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許善達:日本經濟當年的大蕭條是因為科技創新不夠

這個題目特別重要, 當前時機談這個話題對中國更有戰略性的價值。 談三個看法。

GDP增長太快 容易誤判中國實際情況

第一個, 剛才總結日本的經驗教訓, 包括分析日本、美國、韓國的一些比較, 我是認為GDP的指標需要削弱一點, 用指標來分析經驗教訓這樣的一個前提。 因為GDP指標肯定是有很多缺點的, 我個人看, GDP的指標裡中國的發展確實也是有推動GDP增長的優點, 發揮得相當充分。 但是它的缺點在中國的引導作用也很強。 所以你光看中國GDP統計的數字增長得很快, 我覺得很容易使我們誤判了中國現在實際的情況,

因為它的缺點中很多都掩蓋在那裡了。

日本在發展中, 特別是後期, 很多人講說日本有失去的20年, 我認為這個判斷我是不贊成的。 為什麼呢?一個是這20多年的時間, 日本的GDP從它的發展中總體上要比較健康。 就是那些缺點在日本的發展中表現得已經很淡了。

第二, 還有一個日本在海外的發展, 我看到一個資料, 日本這段時間海外資產有幾萬億, 大概5萬億美元的海外資產, 所以你光看國內的發展速度好像慢, 但是海外發展得快, 而且GNP還屬於誰的財富, 到底誰更重要?是GDP更重要還是GNP更重要?我覺得對日本這20年以GDP發展速度慢就說它失去20年我是不同意的。 所以一個是GDP的品質, 一個是GNP的發展, 我們如果準確做出一個判斷的話,

我認為應該是從幾個不同的角度還要更做出一個全面的分析。 你把這個判斷准了, 你在這個基礎上來總結它的經驗或者是教訓才比較准。 如果你要是對整個判斷有偏差的話, 我想總結經驗教訓就會有很大的偏差, 這樣對中國, 如果我們總結中間也有很大偏差的話, 對我們中國將來參考發展也會有誤導。 這是我的一個意見。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差在科技創新不足

第二個意見:我倒覺得在日本發展中,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這段時間, 我倒認為更應該很好地總結。 因為上世紀80年代日本製造業發展速度非常快, 它的汽車、它的電子的商品、電視這些東西, 生產效率非常高, 進口率非常高, 那時候已經賣到美國去,

把美國市場沖得非常厲害。 那時候的日本發展速度非常快, 但是為什麼到了上世紀90年代以後日美的差距就拉大了?我認為美國它的科技創新體制是美國一個特別大的優勢。

要總結的話, 我認為日本雖然它發展得比較健康, 包括海外發展也不錯等, 但是在科技創新這個制度下, 它比美國還是有差距的。 所以到了上世紀90年代, 美國的IT業發展, 比如說晶片、作業系統就是這幾個特別核心的技術, 一下子就把整個美國的生產力水準提高到了一個很高的臺階。 在這個領域可以說美國壟斷的地位至今是無法撼動的。 而且我覺得像日本, 包括蘇聯, 那時候美、蘇爭霸, 一到上世紀90年代IT業美國發展以後, 根本談不上什麼爭霸,

談不上跟美國競爭的問題了。 你要競爭也好, 或者要什麼也好, 都跟別人討論吧, 跟美國不要討論這些問題了。

所以我倒覺得日本這個發展的歷史中間, 為什麼這麼一次重要的技術的進步, 提升, 是在美國發生的而沒有發生在日本。 其實那個時候日本比如說汽車的技術、電視的技術也很高了, 但是到這幾個核心IT技術上沒有實現。 我倒覺得這倒是應該很好總結的。 這是我的第二個意見。

淡化GDP指標對中國發展非常重要

第三個意見, 根據我剛才說的前兩個意見, 說到中國了。 我覺得對於中國來說, 現在GDP全世界第二, 我們得有一個清醒的判斷, 這裡面有很多都是包含了GDP中間的缺點, 比如說我們的環境污染GDP統計不出來的,

我們的收入差距很大。 很多低收入群體缺乏社保、缺乏小孩的教育, GDP也統計不出來的。 所以我覺得對我們所謂的GDP發展特別快, 目前的量這麼高, 還是要有一個非常冷靜清醒的看法。 這樣對我們考慮今後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們仍然以GDP特別神聖, 唯一的追求的話, 對中國今後發展一定是會產生誤導的。 我們也寫了報告, 我們希望“十九大”今後中國發展戰略裡面能淡化GDP指標, 這點我認為對中國今後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需要滿足創新發展的改革

同時我也想, 我們這個問題還不能說已經解決得很好了, 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調整。 要說科技創新的話, 我認為總結日本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經驗, 中國這方面就更欠缺了。我們現在的技術水準跟這個差距還大得很,你看GDP好像數很大,實際上我們科技水準是很低的,而且這種很低原因有很多,我們的基礎等可以講很多。但是我認為,我們現在的制度的這種環境,還遠遠不能滿足以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我覺得這方面中國需要改革,需要來創新,這樣一個制度的變革對中國來說尤其重要。

日本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也應該總結一下,但是對中國的今天來說更加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要採取更大的力度來推動這樣的改革。我想這樣的話中國今後的發展可能會稍微要比現在發展的健康一點,而且我相信維持一個比較長時期的,至少是中速的發展,我們回避那種不惜破壞環境,不惜犧牲勞動力社保等,這種情況下的高速我們不要追求。但是在中國各項資源配置情況下,保持一個中速、更長時間的發展這個事是能做到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把中國的環境、制度的改革要做得有比較大的進步。(許善達系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

中國這方面就更欠缺了。我們現在的技術水準跟這個差距還大得很,你看GDP好像數很大,實際上我們科技水準是很低的,而且這種很低原因有很多,我們的基礎等可以講很多。但是我認為,我們現在的制度的這種環境,還遠遠不能滿足以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我覺得這方面中國需要改革,需要來創新,這樣一個制度的變革對中國來說尤其重要。

日本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也應該總結一下,但是對中國的今天來說更加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要採取更大的力度來推動這樣的改革。我想這樣的話中國今後的發展可能會稍微要比現在發展的健康一點,而且我相信維持一個比較長時期的,至少是中速的發展,我們回避那種不惜破壞環境,不惜犧牲勞動力社保等,這種情況下的高速我們不要追求。但是在中國各項資源配置情況下,保持一個中速、更長時間的發展這個事是能做到的。但是我們一定要把中國的環境、制度的改革要做得有比較大的進步。(許善達系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