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銀泰陳曉東:連接是手段不是目的 物流主動權將轉移到資料上

央廣網科技5月22日消息 今日, 由菜鳥網路主辦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在杭州雲棲小鎮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本屆峰會主題為“連接升級”, 共分一個主會場與九個分會場, 近5000人參與會議。 阿裡巴巴集團副總裁、阿裡研究院院長高紅冰、菜鳥網路副總裁史苗、百世集團董事長周韶甯、銀泰集團CEO陳曉東、奧樂齊中國區執行總裁魏客禮、飛利浦大中華區健康生活事業群總裁鐘鳴五位嘉賓參與了“新零售下的新物流”圓桌對話。

陳曉東在對話中表示, 連接是手段不是目的, 希望智慧物流能真正給顧客提供價值。

陳曉東指出, 供應鏈和物流是兩件事, 物流在新技術和大資料的應用上可以提升效率, 供應鏈的整合其實是商業利益再重合的過程, 新零售的必要條件是供應鏈打通, 但是並不是充分條件, 在這個過程當中, 我們要面對的是原來固有的這種樹型結構產生的僵化,

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新技術、大資料的挑戰, 其實最重要的是原來線下一些基本僵化的樹型結構。

陳曉東坦言, 原本物流的主動權是供方的, 現在已經完全轉移到了需方, 之後會轉移到資料上, 此前是人找貨, 現在是貨找人。 在這種情況下, 物流應適應這種新環境, 去匹配在生產後, 如何最接近消費者, 這是今後物流真的挑戰。

陳曉東認為, 未來一年上千億包裹上去似乎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挑戰, 但如果大家能夠更多分享, 利用大資料與新一帶技術, 互相協同是可以做到的。 希望未來用智慧物流體系解決資料的匹配問題。 “有舍有得, 最終新零售是一個利益再平衡的過程。 ”陳曉東說。

以下為對話全文:

高紅冰:各位來賓、各位行業專家, 還有各位領導, 非常高興在今天這樣的場合, 我們討論的話題叫新零售下的新物流。

我想新零售跟新物流是非常全新的話題, 今天請到了五位嘉賓, 坐在離我最近的是百世集團周韶甯先生, 他是代表物流的, 還有我們的菜鳥副總裁史苗, 他們兩位是物流業的老大, 所有發言, 在討論到新物流、新零售的時候, 他們的立場觀點會從物流角度來看。 有三位在零售業巨頭上, 我們的銀泰集團的陳曉東, 百貨所有商品都在他的店裡頭, 還有奧樂齊的魏客禮, 那是德國最大的零售連鎖企業, 我想這也是很有意思的話題, 在2017年的時候, 這家企業剛剛進中國, 希望在中國把德國的好的商品, 提供給中國消費者。

我們還有鐘鳴是飛利浦中國的零售業大中華區的總裁。

我們看到這些品牌商代表, 三個坐在中間的是零售商為主體, 我們兩邊坐的是物流企業, 他們坐得很奇怪, 這完全是隨機的, 沒有安排的。 我們既然是新零售下的新物流, 我們最好從新零售開始談起, 但是我希望我們的零售商現在發言, 從零售角度看供應鏈、看物流, 你也可以談新零售, 也可以談新物流。 你們三位新零售上發言的時候, 每個人講的時候, 最好講三個觀點或者兩個觀點, 要求你們的規則裡頭, 你們可以爭論, 不要只是單方面講, 你們最好有相互之間的矛盾、充足的觀點, 大家希望看到這些衝突的, 因為是新, 所以不確定, 不確定就要爭論,

站在不同的角度, 一定有不同的洞見。

首先有請陳曉東, 您是零售百貨, 您先講。

陳曉東:供應鏈和物流應該還是兩件事, 物流在新技術和大資料的應用上可以提升效率, 供應鏈的整合其實是商業利益再重合的過程, 新零售的必要條件是供應鏈打通, 但是並不是充分條件, 在這個過程當中, 其實我們要面對的是原來固有的這種樹型結構產生的僵化, 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新技術、大資料的挑戰, 其實最重要的是原來線下一些基本僵化的樹型結構。

第二個, 原來主動權是供方的, 現在已經完全轉移到了需方, 之後他們會轉移到資料上, 在此前的話, 是人找貨, 現在是貨找人。 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 我覺得物流應該適應這種新的環境, 去匹配在生產之後,讓它如何最接近需要它的消費者,這是我們今後物流真的挑戰。

高紅冰:你可以談談新零售、新物流方面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高紅冰:奧樂齊對於新零售帶動的新物流,或者供應鏈的整個升級有什麼觀點可以分享給我們來討論。

魏客禮:我想要來補充一下,我們在講新零售,其實我們都是在講線上平臺和實體的門店。我們知道物流是一個最重要的賦能因素,另外消費者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根據我們的理解,可以看到在消費者需求方面,他們提出了更快、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更加高效、更加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需要利用這些平臺。物流以及這些門店都是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資料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高紅冰:剛才魏客禮把他的理解講了一下,陳曉東對於剛才講到的觀點裡,你認為問題和挑戰在什麼地方?

陳曉東:不管是新零售也好還是供應鏈整合,還是新的物流升級也罷,商家將如何解決線上線下定價不同的問題?

高紅冰:他們兩個討論和爭論的非常有意思,就是品牌商和百貨在零售環節裡的發展狀況。我關心的不管是百貨還是飛利浦,物流在傳統經銷體系下和今天我們講的電商、互聯網的這種模式下,新零售場景下物流升級或者供應鏈升級怎麼做。這方面有沒有一些洞見,或者有沒有一些創新的做法,或者你們之間的不同點,大概是什麼情況。

我們來聽一聽物流企業在面對新零售大潮之下或者環境下,他們怎麼做到的,都有什麼創新的洞見,有請百世周總來講一講。

周韶寧:我們非常幸運能夠來到這個時代,新零售也好,新技術也好,時代的召喚,老的商業模式以產品為中心,商家也好,用戶也好,主要是圍繞著商品,新的商業主要是以用戶為中心,以使用者為中心和以產品為中心有很大的區別。

以用戶為中心首先第一點,你的數位,所有資料是全程的數位化,怎麼共用資料,從頭到尾數據共連接起來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資料是散的,如果資料是散的,是一個孤島,那在新的零售也好,新的社會裡面,怎麼能夠把全鏈條的數位化連接起來,這是第一條。作為一個物流企業也好,所有的參者也好,數位化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今天主要是連接,數字不能連接起來,大家不能共用共同使用,那麼變成一個沒有用的資料;

最終我相信一定是智慧,在新的商業社會裡面智慧化越來越重要,對於消費者來講,它應該對各種場景都應該有需需要,就能得到,對消費者來說,我有需求,就能得到,對商家來說,他就應該知道利用大資料,利用這些知道客戶需要什麼,能夠預測未來,甚至得到將來所要的事情。對於物流整體來講一定是更加高效,更加環保,更加智慧,這是直流支撐新商業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想講的是數位化,第二是連接,第三是更多能夠共用和智能化。

另外一點,下一步全球化越來越重要,既然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消費者應該在即時實地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這對於物流也好,供應鏈也好,零售商也好,商家也好是最大的挑戰,怎麼能夠預知未來,全程的優化所有的服務,讓消費者得到他想要的。

高紅冰:謝謝周總,他現在有五萬多員工,上萬家加盟商,構成一個和全國的物流體系,他是一個物流集團,剛才他提到數位化連接。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連接升級,在去年連接,前年連續的基礎上要升級,升級的話,菜鳥作為一個平臺型的物流,應該有很多想法,很多做法,我們看一看史苗怎麼說,我們講一講定位價值點,做的一些東西,或者你看法,你的觀點是什麼。

史苗:我先呼應一下剛才幾位在討論的。我覺得連接共用不是物流資料的連接,物流資料的共用。我想新零售不單單是品牌商的事,也不僅是零售的事,同時也不僅僅是物流的事情,我覺得是所有人的事情。

非常重要的一點,大家如何把利益分享機制打通,剛才萬霖也談到了,如何帳號體系打通,真所有標準規則打通,這個事最重要的,這是第一步的。

第二,和我們昨天晚上討論的那個地方牆上掛的幾個字一樣,首先要學會放下,很多行業原來做得非常好,非常繁榮,但是在新的趨勢出來,我們怎麼適應它,我覺得要放下捨得,最後可能變更加自在。

不管是品牌商也好,零售商也好,和物流的新零售、新零供應鏈體系,我覺得需要一個新規則,這是一點。

第二,從菜鳥角度,在座一直以來都是很堅定的,我們利用資料,利用規則,我們利用聯盟的夥伴,把大家更多的聚集起來,通過我們在後更多的共用服務,到最後肯定是提供一些更加個性化,對商家也罷,對消費者也罷,更好玩的一些服務。

高紅冰:魏客禮先生有意見嗎?

魏客禮:我們來講講如何進行合作,關於一些新的規則建立,我個人覺得提高效率的話,如何能夠建立一些標準,在物流的鏈上建立起標準可能會更加高效,我們講了裝卸的工具,等等各個部分的標準,大家都想要進行合作,最終為了達到高效率一定使得它是能夠操作的,我相信還是有一些標準的,是能夠在整個供應鏈當中建立和改善。

高紅冰:我覺得菜鳥物流的電子面單可能就是他說的一種產品。

史苗:我覺得手段很多,除了電子面單這樣的資料沉澱,這各行業裡面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產品在開發,把大家連接起來,這是一個。

第二個,剛才提到類似菜鳥聯盟的夥伴,大家如何共同加入進來,共同做這件事,更加開放等等,從資料層面,規則層面,從人的層面共同做這個事情,我相信一定有辦法。

高紅冰:鐘總有什麼話要說?

史苗:我嘗試回答一下。剛才何會長說得有些資料,首先社會化物流成本占GDP的資料是很大的,雖然說過去五年從18個點下降到15個點,總體而言是很大的。新零售也罷,舊零售也罷,從生產到備貨,到整個供應鏈環節,然後分銷商,到最後的銷售,然後到消費者那裡,我覺得這個環節也是太多了,所以我想首先空間就是我們如何把社會整體的成本降下來,把社會整體的效率薑下來,這可能是第一的。

第二,我覺得每個人要思考一些新的身份。剛才陳曉東提到的,如果一定要要求線上線下同價,商家壓力挺大的。如果只是從商品角度來說,可能是無解的,線上也罷,線下也罷,如包括物流這一端,應該可以找到一些新的玩法。比如線下消費者需要一些後期的體驗。需要一些保養,需要一些會員的服務。然後從物流這一端,我覺得能不能提供一些從品牌到消費者,到商家之間這麼一些背書。我們能不能提供一些端到端之間的信任機制。如果有了這個,新的身份、新的邏輯,再結合剛才成本的降低,效率的體提升,我想所有人應該是共贏的。

這個規則不取決於誰,應該是所有人來制定的。

高紅冰:我分享兩個數位,這兩個數位一定要擺到你們面前,因為你們沒有看到這個現實,2006年美國的包裹量是106億隻,中國當時10.6億隻,去年中國是312億隻包裹,美國是152億隻包裹。5年左右我們面臨1千億隻包裹,在座各位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一千億包裹,這是一個真問題,解決不了,我們就幹不到一千億,解決好了,可能衝破1千億,怎麼玩。

周韶寧:我是對物流行業來說新的加入者,雖然從業也有將近十來年了。

我記得剛剛開始做快遞的時候,每一天有幾十萬包裹簡直忙得暈頭轉向,一個雙11,基本上我有三天時間在公司裡面加班,我自己要跑到運轉中心連續三個通宵幫助去做分揀、貼面單,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整個公司需要的時候一定是要親赴前線。

我的感覺是去年雙11,一天幾千萬個包裹的出貨量,我跑到運轉中心,他們把我趕出去,說你不要去了。來了添亂回去吧。沒有我的事。結果我發現他們那邊沒有什麼事情幹。

從幾十萬個包裹到幾千萬個包裹一天,經歷了短短五六年的時間,也這樣的過來了。這是多少,幾十萬到幾千萬,那就是100倍。從300億到一千億,就幾倍,這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我覺得大量的標準化,從菜鳥電子面單,路由分配等等,技術化應用是能夠達到效率急劇提高,當然新技術的應用,路由各方面做法。

陳曉東:我想說的是,看上去似乎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挑戰,一年上千億包裹。但是多少年來,我個人認為如果大家能夠更多去分享,更加利用大資料,利用新一帶技術,然後互相協同,我個人覺得是輕鬆能做到的。

每一年增長多少都不是問題。主要是大家能夠去協同,去分享這些資料,事先能夠有一個對將來的預知,規劃也好。百世在努力的把這些包裹送出去,更有效。但是我們沒有想過,這些物流是不是應該被送出去,它的內部是不是有效率,作實體零售商裡,商場之間調貨占了百分之十幾,因為原來的樹型結構在配送的時候,已經發錯了貨到那個商場,智慧物流體系是不是應該用這種方式解決資料的匹配呢?

第二,我們現在只知道包裹的重量、件數、收貨人、發貨人,是不是知道包裹的內容,假設要是知道了包裹的內容,再往前跨一步是不是應該成為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的連接鏈路呢,如果這樣的話管道商往哪兒站,零售商往哪兒站?昨天晚上我提了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事努力降低這個熵,而不是不斷加速貨物的流轉,是不是也應該判斷一下這個貨物是不是本質上該流出去的。

第三,現在的物流是完成了資料化,是不是完成了網路化。

其實所有的答案都貼在昨晚我們聊天的牆上了:第一是放下,放下我執,我們總覺得自己是什麼,其實並不一定。第二,捨得,舍什麼,得什麼,最終新零售是一個利益再平衡的過程。

高紅冰:原來零售商地位,原來經銷商地位,原來物流商地位重新調整,要擁抱資料來調整。

魏客禮:感謝,我這邊分享一樣東西,其實我在這個市場一個月之前看到了,全球講我們擁有自己的物流,把自己的東西自己去送,非常有效率,在中國必須重新思考一下,菜鳥這邊是非常好合作夥伴,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定要去關注終點,如你在不同的地方進行運營的話,你不能進行結合,就沒有辦法達到個能力,就沒有辦法送到未來處理這些包裹的能力。

高紅冰:最後五個人再說一句話。

史苗:第一資料要大,所謂的大要把大家連起來。第二,要重新思考定位,思考利益的分配機制,最後我們要相互信任,我相信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魏客禮:如果說新零售商,我們也需要新消費者,那就需要非常靈活,非常快速,這時候消費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物聯網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整合進去。

陳曉東:連接是手段,不是目的,希望今後的物智慧物流能真正能夠給顧客提供價值,提一個建議,是不是智慧物流能夠提供全鏈路的背書,還有,如果哪天各位物流商想往前跨一步做零售商,那麼一定要早一點告訴我們,我們可以計畫退休了。

周韶寧:大家講到智慧物流一定是客戶帶來線上線下現實虛擬世界無縫的連接和體驗,所以現代物流一定是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環保。

高紅冰:我想進的討論只能到這裡結束,時間的關係。他們剛才講到新零售和新物流當中很多觀點,這些觀點將來對我們是非常有啟發的。我覺得連接升級,連接的不光是一個商業關係,連接更重要的背後是消費者和商家,和物流商的連接,連接的是信任。

剛才陳總講到背書的問題,我認為也是在座各位,尤其是菜鳥需要大力推動的事情。只有在全鏈路全生態去解決信任問題,我覺得這個價值才是最大的創造。

好,謝謝各位。

去匹配在生產之後,讓它如何最接近需要它的消費者,這是我們今後物流真的挑戰。

高紅冰:你可以談談新零售、新物流方面的一些問題和挑戰。

高紅冰:奧樂齊對於新零售帶動的新物流,或者供應鏈的整個升級有什麼觀點可以分享給我們來討論。

魏客禮:我想要來補充一下,我們在講新零售,其實我們都是在講線上平臺和實體的門店。我們知道物流是一個最重要的賦能因素,另外消費者的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根據我們的理解,可以看到在消費者需求方面,他們提出了更快、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更加高效、更加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需要利用這些平臺。物流以及這些門店都是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資料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高紅冰:剛才魏客禮把他的理解講了一下,陳曉東對於剛才講到的觀點裡,你認為問題和挑戰在什麼地方?

陳曉東:不管是新零售也好還是供應鏈整合,還是新的物流升級也罷,商家將如何解決線上線下定價不同的問題?

高紅冰:他們兩個討論和爭論的非常有意思,就是品牌商和百貨在零售環節裡的發展狀況。我關心的不管是百貨還是飛利浦,物流在傳統經銷體系下和今天我們講的電商、互聯網的這種模式下,新零售場景下物流升級或者供應鏈升級怎麼做。這方面有沒有一些洞見,或者有沒有一些創新的做法,或者你們之間的不同點,大概是什麼情況。

我們來聽一聽物流企業在面對新零售大潮之下或者環境下,他們怎麼做到的,都有什麼創新的洞見,有請百世周總來講一講。

周韶寧:我們非常幸運能夠來到這個時代,新零售也好,新技術也好,時代的召喚,老的商業模式以產品為中心,商家也好,用戶也好,主要是圍繞著商品,新的商業主要是以用戶為中心,以使用者為中心和以產品為中心有很大的區別。

以用戶為中心首先第一點,你的數位,所有資料是全程的數位化,怎麼共用資料,從頭到尾數據共連接起來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資料是散的,如果資料是散的,是一個孤島,那在新的零售也好,新的社會裡面,怎麼能夠把全鏈條的數位化連接起來,這是第一條。作為一個物流企業也好,所有的參者也好,數位化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今天主要是連接,數字不能連接起來,大家不能共用共同使用,那麼變成一個沒有用的資料;

最終我相信一定是智慧,在新的商業社會裡面智慧化越來越重要,對於消費者來講,它應該對各種場景都應該有需需要,就能得到,對消費者來說,我有需求,就能得到,對商家來說,他就應該知道利用大資料,利用這些知道客戶需要什麼,能夠預測未來,甚至得到將來所要的事情。對於物流整體來講一定是更加高效,更加環保,更加智慧,這是直流支撐新商業的一個重要環節。

我想講的是數位化,第二是連接,第三是更多能夠共用和智能化。

另外一點,下一步全球化越來越重要,既然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消費者應該在即時實地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這對於物流也好,供應鏈也好,零售商也好,商家也好是最大的挑戰,怎麼能夠預知未來,全程的優化所有的服務,讓消費者得到他想要的。

高紅冰:謝謝周總,他現在有五萬多員工,上萬家加盟商,構成一個和全國的物流體系,他是一個物流集團,剛才他提到數位化連接。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連接升級,在去年連接,前年連續的基礎上要升級,升級的話,菜鳥作為一個平臺型的物流,應該有很多想法,很多做法,我們看一看史苗怎麼說,我們講一講定位價值點,做的一些東西,或者你看法,你的觀點是什麼。

史苗:我先呼應一下剛才幾位在討論的。我覺得連接共用不是物流資料的連接,物流資料的共用。我想新零售不單單是品牌商的事,也不僅是零售的事,同時也不僅僅是物流的事情,我覺得是所有人的事情。

非常重要的一點,大家如何把利益分享機制打通,剛才萬霖也談到了,如何帳號體系打通,真所有標準規則打通,這個事最重要的,這是第一步的。

第二,和我們昨天晚上討論的那個地方牆上掛的幾個字一樣,首先要學會放下,很多行業原來做得非常好,非常繁榮,但是在新的趨勢出來,我們怎麼適應它,我覺得要放下捨得,最後可能變更加自在。

不管是品牌商也好,零售商也好,和物流的新零售、新零供應鏈體系,我覺得需要一個新規則,這是一點。

第二,從菜鳥角度,在座一直以來都是很堅定的,我們利用資料,利用規則,我們利用聯盟的夥伴,把大家更多的聚集起來,通過我們在後更多的共用服務,到最後肯定是提供一些更加個性化,對商家也罷,對消費者也罷,更好玩的一些服務。

高紅冰:魏客禮先生有意見嗎?

魏客禮:我們來講講如何進行合作,關於一些新的規則建立,我個人覺得提高效率的話,如何能夠建立一些標準,在物流的鏈上建立起標準可能會更加高效,我們講了裝卸的工具,等等各個部分的標準,大家都想要進行合作,最終為了達到高效率一定使得它是能夠操作的,我相信還是有一些標準的,是能夠在整個供應鏈當中建立和改善。

高紅冰:我覺得菜鳥物流的電子面單可能就是他說的一種產品。

史苗:我覺得手段很多,除了電子面單這樣的資料沉澱,這各行業裡面有很多各種各樣的產品在開發,把大家連接起來,這是一個。

第二個,剛才提到類似菜鳥聯盟的夥伴,大家如何共同加入進來,共同做這件事,更加開放等等,從資料層面,規則層面,從人的層面共同做這個事情,我相信一定有辦法。

高紅冰:鐘總有什麼話要說?

史苗:我嘗試回答一下。剛才何會長說得有些資料,首先社會化物流成本占GDP的資料是很大的,雖然說過去五年從18個點下降到15個點,總體而言是很大的。新零售也罷,舊零售也罷,從生產到備貨,到整個供應鏈環節,然後分銷商,到最後的銷售,然後到消費者那裡,我覺得這個環節也是太多了,所以我想首先空間就是我們如何把社會整體的成本降下來,把社會整體的效率薑下來,這可能是第一的。

第二,我覺得每個人要思考一些新的身份。剛才陳曉東提到的,如果一定要要求線上線下同價,商家壓力挺大的。如果只是從商品角度來說,可能是無解的,線上也罷,線下也罷,如包括物流這一端,應該可以找到一些新的玩法。比如線下消費者需要一些後期的體驗。需要一些保養,需要一些會員的服務。然後從物流這一端,我覺得能不能提供一些從品牌到消費者,到商家之間這麼一些背書。我們能不能提供一些端到端之間的信任機制。如果有了這個,新的身份、新的邏輯,再結合剛才成本的降低,效率的體提升,我想所有人應該是共贏的。

這個規則不取決於誰,應該是所有人來制定的。

高紅冰:我分享兩個數位,這兩個數位一定要擺到你們面前,因為你們沒有看到這個現實,2006年美國的包裹量是106億隻,中國當時10.6億隻,去年中國是312億隻包裹,美國是152億隻包裹。5年左右我們面臨1千億隻包裹,在座各位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一千億包裹,這是一個真問題,解決不了,我們就幹不到一千億,解決好了,可能衝破1千億,怎麼玩。

周韶寧:我是對物流行業來說新的加入者,雖然從業也有將近十來年了。

我記得剛剛開始做快遞的時候,每一天有幾十萬包裹簡直忙得暈頭轉向,一個雙11,基本上我有三天時間在公司裡面加班,我自己要跑到運轉中心連續三個通宵幫助去做分揀、貼面單,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整個公司需要的時候一定是要親赴前線。

我的感覺是去年雙11,一天幾千萬個包裹的出貨量,我跑到運轉中心,他們把我趕出去,說你不要去了。來了添亂回去吧。沒有我的事。結果我發現他們那邊沒有什麼事情幹。

從幾十萬個包裹到幾千萬個包裹一天,經歷了短短五六年的時間,也這樣的過來了。這是多少,幾十萬到幾千萬,那就是100倍。從300億到一千億,就幾倍,這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我覺得大量的標準化,從菜鳥電子面單,路由分配等等,技術化應用是能夠達到效率急劇提高,當然新技術的應用,路由各方面做法。

陳曉東:我想說的是,看上去似乎是一個不可逾越的挑戰,一年上千億包裹。但是多少年來,我個人認為如果大家能夠更多去分享,更加利用大資料,利用新一帶技術,然後互相協同,我個人覺得是輕鬆能做到的。

每一年增長多少都不是問題。主要是大家能夠去協同,去分享這些資料,事先能夠有一個對將來的預知,規劃也好。百世在努力的把這些包裹送出去,更有效。但是我們沒有想過,這些物流是不是應該被送出去,它的內部是不是有效率,作實體零售商裡,商場之間調貨占了百分之十幾,因為原來的樹型結構在配送的時候,已經發錯了貨到那個商場,智慧物流體系是不是應該用這種方式解決資料的匹配呢?

第二,我們現在只知道包裹的重量、件數、收貨人、發貨人,是不是知道包裹的內容,假設要是知道了包裹的內容,再往前跨一步是不是應該成為生產商和消費者之間的連接鏈路呢,如果這樣的話管道商往哪兒站,零售商往哪兒站?昨天晚上我提了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事努力降低這個熵,而不是不斷加速貨物的流轉,是不是也應該判斷一下這個貨物是不是本質上該流出去的。

第三,現在的物流是完成了資料化,是不是完成了網路化。

其實所有的答案都貼在昨晚我們聊天的牆上了:第一是放下,放下我執,我們總覺得自己是什麼,其實並不一定。第二,捨得,舍什麼,得什麼,最終新零售是一個利益再平衡的過程。

高紅冰:原來零售商地位,原來經銷商地位,原來物流商地位重新調整,要擁抱資料來調整。

魏客禮:感謝,我這邊分享一樣東西,其實我在這個市場一個月之前看到了,全球講我們擁有自己的物流,把自己的東西自己去送,非常有效率,在中國必須重新思考一下,菜鳥這邊是非常好合作夥伴,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定要去關注終點,如你在不同的地方進行運營的話,你不能進行結合,就沒有辦法達到個能力,就沒有辦法送到未來處理這些包裹的能力。

高紅冰:最後五個人再說一句話。

史苗:第一資料要大,所謂的大要把大家連起來。第二,要重新思考定位,思考利益的分配機制,最後我們要相互信任,我相信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魏客禮:如果說新零售商,我們也需要新消費者,那就需要非常靈活,非常快速,這時候消費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物聯網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整合進去。

陳曉東:連接是手段,不是目的,希望今後的物智慧物流能真正能夠給顧客提供價值,提一個建議,是不是智慧物流能夠提供全鏈路的背書,還有,如果哪天各位物流商想往前跨一步做零售商,那麼一定要早一點告訴我們,我們可以計畫退休了。

周韶寧:大家講到智慧物流一定是客戶帶來線上線下現實虛擬世界無縫的連接和體驗,所以現代物流一定是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環保。

高紅冰:我想進的討論只能到這裡結束,時間的關係。他們剛才講到新零售和新物流當中很多觀點,這些觀點將來對我們是非常有啟發的。我覺得連接升級,連接的不光是一個商業關係,連接更重要的背後是消費者和商家,和物流商的連接,連接的是信任。

剛才陳總講到背書的問題,我認為也是在座各位,尤其是菜鳥需要大力推動的事情。只有在全鏈路全生態去解決信任問題,我覺得這個價值才是最大的創造。

好,謝謝各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