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陳宮為臣不忠為什麼會被演繹成義士?

陳宮本來是曹操的部下, 曹操對他也是非常信任, 在東征徐州的陶謙時, 給他留下兵馬讓他守衛東郡。 但是, 曹操一走, 陳宮卻背叛了曹操, 弄得曹操幾乎是“無家可歸”。

後來, 背叛的陳宮被曹操擒獲, 曹操問他有什麼話說?

陳宮說, 作為臣子不忠誠, 只有去死!然而, 這樣一個“為臣不忠”的背主之人, 在《三國演義》當中卻成為了義士!

陳宮為什麼會成為義士呢?

貶低曹操的需要

曹操這個人雄才大略, 他在漢末大亂之世展現了非凡的才能, 為北方的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甚至為西晉天下的統一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但是, 這個人又是漢朝最重要的掘墓人。

尤其是, 他的兒子曹丕直接廢了漢朝最後一位皇帝, 自己當上了魏國皇帝, 這一切的根源也在於曹操。 這是封建文人感情上無論如何不可接受的。

當時的政敵, 為了政治上的需要, 當他們成為曹操對手的時候,

無不把曹操說成是漢賊。 後世的正統文人, 也就依此為基調, 把曹操當作是漢賊。

但是, 曹操畢竟只是一個給漢朝下葬的人, 最大的掘墓人是董卓, 而曹操又是最早宣導反董卓的人之一。

尤其是, 當關東諸侯成立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 大多數人裹足不前, 只有曹操不顧生死隻身向前。

董卓死後, 作為漢朝的最後象徵漢獻帝, 被人們像一件物品一樣扔來搶去, 那些說著要維繫正統的所謂的漢臣們, 更多的是在忙著搶奪地盤, 至於皇帝眼下的狀況怎麼樣, 根本就沒人管沒人問。

又是曹操, 把如同乞丐一樣的漢獻帝接了過來。 儘管他的目的是利用皇帝來對諸侯發號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 但從此那皇帝總算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就是那個後來繼承漢祚的劉皇叔劉備, 他不也是扔下皇帝不管, 自己跑到大老遠的地方去搶地盤嗎?

這樣一看, 真正亂了規矩的是董卓, 是他殺了一個皇帝另立了一個皇帝, 要說亂臣賊子, 還有比這個更惡劣的嗎?但恰恰是曹操,

董卓給他官不做, 又真心討伐董卓, 怎麼樣就能把他打扮成一個“漢賊”?

所以, 這事情應該倒過來說:曹家廢了漢獻帝, 這要比董卓還要叛逆, 畢竟董卓廢了一個又立了一個, 可曹家卻是自家當了皇帝;

基於此, 曹操迎接皇帝也是一個叛賊行為, 目的是控制皇帝;

再向前, 討伐董卓、叛離董卓也都是為日後的野心服務的。 但有一個問題始終難以自圓其說, 曹操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優秀人才的擁戴?難道當時就沒有一個人看出曹操的圖謀不軌?

可能有人說, 孫權和劉備集團的人都看出來了。 這樣的例子是非常乏力的, 不要說早期這些人和皇帝根本就不靠邊, 就是後期, 他們也不過是為了和曹操爭地盤, 說穿了就是在瓜分人家漢家的天下。

這就需要曹操集團內部的人來證明。 這樣一來, 最早背叛曹操的陳宮就成了一個最合適的人選, 是他最早“識破了”曹操不是忠義之人的真面目。

陳宮開始沒有投降, 被俘沒有求饒

陳宮是曹操早期的將領, 比較受曹操信任。 曹操第二次征伐陶謙, 留下陳宮守東郡, 還給他留下了一部分兵力。

從這一點來看,陳宮的地位和受信任的程度,應該和荀彧、程昱差不多,都是曹操早期的骨幹力量。

照常理推論,陳宮如果不背叛,後來的地位應該和荀彧、程昱等人差不多。

但是,陳宮卻不是這樣,他背叛了曹操,應該就是為了義,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

但是,在整個封建社會,背主之人都不是人們效法的榜樣,何況,陳宮背叛後投靠的人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呂布!

好在,文學作品可以虛構,於是,曹操所經過的有故事的中牟縣就有了陳宮這樣一位縣令。

《三國志》記載,曹操離開董卓,抄小路東逃。出了虎牢關以後,途徑中牟縣,被該縣一個亭長認為形跡可疑扭送縣裡。城裡有私下認識他的人,出面求情,曹操才得以釋放。

有了這樣一個“原本”,只要把這個中牟縣令換成陳宮就順理成章了。

於是,到了《三國演義》這兒,中牟縣令陳宮為國家大義釋放了曹操,並且棄官不做,跟隨曹操一起東去募兵反董卓。

本來,陳宮是可以把曹操交上去的,這樣他可以輕而易舉地升官發財,但是,人家不僅沒有這樣做,還扔下現有的“烏紗帽”不要了,你說自古還有比這個更高義的嗎?

但是,一個高義的陳宮怎麼樣離開曹操呢?

如果像東郡叛亂一樣又怎能是義士所為呢?要想離開,就必須要證明曹操的不義。

好在,前人留下了曹操逃跑途中經過“故人成皋呂伯奢”這條線索,已經把曹操改造成了不義之人,再把他描寫成“大不義之人”不是難事。

在《三國演義》中,陳宮感其忠義,棄官跟隨曹操東行。走了三天,到了成皋,曹操說這裡有個結義兄弟,兩個人就來到了呂伯奢家裡。

呂伯奢說家裡沒有好酒,要到西村去打來。走後,曹操聽到後院裡有磨刀聲,以為要殺了他,就拔刀把呂伯奢一家八口全殺了。再搜索,卻發現廚房裡捆著一口豬,知道是殺錯了人。

出村後,兩人碰見呂伯奢,正拿著兩瓶酒回來,曹操又把呂伯奢給殺了。

陳宮問他,剛才是誤會殺了人,那現在又是為什麼?曹操就說了那句不義之人的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晚上,陳宮想趁著曹操熟睡殺了他,又一想,我本來是為了國家棄官跟隨他,殺了他也是不義,於是離開了曹操。

就這樣,陳宮成了義士,釋放曹操是義、棄官跟隨曹操是義、離開曹操更是義。

當然,為什麼會選擇陳宮而不是別人,這與陳宮後來有一點自知之明有很大的關係。

真實的陳宮,後來也是跟隨了呂布。曹操攻打呂布,呂佈勢窮力竭,只剩下下邳一座孤城。

曹操勸呂布投降,呂布有所猶豫,陳宮知道自己“負罪深”,想方設法阻止了呂布。被俘後,曹操流露出有不殺陳宮的意思,但陳宮說,作為臣子不忠誠,就應該死!

這多少會讓人覺得是一種有骨氣的表現,尤其是,呂布同時被擒,他向曹操求饒,還讓劉備替他說情,而最後仍然不免一死。兩相比較,陳宮確實要比呂布“高大”得多。

《三國演義》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像諸葛亮,已經成為智慧的化身;關羽武功蓋世且忠義千秋;周瑜心胸狹窄,妒忌諸葛亮以至於到了恨老天爺的地步(既生瑜何生亮);就是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蔣幹,也成了周瑜行駛反間計的好幫手。

對於這些演義人物,說起他們的故事來誰人不是如數家珍?可陳宮這個人似乎很難高大得起來,為什麼?就是陳宮這個人“原材料”不好,可以說是智不高,投不明。

天下有那麼多罵曹操是漢賊的人(儘管是後事),為什麼要去投一個“反復無常”(袁術語)卻有“狼子野心”(曹操語)的呂布?再看曹操,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都替陳宮奉養著老母,還替他嫁了女兒,對陳宮可謂是仁至義盡。

這或許就是陳宮這個“義士”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吧!

從這一點來看,陳宮的地位和受信任的程度,應該和荀彧、程昱差不多,都是曹操早期的骨幹力量。

照常理推論,陳宮如果不背叛,後來的地位應該和荀彧、程昱等人差不多。

但是,陳宮卻不是這樣,他背叛了曹操,應該就是為了義,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前途。

但是,在整個封建社會,背主之人都不是人們效法的榜樣,何況,陳宮背叛後投靠的人是一個反復無常的小人——呂布!

好在,文學作品可以虛構,於是,曹操所經過的有故事的中牟縣就有了陳宮這樣一位縣令。

《三國志》記載,曹操離開董卓,抄小路東逃。出了虎牢關以後,途徑中牟縣,被該縣一個亭長認為形跡可疑扭送縣裡。城裡有私下認識他的人,出面求情,曹操才得以釋放。

有了這樣一個“原本”,只要把這個中牟縣令換成陳宮就順理成章了。

於是,到了《三國演義》這兒,中牟縣令陳宮為國家大義釋放了曹操,並且棄官不做,跟隨曹操一起東去募兵反董卓。

本來,陳宮是可以把曹操交上去的,這樣他可以輕而易舉地升官發財,但是,人家不僅沒有這樣做,還扔下現有的“烏紗帽”不要了,你說自古還有比這個更高義的嗎?

但是,一個高義的陳宮怎麼樣離開曹操呢?

如果像東郡叛亂一樣又怎能是義士所為呢?要想離開,就必須要證明曹操的不義。

好在,前人留下了曹操逃跑途中經過“故人成皋呂伯奢”這條線索,已經把曹操改造成了不義之人,再把他描寫成“大不義之人”不是難事。

在《三國演義》中,陳宮感其忠義,棄官跟隨曹操東行。走了三天,到了成皋,曹操說這裡有個結義兄弟,兩個人就來到了呂伯奢家裡。

呂伯奢說家裡沒有好酒,要到西村去打來。走後,曹操聽到後院裡有磨刀聲,以為要殺了他,就拔刀把呂伯奢一家八口全殺了。再搜索,卻發現廚房裡捆著一口豬,知道是殺錯了人。

出村後,兩人碰見呂伯奢,正拿著兩瓶酒回來,曹操又把呂伯奢給殺了。

陳宮問他,剛才是誤會殺了人,那現在又是為什麼?曹操就說了那句不義之人的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晚上,陳宮想趁著曹操熟睡殺了他,又一想,我本來是為了國家棄官跟隨他,殺了他也是不義,於是離開了曹操。

就這樣,陳宮成了義士,釋放曹操是義、棄官跟隨曹操是義、離開曹操更是義。

當然,為什麼會選擇陳宮而不是別人,這與陳宮後來有一點自知之明有很大的關係。

真實的陳宮,後來也是跟隨了呂布。曹操攻打呂布,呂佈勢窮力竭,只剩下下邳一座孤城。

曹操勸呂布投降,呂布有所猶豫,陳宮知道自己“負罪深”,想方設法阻止了呂布。被俘後,曹操流露出有不殺陳宮的意思,但陳宮說,作為臣子不忠誠,就應該死!

這多少會讓人覺得是一種有骨氣的表現,尤其是,呂布同時被擒,他向曹操求饒,還讓劉備替他說情,而最後仍然不免一死。兩相比較,陳宮確實要比呂布“高大”得多。

《三國演義》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像諸葛亮,已經成為智慧的化身;關羽武功蓋世且忠義千秋;周瑜心胸狹窄,妒忌諸葛亮以至於到了恨老天爺的地步(既生瑜何生亮);就是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蔣幹,也成了周瑜行駛反間計的好幫手。

對於這些演義人物,說起他們的故事來誰人不是如數家珍?可陳宮這個人似乎很難高大得起來,為什麼?就是陳宮這個人“原材料”不好,可以說是智不高,投不明。

天下有那麼多罵曹操是漢賊的人(儘管是後事),為什麼要去投一個“反復無常”(袁術語)卻有“狼子野心”(曹操語)的呂布?再看曹操,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都替陳宮奉養著老母,還替他嫁了女兒,對陳宮可謂是仁至義盡。

這或許就是陳宮這個“義士”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