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八路團長和日軍小隊長的兩封書信,如此感動網友?

第一封, 是去信——

日軍第十九大隊:

你部隊與我軍作戰中, 有兩名士兵戰死, 一名負重傷。 我們想把死者進行埋葬, 但情況不許可, 只好將屍體送回, 頗為遺憾, 請你們妥為安葬。 對於重傷患, 我們已盡可能地施以治療, 但是我們目前醫療條件有限, 恐難以見效。 為了盡力挽救其生命, 請貴軍設法挽救之。 茲派老百姓將他們送到貴處。

八路軍膠東部隊日人解放聯盟膠東支部

第二封, 是回信——

八路軍司令官及解放聯盟諸君:

謝謝你們日前盛意。 來函以及三名部下, 小官已收到無誤, 不勝感激之至。 小官對閣下及諸君之情誼,

衷心感謝。 小官將向死者的家屬, 報告他們的親人在戰場上以身殉國的情況。 一名重傷患也得到及時的治療, 脫離生命危險了。 他的家中也一定會感謝閣下的。

貴軍之人道主義精神, 乃是錚錚軍人之作風, 使小官欽佩不已。 閣下及解放聯盟有什麼困難沒有?假使有的話, 請不客氣地直說。 只要在小官可能範圍內, 無不照辦。

回信請交持此信的老百姓帶來, 絕不逮捕或殺戮老百姓, 不管哪一個老百姓都可以。 請經常經過他們來信聯繫。 請閣下及諸君多多保重身體。 來日戰場相見。

謝謝!草草不恭, 再見!

加藤小隊長

這兩封特殊的書信, 節選自前日本兵小林清的回憶錄《在中國的土地上:一個“日本八路”的自述》。 1939年,

小林清應徵入伍, 服役於日軍獨立混成第五旅團。 一年後, 他在膠東文登縣和八路軍作戰時負傷被俘。 其後, 收到我軍感化主動申請加入八路軍日人解放聯盟, 成為一名“日本八路”。

圖:小林清和他的回憶錄

他在書中, 回憶了這封書信的來龍去脈:

抗戰期間的某日,

小林清和八路軍東海軍分區獨立團執行任務時, 路遇一小隊日軍。 交戰中, 兩名日軍士兵被打死, 另一名重傷被俘。

八路軍的政策是對敵人傷兵也要救治, 但是當時部隊裡沒有醫療條件。 團長于得水決定把屍體和傷兵送回他們所屬的日軍第19大隊。 小林清和戰友把日軍遺體清洗乾淨, 給傷兵做了應急處理, 由於得水親筆修書一封, 請幾個老鄉帶到日軍駐地。

圖:老照片, 八路軍救治受傷的日軍俘虜。

第二天, 老鄉帶回了日軍加藤小隊長的回信, 信中對八路軍的人道主義再三致謝, 甚至詢問“閣下及解放聯盟有什麼困難沒有?假使有的話, 請不客氣地直說。 ”末尾寫道:“請諸君多多保重身體, 來日戰場相見”。

圖:老照片中的日軍小隊長

如果不是這個日本八路的親身回憶, 我們不會有幾個人瞭解在抗戰中還有這樣的一件軼事。

寫信的八路團長于得水, 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熟悉, 但70後、80後都知道一本書:著名小說《山菊花》。 書中主人公于震海的原型, 就是昆崳山的英雄于得水, 一個武功高強、鐵骨錚錚的膠東硬漢。

圖:解放後被授予大校軍銜的于得水

抗戰期間,于得水先後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五支隊63團團長、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16團團長、膠東軍區第一軍區副司令,率領軍民艱苦戰鬥在抗擊日偽的第一線,大小戰鬥進行了無數次,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圖:抗戰期間的于得水,深受膠東人民愛戴

回信的加藤小隊長,後調往太平洋戰爭,下落不知。

這兩封特殊的書信,人性閃耀的情節,在近日一檔文化類電視節目裡重現後,引起觀眾和網友的熱議,很多人為此唏噓感動。“‘這恐怕是我們所知出自抗日戰場,既人道又保有敵意,且人性人情最為糾結的一幕。”節目導演如是說。

我們為什麼感動?不是為侵略者感動,而是為人性而感動。日軍是侵略者,是敵人,但也是人。只有真正的軍人,才會戰場上決不留情,戰場外善待敵軍傷患和遺體。人道主義,並不是尊重敵人,而是為了自己的榮耀。

圖:解放後被授予大校軍銜的于得水

抗戰期間,于得水先後任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五支隊63團團長、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16團團長、膠東軍區第一軍區副司令,率領軍民艱苦戰鬥在抗擊日偽的第一線,大小戰鬥進行了無數次,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圖:抗戰期間的于得水,深受膠東人民愛戴

回信的加藤小隊長,後調往太平洋戰爭,下落不知。

這兩封特殊的書信,人性閃耀的情節,在近日一檔文化類電視節目裡重現後,引起觀眾和網友的熱議,很多人為此唏噓感動。“‘這恐怕是我們所知出自抗日戰場,既人道又保有敵意,且人性人情最為糾結的一幕。”節目導演如是說。

我們為什麼感動?不是為侵略者感動,而是為人性而感動。日軍是侵略者,是敵人,但也是人。只有真正的軍人,才會戰場上決不留情,戰場外善待敵軍傷患和遺體。人道主義,並不是尊重敵人,而是為了自己的榮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