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白馬將軍公孫瓚,為什麼不重用趙雲呢?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 作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的公孫瓚, 在漢末初期不僅僅有勢力, 還有著非常不錯的名氣, 號稱白馬將軍, 威震塞外, 卻在漢末爭霸之中過早滅亡, 而其麾下本有名將趙雲卻不得重用, 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方面:公孫瓚小人之心, 人品有問題。 根據《三國志·雲別傳》記載, 趙雲“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 ”, 而公孫瓚卻“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 君何獨回心, 迷而能反乎?’”趙雲真心來投靠他, 他卻懷疑人家是袁紹的人而予以冷嘲熱諷, 足見其小人之心, 人品不怎麼樣, 可見當初的河北名將, 為何都投靠袁紹, 而不是公孫瓚了。 而且公孫瓚“恃其才力, 不恤百姓, 記過忘善, 睚眥必報”, 失盡了幽燕民心。

第二方面:公孫瓚目光短淺, 無大局觀念。

公孫瓚早期勢力強大, 名聲也遠勝劉備, 最終的結局卻落得慘敗自焚而亡, 主要是其目光短淺, 無大局觀念。 公孫瓚早期可以說威名遠揚, 無論是鎮壓黃巾軍, 還是擊敗異域外族匈奴烏恒, 基本上都為其積累了大量的名聲, 而且卻在與袁紹爭奪之戰, 公孫瓚被袁紹及部將麴義所敗, 手下的精銳白馬義從全部被滅, 退到薊縣, 先是殺了深得民心以及與少數民族關係非常好的劉虞,

“志氣益盛, 恃其才力, 不恤百姓, 記過忘善, 睚眥必報。 衣冠善士, 名在其右者, 必以法害之;有材秀者, 必抑困使在窮苦之地”, 而且所寵愛和信任的人, “類多商販、庸兒, 與為兄弟, 或結婚姻, 所在侵暴, 百姓怨之。 ”

公孫瓚剛愎自用, 嫉妒賢才,

不重用將才, 卻多信任庸才, 不失敗才怪, 更重要的是其後期為何放棄名聲在外的白馬義從, 而選擇守易京不出。 當袁紹圍困易京, 手下有武將被敵軍圍困, 諸將求救之時, 他淡然的說, “救一人, 使後將恃救, 不肯力戰。 ”這種無大局觀念之人, 最終諸將或降或潰, 引火自焚。

協力廠商面:趙雲耿直憨厚, 志向不合。 趙雲的性格耿直憨厚, 在劉備麾下的時候, 就經常提意見, 可見, 也會經常在公孫瓚面前提意見。 而公孫瓚又是一個剛愎自用, 嫉妒賢才之人, 怎麼可能會接受趙雲的意見了, 自然公孫瓚的做法和趙雲的思想格格不入, 最終藉口兄長去世, 向公孫瓚請辭歸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