槍”之項亦已穩獲“上等”。卻是未及眾人拭目,郭子儀又猛摧坐騎,逼近最後木人。此時,全場助威聲四起,郭子儀右手倒握長槍,左手提韁帶馬,隨即大吼一聲,但見馬如騰龍上躍,槍似疾閃下落,牆上木人略有所晃,其頂木板已穩穩刺於槍尖之上。頓時,考場內外掌聲雷動,叫好聲不息,連一向沉穩的姚崇亦喜形於色。

考完前五項後,郭子儀又回到觀武台前,應試“材貌”、“言語”二項。郭子儀身長六尺,軀偉容威,身矯體健,“材貌”之項無可挑剔。應考“言語”時,郭子儀談兵要、解戰策皆應答不俗。

姚崇悅之,然又慎為。待考官試畢,姚崇親問道:“此前所考各項,爾均為‘上等’,皆優異於人,自以為如何?”見姚相發問,郭子儀忙答道:“回大人,生員以為,考場上應試各項,無非以動制靜之能,然戰陣中需者,乃以動制動之功也。考場上射布帛、草靶、皮鹿之術與負重及槍挑木人頭板之能,不可與戰時血刃相搏之功相比,亦難與陣中生死之鬥並論。愚以為,考場位列高等,戰陣未必勝任;武舉應試拔萃者,臨敵可否勇冠軍中,其實難料也。生員前考各項,蒙諸考官大人賜運見愛,方偶然獲優,幸為‘上等’,子儀若以此沾沾自喜,汲汲虛名,則只可炫耀考場,而至難效力疆場,若此,必有負國恩家望也。”

郭子儀答罷,姚崇與眾考官相視頷首,遂提筆于“華州郭子儀”名下欣然而注:“將傑少,帥才稀,天賜大唐得此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