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什麼不放“火箭”?

今天小編說起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 大家首先就會想到就是諸葛亮在談笑風生之間, 借走了曹操十萬支箭。 在現實世界有人自以為比古人更聰明的, 說諸葛亮也太大膽了吧, 要是曹操下令放火箭他豈不是就會被燒的屍骨無存了。 那麼, 曹操真是像大家想的那樣愚蠢, 不知道放火箭嗎?其實並非如此, 他作為當時著名的軍事家, 如果連這種武器都考慮不到的話就不會出現在三國了。 之所以當時的曹操不能放火箭是因為火箭有著以下不可忽視的缺陷:

第一點, 火箭的製作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容易。 被偷襲的時候也來不及製造火箭, 三國時期火箭的製作方法是在普通箭頭上包裹油布。 這點已達到焚燒敵軍重要目標的效果, 由於需求量大。 複雜火箭需要現做現用, 難以長期保存。 在遭遇戰或者偷襲戰, 這種難以準備的戰鬥中極少見的火箭的聲音。

火箭水戰的實用性不高, 點火距離有限, 火箭攜帶火其損傷能力增強, 但是穿透性會因為燃燒物的重量衰減很多。 包著油布的火箭遠距離貫穿能力急劇下降, 無法固定在船上進行持續點火就會紛紛掉入水中熄滅。 這也就是為什麼火燒赤壁,

需要黃蓋演苦肉計, 而不是直接朝遠處曹操的發射火箭就能燒起來。

第二點火箭會暴露自身位置, 夜戰本來就是屬於蒙受的狀態, 如果在一旁梳理火盆點火放箭在戰場上就會有星星火光, 而江中一片黑暗的場景。 這樣岸上的部隊就成為江中射手的活靶子。

自古以來雙方打夜戰都是人銜枚, 馬摘鈴。 曹操不可能犯了點火暴露自己的大忌, 綜上所述, 如果夜裡有人開船從江中偷襲而來, 倉促間不僅來不及做火箭, 而且火箭實用性不如幹箭, 火箭反而會暴露自己。

如此說來, 他作為一個指揮官, 當時不選擇火箭, 就是權衡之下, 這樣做會弊大於利的結果, 在當時濃霧彌漫的夜晚, 他說不出使用比干箭殺傷對方有生力量更有效的抉擇, 所以放幹箭是無可厚非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