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曾仕強:吃的背後隱藏的大智慧

端午節心想事成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之一, 更是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的漢民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其時, 各地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 比如賽龍舟、掛艾草。 吃食粽子, 更是享譽全國的美食之一, 千百年來, 粽子已然成為最受歡迎的端午節食品, 沒有之一。

今天我們要借大家都吃粽子這件事, 聊一聊吃東西跟修道有何關係?因為老子已經說得很明白了:聖人為腹不為目。 可見, 把肚子填飽這件事, 看似輕而易舉、人人可為, 實則裡面隱藏著大智慧。

老子告訴我們, 修養自己最好的一個基本功夫就是四個字:杜外養內。 何謂杜外養內?“杜外”, 是杜絕外面給我們的一切引誘。 “養內”, 是養裡面那個看不見的, 但永遠存在的良心。

我們本來都是很有良心的, 可是被外界一引誘, 良心馬上就不見了,

這很奇怪。 比如當我們沒有看到錢的時候, 覺得做人要憑良心。 可是當我們看到錢以後, 那四個字大家都很熟悉, 叫作見錢眼開。 眼一開, 良心就跑到背後去了。 良心不見了, 自然離道越來越遠。

那麼, 如何杜外養內呢?

杜外有三寶:目、耳、口。 眼睛, 該看的才看, 不該看的根本就不要看。 耳朵, 該聽的才聽, 不該聽的根本就當成耳邊風。 嘴巴, 該吃的時候才吃, 不該吃的時候閉起來, 什麼都不吃;該講話的時候才講, 不該講話的時候, 裝裝啞巴又有什麼關係呢?

養內也有三寶:精、氣、神。 實際上做一個人, 最要緊的是養神。 道家的功夫, 最了不起的是養神, 所以中國人經常閉目養神。 不像現在的人, 整天張大眼睛東看西看, 那是傷自己的神。

我們如果要問, 手機是死的還是活的?很多人說手機是活的。 其實, 手機是死的, 因為它就是死的, 人的眼睛才是活的。 看手機看久了, 活的死了。 人就這麼笨嗎?我們對得起老子嗎?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二章說得非常清楚:“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 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 令人行妨”。 如果不是為了那個名牌, 人會去偷嗎?如果不是羡慕人家手上那個戒指, 人會這麼拼命嗎?這就叫“行妨”, 就是妨礙了自己。 本來可以順順當當地走上正道, 現在一下子走歪了, 歪得自己都沒法控制, 還拉不回來。

所以, 聖人為腹不為目, 故去彼取此。 老子告訴我們, 做一個修道人, 要把肚子填飽, 而不要老用眼睛去看那些很新奇的東西。

不看, 就沒有事了。

“為目”, 表示人用目來奴役自己, 即以物役己。 比如, 瞎子多好, 不管大家說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 他都看不見, 所以根本沒有感覺。 人有了眼睛一看:這個我沒有, 那個很稀奇, 這些我都要!這樣, 很快就變成目的奴隸。

“為腹”, 是以物養己。 我們把這個以物養己, 跟以物役己來比較:我顧自己的肚子, 我是主人;我被眼睛引誘, 到處去跑, 我是奴隸。 老子認為, 我們真正為了生存而努力, 這是應該的, 也是合理的。 我們做一個人, 要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 這才對得起自己。 可是一天到晚, 都想找新奇的東西, 都想比人家新奇, 這就有問題了。 現在就是這樣:你怪, 我比你還怪;你不像樣, 我比你還不像樣。 這樣的人, 就失去了主體。

“故去彼取此”, “彼”, 指的是目;“此”, 指的是腹。 修道人, 要去掉眼睛對外界的那些感受, 不要受外界的引誘, 否則很容易變成物的奴隸。 我們後來有一句話, 叫作玩物喪志。 現在的人, 很多都是玩物喪志:變成電腦的奴隸, 變成手機的奴隸, 變成電子遊戲的奴隸, 變成高爾夫球的奴隸, 變成名牌的奴隸……這都是以物役己的表現。

所以, 聖人才要去彼取此, 為腹不為目, 也就是杜外養內, 因為充實自己內在的實力, 才是正道。 可見, 顧好自己的肚子, 將飯好好吃好, 做自己的主人, 是修養自己的基本功夫。

值此端午佳節到來之際, 良心網祝大家端午安康!心想事成!

往期精彩↓↓↓

曾仕強:對沒有用;不對, 當然不可以

優秀孩子的身上, 都有這五種素養

你身邊的女人涵養有多高,看這三點就知道了!

你身邊的女人涵養有多高,看這三點就知道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