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經四朝而不倒:名將郭子儀為何能夠壽終正寢?

中國人眼中什麼才是完美的人生呢?福、祿、壽, 只有在這三個方面都具備了, 而且身後還能留下美名的, 才能稱之為完美。 當然, 世界上總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但是看史書的時候, 常常會讀到一些命運好得讓我們幾乎要抓狂的人來, 他們幾乎把江湖上那些算面先生能想到的一切好事都攤到自己身上去了, 從現在開始, 我們就瞭解一下有那些人的一生可以作為完美人生的範本吧。 縱觀郭子儀同志的一生, 是戰鬥的一生。 他先後在以唐肅宗、唐代宗為核心的唐帝國政府領導下, 與李光弼同志一道,

在形勢極為被動的情況下, 率領政府軍與安祿山、史思明反政府武裝展開了頑強的鬥爭, 並收復了包括首都長安在內的大片領土, 為政府軍最終的勝利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期間還獨立擔任方面軍首腦, 抗擊了以吐蕃為首的多國部隊的多次入侵, 為唐帝國中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安史之亂之際, 各地節度使紛紛起兵叛唐, 時任朔方節度使的郭子儀力主勤王。 已成驚弓之鳥的唐玄宗在逃命途中讓出帝位, 手無兵將的唐肅宗在靈武即位。 靈武正是朔方軍的治所、郭子儀的地盤。

可想而知, 此時, 郭子儀如果學曹操“挾天予以令諸侯”, 歷史就會改寫。 但是, 他沒有那樣做, 而是力挽狂瀾, 收復長安和洛陽二京, 這讓唐肅宗感激地鼻涕加眼淚:“這雖是我的家國, 但實由卿再造!”

這話雖說得好聽極了, 但是面對功高蓋世的郭子儀, 唐肅宗不能不防。 在對叛將安慶緒用兵時, 肅宗沒有讓最負名望的老郭掛帥, 甚至在對史思明用兵失敗後, 仍聽信讒言, 斥責郭子儀作戰不力, 並把他召回, 免去軍職, 閒置起來。 直到朔方軍發動以擁護郭子儀為名的兵變, 唐肅宗才不得已起用他, 平定兵變。

等到代宗繼承大統, 郭子儀成了三朝元老, 可想而知也成了新君的心頭隱憂。 為了防範郭子儀, 唐代宗仿效唐肅宗, 解除郭子儀的兵權,

將他調回長安閒置起來。 可是, 不久吐蕃進犯, 攻陷長安, 唐代宗只得重新起用這位能征善戰的老將。 郭子儀以弱對強, 用疑兵之計擊退吐蕃, 第二次收復長安。 後來, 唐將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進犯長安, 又是郭子儀臨危受命, 憑自己的威望, 分化聯軍, 直至粉碎聯軍, 保衛了長安。

可以說, 在平定安史之亂、抵禦吐蕃的過程中, 郭子儀有好幾次機會可以擁兵自立。 郭子儀為什麼沒有自立?或許, 在長期的平叛鬥爭中, 他認識到, 唐皇室雖已衰微, 但人心尚在, 自己冒險自立, 沒准落個身敗名裂, 不如效忠李唐皇室, 建功立業, 博個封妻蔭子。 另一方面, 鳥盡弓藏的道理, 郭子儀不可能不懂, 如何防備君主的猜忌, 成了他的一門保身學問。 對唐代宗來說, 如何對待這位“再造唐室”的功臣, 也是一件棘手的事。 儘管安史之亂已平定, 但李唐皇室仍然處在內憂外患之中。 內憂主要是宦官專權, 外患則是藩鎮坐大。 在內外交困之下, 唐代宗要守住這副爛攤子, 需要依靠郭子儀的武功威望, 但又擔心他功高蓋主, 圖謀生變,唐代宗內心的矛盾可想而知。

唐代宗曾三次拜郭子儀為尚書令,都遭到郭子儀拒絕。這一舉動看似感激郭子儀的功勳,其實是試探郭子儀究竟是忠臣,還是個野心家。要知道,尚書令一職在唐朝很特別,是最高職位的宰相。因為李世民曾任此職,此後此職長期不授,有職無人的狀況,已成慣例。唐代宗登基伊始,為了提高太子李適的政治地位,才一度將尚書令授予李適,可以說,尚書令是皇室的禁臠。他的立身處世,真正做到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不怨天,不尤人的風格。他帶兵素來以寬厚著稱,對人也很忠恕。在戰場上,沉著而有謀略,而且很勇敢。朝廷需要他時,一接到命令,不顧一切,馬上行動。等到上面懷疑他,要罷免他時,也是不顧一切,馬上就回家吃老米飯。所以屢黜屢起,國家不能不有他。像郭子儀這樣作為,處處合於老子的“沖而用之或不盈”的大經大法。無怪其生前享有令名,死後成為歷史上 “富貴壽考”四字俱全的絕少數名臣之一。

郭子儀自然懂得皇帝的用心,因而,無論如何也不接受,此舉實際上是向唐代宗表白心跡,證明自己是一個別無他圖的忠臣,化解君主的疑心。

代宗心裡懸著的石頭放下了。但是,他還是覺得沒有十分的把握,為了進一步籠絡郭子儀,他把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曖,皇帝的感激與防備之心,從中可見一斑。

因此,在戲曲《打金枝》中,唐代宗面對駙馬爺的逆鱗之言,就算他有一肚子怒火,也不能不承認現實,不能不直面現實,順水推舟地擺出賢君模樣來。其實,唐代宗並不是沒有辦法對付郭子儀,有史家認為,有擁立代宗登基之功,囂張得不可一世的宦官李輔國,就是被代宗派刺客暗殺的,然後,唐代宗假惺惺地緝拿兇手,厚葬李輔國。這麼一個陰險的皇帝,要烹掉郭子儀這只“走狗”並非難事。不過,郭子儀不同于李輔國,他始終韜光養晦,隨遇而安,讓唐代宗抓不到任何把柄,也因此成為歷史上不多的保全善終的功臣。

他出將入相三十餘年,受到四朝皇帝的尊寵,被呼為“尚父”,八子七婿都身居顯貴,麾下數十名部將封王晉侯,獲賜的良田房產自己都搞不清有多少,最後以85歲高齡謝世,稱得上“富貴壽考,哀榮終始。”後人評價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欲而議者不之貶。”

圖謀生變,唐代宗內心的矛盾可想而知。

唐代宗曾三次拜郭子儀為尚書令,都遭到郭子儀拒絕。這一舉動看似感激郭子儀的功勳,其實是試探郭子儀究竟是忠臣,還是個野心家。要知道,尚書令一職在唐朝很特別,是最高職位的宰相。因為李世民曾任此職,此後此職長期不授,有職無人的狀況,已成慣例。唐代宗登基伊始,為了提高太子李適的政治地位,才一度將尚書令授予李適,可以說,尚書令是皇室的禁臠。他的立身處世,真正做到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不怨天,不尤人的風格。他帶兵素來以寬厚著稱,對人也很忠恕。在戰場上,沉著而有謀略,而且很勇敢。朝廷需要他時,一接到命令,不顧一切,馬上行動。等到上面懷疑他,要罷免他時,也是不顧一切,馬上就回家吃老米飯。所以屢黜屢起,國家不能不有他。像郭子儀這樣作為,處處合於老子的“沖而用之或不盈”的大經大法。無怪其生前享有令名,死後成為歷史上 “富貴壽考”四字俱全的絕少數名臣之一。

郭子儀自然懂得皇帝的用心,因而,無論如何也不接受,此舉實際上是向唐代宗表白心跡,證明自己是一個別無他圖的忠臣,化解君主的疑心。

代宗心裡懸著的石頭放下了。但是,他還是覺得沒有十分的把握,為了進一步籠絡郭子儀,他把女兒升平公主嫁給郭子儀的兒子郭曖,皇帝的感激與防備之心,從中可見一斑。

因此,在戲曲《打金枝》中,唐代宗面對駙馬爺的逆鱗之言,就算他有一肚子怒火,也不能不承認現實,不能不直面現實,順水推舟地擺出賢君模樣來。其實,唐代宗並不是沒有辦法對付郭子儀,有史家認為,有擁立代宗登基之功,囂張得不可一世的宦官李輔國,就是被代宗派刺客暗殺的,然後,唐代宗假惺惺地緝拿兇手,厚葬李輔國。這麼一個陰險的皇帝,要烹掉郭子儀這只“走狗”並非難事。不過,郭子儀不同于李輔國,他始終韜光養晦,隨遇而安,讓唐代宗抓不到任何把柄,也因此成為歷史上不多的保全善終的功臣。

他出將入相三十餘年,受到四朝皇帝的尊寵,被呼為“尚父”,八子七婿都身居顯貴,麾下數十名部將封王晉侯,獲賜的良田房產自己都搞不清有多少,最後以85歲高齡謝世,稱得上“富貴壽考,哀榮終始。”後人評價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欲而議者不之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