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忠君”思想下篡位的王莽需要做多少手腳?

若按政治能力, 比起當時劉家一堆的低能兒, 當然是王莽更有能力也更有手腕。 但王莽當皇帝會名不正言不順, 所以才會有實權在握後,

王莽打算篡位前的一連串動作。

西元6年, 漢平帝劉衎病死後, 憑經驗王莽感到自己當皇帝的條件還是不具備, 為了讓自己繼續當實際上的“皇帝, 還要找一個傀儡, 王莽就藉口宣帝成年的後人與平帝都是兄弟輩份, 不好繼承王位。 於是就從宣帝的玄孫中選擇了一個年幼的, 即廣戚侯劉顯兩歲的兒子劉嬰為繼承人。

這還不算, 王莽知道找到了傀儡皇帝, 要掩人耳目, 還得為自己編造個繼續遙控的理由。 於是他就想請人幫忙, 果然上有所示, 下麵必有“利益投資”人, 有人果然就按他的心意給編造了一個符命圖讖:在迎立劉嬰即位的當月, 武功縣長孟通在挖井時, 挖出了一塊上圓下方的大白石頭, 上面寫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血紅大字。

接此喜報, 王莽連忙指使群臣把此事稟告給了太后王政君, 也就是他的姑母。

年愈古稀的太皇太后王政君雖然重用娘家的人, 但內心還是想守住劉家社稷江山的。 她沒有料到王莽竟然有篡奪皇位的野心, 不禁十分生氣, 給予了嚴厲的斥責。 但此時實際王莽已大權在握, 王莽的叔伯兄弟太保王舜做老太太的思想工作, 在一番擺實事講道理的威脅利誘之後, 太后王政君被逼無奈, 只好按王莽等人的意思下了詔書:“令安漢公王莽居“攝踐祚”。

“攝踐祚”的意思就是因皇帝年幼不能親政, 由大臣代居其位。 太后既已同意王莽“攝踐祚”, 暫時替代皇帝行使權力, 群臣就從《尚書》和《周禮》等古籍中尋找周公“攝踐祚”時的規矩,

然後提議王莽“攝踐祚”的形式。 主要內容是:服天子之服, 用天子的儀仗, 象天子一樣南面朝見群臣, 處理政事。 一如天子之制宜, 出入之際要戒嚴, 臣民在其面前要自稱臣妾。 還有最重要的一條是舉行祭祀典禮之時, 贊禮者要稱其為‘假皇帝’, 臣民應稱其為“攝皇帝”, 其自稱應為‘予’, 其公文應稱‘制’。 以上內容已與“真皇帝”相比沒有多大的區別。

王莽正式就任“假皇帝”後, 為了表示自己是西漢帝國的真正主宰, 他也沒有歇著, 立馬做了當皇帝要做的三件事:第一件是改元為居攝元年。 第二件事是到南郊祭祀天帝, 到東郊迎接春天, 在明堂舉行大射禮。 第三件事是尊年僅17歲的平帝皇后王嬿, 也就是他的女兒為皇太后, 立劉嬰為皇太子, 號曰“孺子”。

王莽做“攝皇帝”, 是外戚專權的必然結果。 但在忠君思想的強大威懾力下, 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奇聞, 一個“假皇帝”與真太子不同族不同姓, 儘管他只是沒有宣佈改朝換代而已, 權勢早已超過坐在帝位上的孺子嬰, 在政治能力上也是劉姓諸王無可比擬的,

但無論是“假皇帝”還是“攝皇帝”, 都顯得既名不正, 也言不順, 缺乏正統的形象, 也為歷代具有忠君思想的文人所詬病, 這是一種何等的文化氛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