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揭秘:劉備死前真的對劉禪說了什麼驚天秘密嗎

在蜀漢滅亡後, 劉禪的表現是相當聰明的, 向對手投降, 並接受了安樂公的封賞, 從此“樂不思蜀”。

有人就因為這個說劉禪昏庸透頂, 實不應該。 一個國家已經滅亡了, 基本沒有興複的可能, 難道他應該成天掛念著故國, 像李煜一樣表現出來, 最後讓別人送給自己一杯毒酒把自己殺了嗎?

網路配圖

從此放棄過去, 好好過自己的日子, 平平穩穩, 是最好的結果。 從這一點, 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態調整的非常好, 在夾縫中求得了生存。

那劉備究竟想要告訴劉禪些什麼內容呢?總結下來有兩個方面。

1、為善。

這是最重要的,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這是很有名的一句話了。 作為一個將要繼位的年輕皇帝, 最重要的事情是樹立自己的權威, 讓手下的老臣們信服自己, 為自己效力。

具體該如何做呢?父皇新喪, 當然不是用懲罰樹立威信, 這只能讓老臣們心寒。

只有用最大的努力展現自己積極向上的形象, 才能贏得大臣的信賴, 並讓自己的地位逐漸穩固。

劉禪這一點做得怎麼樣呢?我認為至少一開始是合格的。 他選擇讓諸葛亮總覽大權, 給予了諸葛亮最大的信任。

所以朝中臣子的風氣應該是不錯的。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侍衛之臣不懈於內,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 恐不是虛言。 這種風氣讓蜀漢政權也保持了較強的戰鬥力, 因此諸葛亮才敢放心北伐。

2、讀書。

劉備給劉禪的遺言裡, 開列了許多書單, 有儒家經典, 也有法家著作, 還有歷史書籍, 這對於一個帝王是相當重要的。

儒家經典, 蘊含了修身要道, 也有治國平天下的理想精神;法家著作有具體的治術, 嚴格法律、賞罰分明才能維繫政府的正常運轉, 避免政權腐化變質。

史書中有國家興亡的教訓, 統治者可以直接從中吸取經驗, 比如積極為政, 勿荒忽國事;親近賢臣, 遠離小人;輕徭薄賦, 重視民生;賞善罰惡, 團結群臣……稍微讀些歷史的人, 都會常常想到這一點, 以求改變政治風氣。

但是這一點, 我覺得卻是劉禪做得不夠好的地方。 劉禪即位數年後, 就開始親近宦官黃皓, 與朝政的距離就越來越遠了。

諸葛亮北伐前上《出師表》, 叮嚀囑咐他要“親賢臣, 遠小人”, 恐不是空穴來風隨口一說;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劉禪也許還能控制的住, 但丞相撒手人寰後, 估計情況就會越來越差, 最後造成了國內的動盪。

我想如果劉禪有好好想父親留下的那些遺言, 每天花些時間好好讀書的話, 就會知道適當遠離佞臣, 花更多的時間勵精圖治。

如果這樣的話, 也許蜀漢就不會這麼早滅亡。 當我們回觀歷史時, 也許才能想到, 劉備的這番遺言是具有前瞻性的, 不僅僅是劉禪需要, 也許今天的我們更應該把它當做自己父親給自己的囑託, 並好好地去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