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換種方式講西漢 72|田竇之爭(1)

說了田蚡對錢、權、色的貪欲, 田蚡絕對是漢武帝一朝當之無愧的頭號大老虎, 在貪污腐敗方面, 無人能出其右, 也絕對沒人敢像田蚡一樣,

貪的那麼明目張膽。 不過即便如此, 漢武帝也沒有絲毫要摘掉田蚡的想法。 這裡面也有很多原因, 從王恢一事上, 就能看出田蚡的對上級小心謹慎的特點。 有的人, 與任何人相處都能謙謙有禮, 進退得當, 不論對方的身份還是地位;有的人, 與地位比自己高、身份比自己尊貴的人相處時, 溫順如狗, 與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相處時則兇惡如狼。 田蚡是典型的後者。

在我們眼裡, 可能田蚡就是個小人;在儒家眼裡, 田蚡根本就不是人。 《孟子·公孫醜》:“無惻隱之心, 非人也;無羞惡之心, 非人也;無辭讓之心, 非人也;無是非之心, 非人也。 ” 想當初漢武帝剛繼位想要抬高儒學地位, 田蚡便是支持者之一。 支持儒家學說的田蚡在孟子眼裡居然列為“非人”之列,

真是可悲。 那麼我們就來說一說田蚡的“非人”行為。

那時候宴會以坐西朝東最為尊貴, 其次是坐北朝南, 再然後則依次坐南朝北和坐東朝西, 這一點從當年鴻門宴中的座位安排便可得知。 項羽最尊, 面東座西;亞父范增僅次於項羽, 坐北朝南;劉邦則坐在範增對面, 坐南朝北;張良則只能坐在東面。

有一次, 田蚡舉辦宴會, 當時田蚡同母異父的哥哥蓋候王信也在, 但田蚡二話不說, 自己坐上了西座, 而讓王信上了北座。 因為田蚡覺得, 儘管你是我哥哥, 可我卻是大漢的丞相, 我比你尊貴, 所以不能因為我是弟弟就要委屈了自己。 這是田蚡無辭讓之心。

順便說一下, 普通宴會是以西為尊, 但是在朝堂上就不一樣了。

皇家宮殿都是坐北朝南, 皇帝也永遠是坐在北面, 上北下南;其次是東面, 古代以右為尊, 群臣于皇帝階下兩側, 東面便是右邊;再然後便是西邊;最後是南面。

至於田蚡其他“非人”, 在其與竇嬰的鬥爭中, 都暴露無遺。

自打竇太后去世, 田蚡的日子就越過越好,

與其相反的是竇嬰。 當年竇太后還在的時候, 雖然竇嬰總惹竇太后不高興, 但好歹是竇家的代表人物, 也是竇太后之外的竇氏精神領袖, 為了家族考慮, 竇太后還不至於將竇嬰徹底放棄。 可自從建元六年竇太后去世, 竇嬰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甚至連邊緣人物都算不上了。

建元六年之後, 漢武帝用人選擇很明確, 一個是要好用, 一個是要聽話。 竇嬰是個好用的人, 但絕對不是個聽話的人。 以竇嬰的資歷和能力, 非三公不能與之相配。 當時的三公, 丞相是田蚡, 這個肯定不可能被擼掉;太尉主管軍政, 這個位子自從上任田蚡被罷免後, 皇帝就沒有再設置過太尉, 主要是沒合適的人選。 在別人眼裡, 合適太尉一職無非還是那兩點,

資歷和能力。 可是別人畢竟不是漢武帝, 在漢武帝眼裡, 一個真正符合自己心意的太尉, 首先要是一個鷹派, 其次再看能力和資歷, 當然, 最重要的還是聽話。 放眼整個漢朝, 目前有能力和資歷可以擔任太尉一職的, 也就韓安國和竇嬰。 韓安國就不說了, 一個保守鴿派, 馬邑之謀韓安國都百般阻撓, 要是放這麼個人當太尉, 也當不了兩天就被漢武帝給罷官了;至於竇嬰, 論能力和資歷更在韓安國之上, 但這人脾氣太大, 太不好管了, 一旦不符合他的心意, 竇嬰就要辭職, 而且竇嬰認定不能幹的事, 就絕對說什麼都不會去做。 所以與其放個不能讓自己順心的人當太尉, 還不如將它空出來, 漢武帝自己親力親為;至於御史大夫一職, 韓安國當的十分不錯,不牽扯打仗的話,韓安國的一切都很讓漢武帝滿意順心,漢武帝也有心讓其成為下一任丞相。

三公中沒有能讓竇嬰擔任的職位,三公之下竇嬰又未必看的上,所以乾脆也就沒再安排竇嬰的職務。竇嬰就這樣,日子過的一天不如一天,竇嬰養的那群賓客一看如今老大失勢了,跟著也沒什麼未來,便都一個接一個的走了。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人都是要吃飯要上進的,因竇嬰失勢而離開的也就未必都是小人,有的人日後發家了再回來報答竇嬰,其實也沒什麼不妥,可問題是有些人一旦不靠竇嬰吃飯了,那副小人的嘴臉便露出來了,對待竇嬰的態度急轉直下,這讓竇嬰十分惱火。

竇嬰那麼心高氣傲的人,一想到自己平日裡居然養了這麼一幫小人,便氣不打一處來。竇嬰又不是菩薩,也會記仇,所以便將那些在自己失勢後對自己不敬的人都一一記了下來,以圖日後報復。竇嬰畢竟當世國士,聲名遠播,且幾度身處帝國的權力核心,身邊自然不會只有宵小之人,也有豪傑賢士的存在。就有那麼一個人,在竇嬰失勢後,沒有離去,對待竇嬰也一如既往,這個人跟賢士不搭邊,但卻是個絕對的豪傑,他便是七國之亂中脫穎而出的猛人灌夫。

漢武帝時期瓦當

竇嬰當時身邊的人已經不多,真正拿得出手能辦事的猛人也只有灌夫一人了,竇嬰期望灌夫能為自己報復那些小人,所以對灌夫也是格外的好,史書上講,這二人親如父子。

當年七國之亂,在南方戰場上率領十幾人便闖進吳國軍營又重傷而回的灌夫一戰成名,全天下都知道了這麼一號不畏死的猛人,單論這一方面,灌夫的確是個讓人敬畏的豪傑。可說到別的,灌夫像個精神病院偷跑出來的瘋子。

因為在平定七國之亂戰爭中突出的表現,灌夫被當時的漢景帝任命為中郎將。結果沒過幾個月,便因為犯法而丟了官。見識了京城繁華後的灌夫,便不想走了,在京城安了家。那時候的灌夫還是個小人物,只不過是個被罷免的中郎將,初入京城對所有人都恭敬有加,當時長安城裡的達官顯貴們沒有不稱讚他的。因為得到了眾人的稱讚,後來漢景帝又任命了灌夫為代國國相,一下子又恢復成了二千石級別的高官(中郎將也是二千石級別的)。

雖然再次上任的灌夫變成了地方官員,卻也能看出漢景帝對其十分重視。代國不比其他地方,三天兩頭打仗,讓灌夫做代國國相,說明漢景帝相信灌夫的能力,也有心培養灌夫成為下一代軍事棟樑。

後來景帝駕崩,漢武帝登基,依然對灌夫表現出了十分的重視。漢武帝年紀輕輕便登基為帝,知道國內有不少懷有異心的人,認為淮陽是漢朝的交通紐扣,是軍事重地,需要派重兵把守,以防兵亂。於是漢武帝便任命了灌夫為淮陽太守,由此可知漢武帝對灌夫的信任。後來沒過多久,漢武帝又將灌夫調任為太僕。太僕這個職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前說了太多太多,已經無需再講了。這一下灌夫真是厲害了,成為了皇帝的貼身人員,且位列九卿。

灌夫的官職變了,人也變了。灌夫不再是當年那個初入長安的新人,而是任何人見了都不能忽視的太僕,是朝堂之上僅次於三公的九卿了,灌夫膨脹了。當年的灌夫,整個長安城內的顯貴都對其稱讚有加;如今的灌夫,逮著達官顯貴就懟……

史書對其評價是,灌夫喜歡撒酒瘋,但是為人剛強直爽。但我覺得,灌夫就是腦子有病。在朝堂站穩腳的灌夫,三天兩頭的懟人,而且懟的物件只有一種——比自己地位顯貴的人。地位這種東西,並非只看權力大小,有的人或許是外戚,但是沒有官職和權力;有的人或許已經賦閑在家了,但是資格很老大家都對其很是尊敬。灌夫這人,只要看到比自己有地位的人,就要上去懟一頓,想盡一切辦法要去羞辱人家;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反倒是表示出了尊敬,越是沒地位就越是尊敬人家,而且還刻意在大庭廣眾之下對那些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大加讚譽。因為許多士人也都開始推崇灌夫。

真是可笑。

打眼一看,灌夫這人好像是不畏強權,厚待下人,可仔細一想……你灌夫真是能裝。被灌夫懟的那些人,也沒幹什麼傷天害理的壞事,他們被懟的唯一原因,就是比灌夫地位高。人家是刨了你家祖墳還是怎麼著?地位比你高你就要懟人家,這種人不是腦子有問題嗎?這樣一個灌夫,居然還有士人推崇,想想真是可怕。好像這種類似劫富濟貧的行為就全是對的,人家是靠拐賣你老婆孩子發家的?還是靠偷你家糧食變富的?

灌夫罵座

而且很多人忽略了,灌夫也是當朝權貴之一啊。灌夫和灌夫家族在自己家鄉幹的事,比那些被灌夫懟的人要過分不知多少倍。

灌夫當了不到一整年的太僕,到了建元二年。灌夫和當時的長樂宮衛尉竇甫喝酒,結果灌夫喝醉了……對,剛才說了,灌夫喜歡發酒瘋,發起酒瘋的灌夫上去就打了竇甫一頓。竇甫,一看這姓,再一看是長樂宮的衛尉,就百分百是竇太后的親戚了。沒錯,竇甫是竇太后的兄弟。你想想,竇太后的兄弟,那肯定年紀也不小了,讓灌夫這麼一個青年一頓暴揍,那還有個好?漢武帝劉徹得知了此事後,大呼一聲,這哥們又惹事了。好在此時的劉徹還很看重灌夫,害怕竇太后會一氣之下殺掉灌夫,於是趕緊將灌夫調任為了燕國國相,遠離京城。

從漢武帝將灌夫調為燕國國相來看,當時的劉徹依然對灌夫充滿了無限期望,燕國也是邊境之地,經常打仗,跟代國沒區別,依然可以磨煉灌夫,而且燕地比代地離京城還要遠,就算竇太后派人殺過去要捉拿灌夫回京城,灌夫也能提前得到消息來得及跑。劉徹都為灌夫著想到這個地步了,按理來說灌夫也應該低調點了,結果並沒有。沒過幾年,灌夫又出事了……犯了法,被削職為民,只能賦閑家中。

「錯金銀博山爐」 河北省博物館藏品薰爐是漢朝貴族普遍使用家居用具,用作燃燒香草產生香氣。

雖然丟了官職,但灌夫依然很有錢。家裡資產幾千萬,每天食客不斷,而且在潁川一帶有許多地產,可見當了這麼多年官也沒少撈。灌夫家族在潁川一帶十分出名,出了名的壞。什麼利益壟斷啦、霸佔良田啦,他們都幹,在自己的家鄉都橫行霸道,可見灌夫和他的家族到底如何。平時與灌夫交往的也全都是豪強或是大盜,沒事了一起喝酒,有事了一起作惡。在潁川一帶,人們提到灌夫家族就恨得不行,後來有歌謠唱道:“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

當然,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灌夫也有值得稱讚的地方,除了在戰場上不怕死能打仗,平日裡灌夫也有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仗義守信。只要灌夫答應了別人的事情,不論怎麼樣都會去替人辦到,這似乎是當時所有豪強的特點了,仗義守信。

當時灌夫賦閑在家,竇嬰的情況也差不多,失勢後天天在家待著,論地位,竇嬰和灌夫已經差不多慘了,灌夫也就不會去想著怎麼懟竇嬰了……而且竇嬰在灌夫心中的地位,那絕對不同於一般人。

當年平定七國之亂的兩位統帥,就是主管北方戰區的竇嬰和主管南方戰區的周亞夫。而灌夫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戰爭中才得以聞名天下,受到皇帝的重用。這種心態就像是小時候看著電視上的球星踢球,後來長大了也成了專業球員,並且跟少時的偶像在一個球隊,不但成了隊友還成了朋友,那種心情,美滋滋。

本來灌夫就對竇嬰懷揣著小小的崇拜,結果竇嬰也對灌夫十分不錯,這就讓灌夫感動不已了。再加上兩個人都有小心思,竇嬰想讓灌夫替自己報復那些背叛了自己的人,而灌夫則想通過竇嬰的關係去結交更多的皇親和列侯,所以這二人的關係並沒有因為彼此失勢而疏遠,反而更加親近了。結果後來兩人越來越互相依賴,越來越相見恨晚,本來彼此利用的關係,居然動了真心……我好像說的有點噁心了,但事實就是如此……

下周有點私事要忙,我又是那種不到交稿前幾個小時就碼不出字的人……所以實在沒有存稿,下周日應該是不能更了。我儘量在下下周日把字數補上,一周補不上就補兩周,最晚兩周補齊,懇請各位見諒。

往期熱文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我們讀史不為裝逼

嚴肅八卦才是目的

you態度的原創歷史平臺

歡迎你成為其中一員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讀者群號 535858375

韓安國當的十分不錯,不牽扯打仗的話,韓安國的一切都很讓漢武帝滿意順心,漢武帝也有心讓其成為下一任丞相。

三公中沒有能讓竇嬰擔任的職位,三公之下竇嬰又未必看的上,所以乾脆也就沒再安排竇嬰的職務。竇嬰就這樣,日子過的一天不如一天,竇嬰養的那群賓客一看如今老大失勢了,跟著也沒什麼未來,便都一個接一個的走了。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人都是要吃飯要上進的,因竇嬰失勢而離開的也就未必都是小人,有的人日後發家了再回來報答竇嬰,其實也沒什麼不妥,可問題是有些人一旦不靠竇嬰吃飯了,那副小人的嘴臉便露出來了,對待竇嬰的態度急轉直下,這讓竇嬰十分惱火。

竇嬰那麼心高氣傲的人,一想到自己平日裡居然養了這麼一幫小人,便氣不打一處來。竇嬰又不是菩薩,也會記仇,所以便將那些在自己失勢後對自己不敬的人都一一記了下來,以圖日後報復。竇嬰畢竟當世國士,聲名遠播,且幾度身處帝國的權力核心,身邊自然不會只有宵小之人,也有豪傑賢士的存在。就有那麼一個人,在竇嬰失勢後,沒有離去,對待竇嬰也一如既往,這個人跟賢士不搭邊,但卻是個絕對的豪傑,他便是七國之亂中脫穎而出的猛人灌夫。

漢武帝時期瓦當

竇嬰當時身邊的人已經不多,真正拿得出手能辦事的猛人也只有灌夫一人了,竇嬰期望灌夫能為自己報復那些小人,所以對灌夫也是格外的好,史書上講,這二人親如父子。

當年七國之亂,在南方戰場上率領十幾人便闖進吳國軍營又重傷而回的灌夫一戰成名,全天下都知道了這麼一號不畏死的猛人,單論這一方面,灌夫的確是個讓人敬畏的豪傑。可說到別的,灌夫像個精神病院偷跑出來的瘋子。

因為在平定七國之亂戰爭中突出的表現,灌夫被當時的漢景帝任命為中郎將。結果沒過幾個月,便因為犯法而丟了官。見識了京城繁華後的灌夫,便不想走了,在京城安了家。那時候的灌夫還是個小人物,只不過是個被罷免的中郎將,初入京城對所有人都恭敬有加,當時長安城裡的達官顯貴們沒有不稱讚他的。因為得到了眾人的稱讚,後來漢景帝又任命了灌夫為代國國相,一下子又恢復成了二千石級別的高官(中郎將也是二千石級別的)。

雖然再次上任的灌夫變成了地方官員,卻也能看出漢景帝對其十分重視。代國不比其他地方,三天兩頭打仗,讓灌夫做代國國相,說明漢景帝相信灌夫的能力,也有心培養灌夫成為下一代軍事棟樑。

後來景帝駕崩,漢武帝登基,依然對灌夫表現出了十分的重視。漢武帝年紀輕輕便登基為帝,知道國內有不少懷有異心的人,認為淮陽是漢朝的交通紐扣,是軍事重地,需要派重兵把守,以防兵亂。於是漢武帝便任命了灌夫為淮陽太守,由此可知漢武帝對灌夫的信任。後來沒過多久,漢武帝又將灌夫調任為太僕。太僕這個職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前說了太多太多,已經無需再講了。這一下灌夫真是厲害了,成為了皇帝的貼身人員,且位列九卿。

灌夫的官職變了,人也變了。灌夫不再是當年那個初入長安的新人,而是任何人見了都不能忽視的太僕,是朝堂之上僅次於三公的九卿了,灌夫膨脹了。當年的灌夫,整個長安城內的顯貴都對其稱讚有加;如今的灌夫,逮著達官顯貴就懟……

史書對其評價是,灌夫喜歡撒酒瘋,但是為人剛強直爽。但我覺得,灌夫就是腦子有病。在朝堂站穩腳的灌夫,三天兩頭的懟人,而且懟的物件只有一種——比自己地位顯貴的人。地位這種東西,並非只看權力大小,有的人或許是外戚,但是沒有官職和權力;有的人或許已經賦閑在家了,但是資格很老大家都對其很是尊敬。灌夫這人,只要看到比自己有地位的人,就要上去懟一頓,想盡一切辦法要去羞辱人家;對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反倒是表示出了尊敬,越是沒地位就越是尊敬人家,而且還刻意在大庭廣眾之下對那些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大加讚譽。因為許多士人也都開始推崇灌夫。

真是可笑。

打眼一看,灌夫這人好像是不畏強權,厚待下人,可仔細一想……你灌夫真是能裝。被灌夫懟的那些人,也沒幹什麼傷天害理的壞事,他們被懟的唯一原因,就是比灌夫地位高。人家是刨了你家祖墳還是怎麼著?地位比你高你就要懟人家,這種人不是腦子有問題嗎?這樣一個灌夫,居然還有士人推崇,想想真是可怕。好像這種類似劫富濟貧的行為就全是對的,人家是靠拐賣你老婆孩子發家的?還是靠偷你家糧食變富的?

灌夫罵座

而且很多人忽略了,灌夫也是當朝權貴之一啊。灌夫和灌夫家族在自己家鄉幹的事,比那些被灌夫懟的人要過分不知多少倍。

灌夫當了不到一整年的太僕,到了建元二年。灌夫和當時的長樂宮衛尉竇甫喝酒,結果灌夫喝醉了……對,剛才說了,灌夫喜歡發酒瘋,發起酒瘋的灌夫上去就打了竇甫一頓。竇甫,一看這姓,再一看是長樂宮的衛尉,就百分百是竇太后的親戚了。沒錯,竇甫是竇太后的兄弟。你想想,竇太后的兄弟,那肯定年紀也不小了,讓灌夫這麼一個青年一頓暴揍,那還有個好?漢武帝劉徹得知了此事後,大呼一聲,這哥們又惹事了。好在此時的劉徹還很看重灌夫,害怕竇太后會一氣之下殺掉灌夫,於是趕緊將灌夫調任為了燕國國相,遠離京城。

從漢武帝將灌夫調為燕國國相來看,當時的劉徹依然對灌夫充滿了無限期望,燕國也是邊境之地,經常打仗,跟代國沒區別,依然可以磨煉灌夫,而且燕地比代地離京城還要遠,就算竇太后派人殺過去要捉拿灌夫回京城,灌夫也能提前得到消息來得及跑。劉徹都為灌夫著想到這個地步了,按理來說灌夫也應該低調點了,結果並沒有。沒過幾年,灌夫又出事了……犯了法,被削職為民,只能賦閑家中。

「錯金銀博山爐」 河北省博物館藏品薰爐是漢朝貴族普遍使用家居用具,用作燃燒香草產生香氣。

雖然丟了官職,但灌夫依然很有錢。家裡資產幾千萬,每天食客不斷,而且在潁川一帶有許多地產,可見當了這麼多年官也沒少撈。灌夫家族在潁川一帶十分出名,出了名的壞。什麼利益壟斷啦、霸佔良田啦,他們都幹,在自己的家鄉都橫行霸道,可見灌夫和他的家族到底如何。平時與灌夫交往的也全都是豪強或是大盜,沒事了一起喝酒,有事了一起作惡。在潁川一帶,人們提到灌夫家族就恨得不行,後來有歌謠唱道:“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

當然,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灌夫也有值得稱讚的地方,除了在戰場上不怕死能打仗,平日裡灌夫也有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仗義守信。只要灌夫答應了別人的事情,不論怎麼樣都會去替人辦到,這似乎是當時所有豪強的特點了,仗義守信。

當時灌夫賦閑在家,竇嬰的情況也差不多,失勢後天天在家待著,論地位,竇嬰和灌夫已經差不多慘了,灌夫也就不會去想著怎麼懟竇嬰了……而且竇嬰在灌夫心中的地位,那絕對不同於一般人。

當年平定七國之亂的兩位統帥,就是主管北方戰區的竇嬰和主管南方戰區的周亞夫。而灌夫在平定七國之亂的戰爭中才得以聞名天下,受到皇帝的重用。這種心態就像是小時候看著電視上的球星踢球,後來長大了也成了專業球員,並且跟少時的偶像在一個球隊,不但成了隊友還成了朋友,那種心情,美滋滋。

本來灌夫就對竇嬰懷揣著小小的崇拜,結果竇嬰也對灌夫十分不錯,這就讓灌夫感動不已了。再加上兩個人都有小心思,竇嬰想讓灌夫替自己報復那些背叛了自己的人,而灌夫則想通過竇嬰的關係去結交更多的皇親和列侯,所以這二人的關係並沒有因為彼此失勢而疏遠,反而更加親近了。結果後來兩人越來越互相依賴,越來越相見恨晚,本來彼此利用的關係,居然動了真心……我好像說的有點噁心了,但事實就是如此……

下周有點私事要忙,我又是那種不到交稿前幾個小時就碼不出字的人……所以實在沒有存稿,下周日應該是不能更了。我儘量在下下周日把字數補上,一周補不上就補兩周,最晚兩周補齊,懇請各位見諒。

往期熱文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我們讀史不為裝逼

嚴肅八卦才是目的

you態度的原創歷史平臺

歡迎你成為其中一員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讀者群號 53585837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