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古人常說得中原者得天下,不外乎4點原因

我們時常聽到這樣4一句話, 叫得中原者得天下。 按照古代的說法, 中原一般是指現在陝西關中、河南, 還有山東一帶。 所謂天下兵馬盡出西北, 自古開國的帝王基本都是先立足西北(指關中一帶), 進而佔據中原, 最後控制東南, 奪得天下。 如秦朝、隋唐兩朝, 莫不如此。

中原地區

那麼“得中原者得天下”這句話從何而來, 有沒有道理呢?

其實這句話的最初表述, 是在戰國末期的秦國, 當時是秦昭襄王時期, 其丞相范雎獻策:“今夫韓魏, 中國之處而天下樞也, 王其欲霸, 必親中國以為天下之樞, 以威楚趙。 ”意思就是說, 韓國、魏國地處中國的中心, 大王您如果想要稱霸天下, 必須先佔據這個中心地帶。

戰國七雄

而後至秦漢, 經魏晉唐宋, 直到近代的中原大戰、北伐戰爭, 以及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 “逐鹿中原”演繹了歷史兵家定鼎中國的英雄神話。

那麼中原究竟有多大魅力, 讓歷朝歷代爭相佔據中原。 其實不外乎這4點原因:人口稠密, 經濟發達交通便利, 無險可守。

就這4條原因, 造成了中原(主要指河南)的戰略地位。 因為佔據了中原就有了爭奪天下的物質優勢, 但是無險可守, 西有關中居高臨下, 南有荊襄攻守自如,

東有江海限制進退, 北有燕趙鐵騎難敵。 古代河南從洛陽到徐州, 從菏澤到南陽, 連帶黃河淮河, 肩挑嵩山泰山, 並不是現在的河南省能囊括的。

但是佔據河南並不是說一定就能統一天下, 它就像一個豐足的糧倉, 但是守備不足。 佔據河南後最重要的就是佔據一塊戰略要地, 如關中、河北。 當年的曹操在迎天子遷都許昌後, 便先打敗了徐州的呂布, 消滅了盤踞南陽的張繡, 最後在官渡之戰一舉大敗河北袁紹, 統一了北方。

官渡之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