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橫掃六國全靠此物,呂不韋監工誤差毫米,至今世人難以置信

秦始皇短短六年掃滅六國一統天下, 秦軍幾乎就是勝利的代名詞, 其實六國對手裡橫的硬的也不少, 那憑什麼秦軍就能一直贏呢?難不成就是因為他是“贏”政嗎?

秦始皇

其實並非如此, 秦始皇橫掃六國, 嬴得天下, 並非只是因為名字為“嬴政”。 考古研究發現, 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 即使在同一地點遺留下的兵器, 普遍情況都是輕重不等、大小不一、形式多樣, 而只有秦國兵器不論在哪兒發現, 其造型和尺寸都是幾乎驚人地完全一致。

三棱弓弩箭頭

在秦始皇兵馬俑坑中發現的三棱弓弩箭頭有四萬多支, 幾萬個箭頭底邊寬度誤差不超過一毫米, 秦軍弩機的各個零部件完全可以互換通用, 輪廓誤差同樣不超過一毫米。 在戰場上, 秦軍士兵可以隨時把損壞的弩機中仍舊完好的部件, 重新拼裝使用, 仿佛現代工業流水線下的產品, 有這樣武器裝備的秦軍誰能戰勝?

呂不韋監工誤差毫米

在兩千多年前, 在兵器製造還是通過手工方式一件一件打造的時代, 為百萬秦軍提供這樣水準的武器, 誰這麼牛叉呢?其實牛叉的並不是某一個人, 而是一個制度。 每一件兵器製造的最高級監管人, 竟然是當朝宰相呂不韋, 國家宰相直接管每一件兵器的製造實屬罕見。

呂不韋監工誤差毫米

宰相之下是各兵工廠的廠長, 也就是工師, 然後就是丞, 就是車間主任, 再然後就是數量龐大親手製造兵器的工匠, 四個級別的劃分在今天看來並不新鮮, 但是這個管理制度最重要的一環是從宰相、廠長、車間主任、到具體製造的工匠, 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每一件兵器上。

呂不韋監工誤差毫米

秦國的法律對失職者的懲罰相當嚴酷, 可以想像無論是在北方草原還是在南方叢林, 戰場上發現一件兵器品質有問題時, 上至宰相下到具體工匠所有責任人的名字一目了然, 誰還敢有一絲僥倖?!

《英雄》劇照

呂不韋編撰的《呂氏春秋》記載:物勒工名。意思是說器物的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對於每一個普通的工匠來說,這是一個威脅,更是一份責任,一種激勵,一份榮耀。那麼從秦軍兵器這一制度來看,秦軍強大橫掃六國也不足為奇了。

【擴展閱讀:秦始皇被稱千古一帝,除萬里長城以外,其實還有一項偉大工程】

《英雄》劇照

呂不韋編撰的《呂氏春秋》記載:物勒工名。意思是說器物的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對於每一個普通的工匠來說,這是一個威脅,更是一份責任,一種激勵,一份榮耀。那麼從秦軍兵器這一制度來看,秦軍強大橫掃六國也不足為奇了。

【擴展閱讀:秦始皇被稱千古一帝,除萬里長城以外,其實還有一項偉大工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