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給孩子的愛有“溫度”,太熱孩子發狂,太冷孩子承受不住

在育兒這條道路上, 無數父母都恨不得把所有的愛毫無保留的全部給孩子, 但愛也是有“溫度”的, 太熱孩子會發狂, 而太冷往往孩子又承受不住, 過與不及, 都會讓孩子的心靈得不到滋養, 想想假如一個孩子的內心被恐懼或是困惑等等不安定的情緒所困擾, 他的各個感統發展都會被阻礙, 自主性學習又何談發展?

幼稚園裡兩個家長的案例:樂樂媽媽對樂樂的學習和生活都是計畫周密, 要求嚴格, 作業幾點寫完、洗漱幾點完成, 多久的運動時間, 媽媽都給他定的有條有理, 殊不知孩子好壓抑, 幾次鬧情緒的對抗下來, 媽媽總是撒費苦心的說一堆都是為他好的話, 孩子對這種過於嚴格、過於管束內心是無法承受的, 但家長一味的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那不是愛最美的溫度。

糖糖媽媽又是一個超級溺愛孩子的家長, 4歲了每天上幼稚園還要家長幫忙穿衣、漱洗、餵飯, 玩具玩完到處亂扔, 遇到碰傷, 劃傷, 媽媽總是不強調自己注意安全, 先是責怪地板, 久而久之糖糖目中無人, 在幼稚園裡沒有交到合適的玩伴, 回到家裡沖著爸媽發脾氣, 這種愛溫度太熱, 導致孩子發狂, 我們家長理解和給予的愛,

未必是孩子所需。 所以, 很多時候, 我們費力不討好。

那麼什麼樣“溫度”的愛才是孩子能接受的呢?

被呵護被陪伴:0-6歲陪伴就是給孩子最大的愛, 無論是孩子的心裡還是身體都應該被呵護, 都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情感培養, 想像力培養以及人格塑造的關鍵期,

不要對孩子約束過多, 陪他玩, 讓他理解溫暖感, 陪伴的同時要塑造孩子的性格, 建立觀念、是非對錯, 把教育放在故事裡, 不要長篇大論講道理, 建立孩子自尊自信最重要

愛等於教練: 6-12歲是孩子自信養成, 習慣養成、責任養成的關鍵期 ,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一旦孩子有了興趣, 臉上洋溢的都是自信, 習慣養成注重細節, 所有的獲得的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對自己要誠實, 責任養成都是靠獨立培養出來的,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認真做, 做完善, 家長不要做孩子的替代者, 你只能替他一時, 替不了一世, 未來的路還要靠孩子自己

愛需要被尊重:12-18歲這個階段孩子求尊重、求平等、求理解、求支持,他正走向一條自我為中心的道路上,渴望你把他當大人,渴望他有自主權,所以家長更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學習成績更重要,一時的成績,不能代表一生的成敗,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學習成績差而讓孩子產生負罪感,應該對給孩子提供平臺,鼓勵去圖書館、參加社團活動,引導孩子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愛給我們的美好

齊麗娟(iqilijuan)溫馨提示:慎重的處罰---如果孩子必要時,需要適當的處罰,一定要注重處罰的真正目的,處罰的真正目的在於修正行為,不是給孩子“苦頭吃吃”,看你下次還敢不敢,家長一定要規範處罰目的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情緒、道德、精神與思想發展,引導孩子正當行為的責任感,成為獨立自由的個體。如果孩子不能負起正當行為的責任,讓處罰變成一種手段,不僅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而卻對犯錯糾正的概念模糊,導致以後遇到類似問題還是不能深刻的得以認識

愛需要被尊重:12-18歲這個階段孩子求尊重、求平等、求理解、求支持,他正走向一條自我為中心的道路上,渴望你把他當大人,渴望他有自主權,所以家長更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學習成績更重要,一時的成績,不能代表一生的成敗,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學習成績差而讓孩子產生負罪感,應該對給孩子提供平臺,鼓勵去圖書館、參加社團活動,引導孩子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愛給我們的美好

齊麗娟(iqilijuan)溫馨提示:慎重的處罰---如果孩子必要時,需要適當的處罰,一定要注重處罰的真正目的,處罰的真正目的在於修正行為,不是給孩子“苦頭吃吃”,看你下次還敢不敢,家長一定要規範處罰目的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情緒、道德、精神與思想發展,引導孩子正當行為的責任感,成為獨立自由的個體。如果孩子不能負起正當行為的責任,讓處罰變成一種手段,不僅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而卻對犯錯糾正的概念模糊,導致以後遇到類似問題還是不能深刻的得以認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