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上三大忠臣良將:都葬一湖,一位救明朝一位救宋朝都被皇帝冤殺

史上有三大忠臣良將, 都葬於西湖, 故稱“西湖三傑”。 他們生前都有詩句, 都盪氣迴腸。 兩位冤殺一位殉國, 一位還被後世尊為“武聖”。 被皇帝冤殺的兩位, 一位救明朝, 一位救宋朝, 讓人心寒。

張煌言(1620—1664), “西湖三傑”之一, 字玄著, 號蒼水, 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南明抗清儒將、詩人。 崇禎時舉人, 官至南明兵部尚書。 1645年(清順治元年、明弘光元年)南京失守後, 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 後奉魯王, 聯絡十三家農民軍, 並與鄭成功配合, 親率部隊連下安徽二十餘城, 堅持抗清鬥爭近二十年。 1664年(康熙三年), 永曆帝、監國魯王、鄭成功等人相繼死去, 張煌言見大勢已去, 于南田的懸嶴島解散義軍, 隱居不出。 是年被俘, 後遭殺害。 就義前賦《絕命詩》一首:“我今適五九, 複逢九月七。 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 ”可謂盪氣迴腸, 死後葬於西湖。

於謙(1398-1457), 明朝名臣。 字廷益, 號節庵, 漢族, 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永樂十九年(1421年), 于謙登辛醜科進士, 宣德初授禦史, 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 宣德五年(1430年), 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正統十一年(1446年), 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 遭其黨羽誣陷, 下獄論死, 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複任。
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 明英宗被瓦剌俘獲, 他力排南遷之議, 堅請固守, 進兵部尚書。 代宗立, 整飭兵備, 部署要害, 親自督戰, 率師二十二萬, 列陣北京九門外, 破瓦剌之軍。 也先挾英宗逼和, 他以社稷為重, 君為輕, 不許。 也先以無隙可乘, 被迫釋放英宗。 英宗既歸, 仍以和議難恃, 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 又遣兵出關屯守, 邊境以安。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 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 被冤殺。 《明史》才贊其曰:“忠心義烈, 與日月爭光”。 於謙生前有一首名詩《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此詩盪氣迴腸, 雖為於謙12歲所作, 卻照見其一生。 於謙被殺後暴屍街頭, 後被移葬西湖。

嶽飛(1103-1142)。 南宋抗金第一將,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軍事統帥, 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 北宋末年投軍, 與金軍進行大小數百次戰鬥, 所向披靡, “位至將相”。 1140年, 完顏兀術毀盟攻宋, 岳飛揮師北伐, 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 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
進軍朱仙鎮。 後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 以“莫須有”的“謀反”罪被殺害。 宋孝宗為其平反, 追諡武穆, 又追諡忠武, 封鄂王, 被後世尊為“武聖”。 嶽飛在獄中作《滿江紅》, 其中“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壯志饑餐胡虜肉, 笑談要飲匈奴血”、“待從頭, 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等句盪氣迴腸。 嶽飛死後, 獄座將其屍偷偷背走, 葬於西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