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雖然荀息的人品比晉惠公強多了,但我還是要說非吾力所及,勿輕言

獻公病重, 對荀息說:"我讓奚齊繼承王位, 可是他還年幼, 大臣們都不服, 恐怕要起亂子, 你能立他嗎?"荀息說:"能。 "獻公說:"拿什麼做憑證?"荀息回答說:"假使您死後再生還,

活著的我仍然不感到慚愧, 這就是憑證。 "於是, 獻公把奚齊託付給荀息。 荀息做國相, 主持國家政務。 秋季九月時, 獻公逝世。 裡克、邳鄭想接回重耳, 利用三位公子的黨徒作亂, 便對荀息說:"三個怨家將要起來, 外有秦、內有晉國百姓幫助他們, 你打算怎麼辦?"荀息說:"我不能違背對先君的承諾。 "十月, 裡克在守喪的地方殺死奚齊, 當時, 獻公還未被安葬。 荀息打算一死了之, 有人建議不如立奚齊的弟弟悼子並輔佐他。 荀息便立了悼子安葬了獻公。 十一月, 裡克在朝堂上殺死了悼子, 荀息為此也自殺了。 君子說:"《詩經》所說的'白圭有了斑點, 還可以磨亮, 話要是說錯, 就不能挽救了。 '這就是說的荀息呀!荀息沒有違背自己的諾言。
"

裡克等人已殺死了奚齊、悼子, 派人到翟國迎接公子重耳並打算擁立他。 重耳辭謝了。 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裡克, 裡克讓人到梁國去迎接夷吾。 夷吾想回晉, 呂省、郤芮說:"國內還有公子可以即位卻到國外來找, 難以讓人相信。 估計不去秦國, 以便借強國的威力回晉國, 恐怕很危險。 "於是, 夷吾讓郤芮用厚禮賄賂秦國, 並約定:"假使我能回到晉國, 願把晉國河西奉獻給秦國。 "夷吾還給裡克一封信說:"假使我真能即位, 願把汾陽之城封給您。 "秦繆公就派軍隊護送夷吾回晉國了。 齊桓公聽說晉國內亂, 也率領諸侯到達晉國。 秦軍和夷吾這時也到達了晉國, 齊國就讓朋會同秦國一起把夷吾送回晉國, 立他為晉君,

這就是惠公。 齊桓公到了晉國的高梁就返回齊國了。 惠公夷吾于元年, 派邳鄭向秦君道歉說:"當初我把河西地許給您, 今有幸回國立為國君。 大臣說:'土地是先君留下來的, 你逃亡在外, 憑什麼擅自許給秦國呢?'我力爭也無用, 所以向秦道歉。 "同時, 夷吾也不把汾陽城封給裡克, 反而奪了他的大權。 四月, 周襄王派周公忌父與齊、秦大夫相會共同拜訪晉惠公。 惠公因重耳逃亡在外, 怕裡克發動政變, 便賜裡克死, 並對他說:"沒有你裡克我不能即位。 雖然如此, 你也殺死了兩位國君和一位大夫, 作你的國君不也太難了嗎?"裡克回答說:"不廢掉前邊的, 你怎麼能興起呢?想殺死我, 難道還找不到藉口嗎?你竟說這種話!我遵命就是了。
"說完, 裡克就伏劍自殺了。 而邳鄭卻由於去秦國道歉沒回來, 才免於此難。

白圭之玷, 尚可磨也;斯言之玷, 不可為也。 荀息和晉惠公兩個人對比, 荀息的人品比晉惠公強多了, 更像一個國家的君主。 我在《齊恒公被匕首劫持答應的條件, 自由後後悔也要兌現, 終成諸侯霸主》一文就寫過:言必信, 行必果。 說話一定兌現, 做事一定果決。 我今天想說的是慎言篤行, 就是謹慎說話謹慎行事的意思。 曾國藩就曾提出過“立言有六禁:不本至誠, 勿言;無益於世, 勿言;損益相兼, 勿言;後有流弊, 勿言;往哲已言, 勿襲言;非吾力所及, 勿輕言”。 非吾力所及勿輕言, 這是重點, 荀息沒有實力輔佐奚齊繼承王位還答應獻公, 最後為了信守自己的承諾而自殺;而晉惠公是先答應讓土地給人家,

等即位後可以給的卻反悔不想給了。 雖然荀息的人品比晉惠公強多了, 但我不贊成他的那種行為, 你做得到就答應, 答應了就要完成;若做不到就請不要答應啊!荀息最後自殺了, 他實際也沒有完成答應獻公讓奚齊繼承王位的事情, 奚齊在守喪的地方被裡克殺死了, 何必呢?老子有言:夫輕諾必寡信, 多易必多難。 輕易答應人家要求的, 一定很少守信用, 哈哈!我覺得還是諾不輕許,故我不負人。 諾不輕信,故人不負我這種思想最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