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還好,我有個愛美的孩子

靠譜童書每週推薦 孩子免費聽故事神器

點擊標題下 愛讀童書媽媽小莉 關注

5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上週末, 朋友圈曬了一組小拍的辮子圖, 收穫一片讚歎。

辮子都是她姑姑紮的, 看到女兒精緻又淑女的小模樣被誇獎, 我這個手殘星老媽欣慰中又帶著點內疚。

想起我自己小時候, 很長一段時候都是男孩頭, 穿著從親戚家“撿來”的衣服, 連基本的合身和性別相符做不到, 又哪來的美不美?

快到高中的時候, 我才漸漸喜歡上了“臭美”。

有一次看到一件並不貴的白襯衫特別想買, 但媽媽就是不同意, 我真真是硬氣地絕食了快兩天, 換來的也只是那句反復迴響在耳邊的,

“這麼小就開始愛美了?天天想這些美不美的幹什麼!把這點心思用到學習上不好嗎...”

那個年代, 愛美和學習仿佛就是天敵, 撞在一起便水火不容, 而學習顯然是水, 瞬間就能把美給“滅”了。

01

別給孩子一張被憐憫的臉

當了媽媽後, 常常覺得育兒上的每個細節都在跟自己的原生家庭搏鬥。 明明懂得了愛美的心被壓制的痛苦, 卻還是差點又重複在女兒身上。

小拍上小學前, 我給她買的衣服幾乎全是運動系列的, 翻她那時候的照片, 跟美麗淑女完全沾不上邊。

出去玩最多的就是妞的“樹照”

一是妞實在是太活潑, 一不留神就上樹躺地, 穿成公主風我覺得太不搭了。

更重要的是我的潛意識在作怪, 孩子穿衣服舒服乾淨就行了, 不用講究那麼多。 小拍每次自己吵著要買公主裙的時候, 我都是想方設法地拒絕她。

她上幼稚園大班後, 有一次老師打電話過來, 說孩子今天臨時有一個小演出, 能不能找一條漂亮的小裙子送來。

我趕緊去小拍的衣櫃翻了個底朝天了, 發現妞竟然連一條像樣的裙子都找不出來。 愣神了一會, 勉強找出一條很久前買的, 有點皺巴的小黃裙給她送去。

看看幼稚園別的小姑娘都換上了五彩繽紛的公主裙, 在小舞臺上閃閃發亮。

小拍穿著一條不太合身的樸素裙子站在其中, 從她五六歲的小眼神裡, 我看見了明顯的落寞。

想起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做過一個試驗。 一個小姑娘穿著精心搭配過的碎花大衣, 綁著可愛的丸子頭, 走進一家餐廳。

餐廳裡的人看她沒有大人跟著, 都主動過來和她聊天,

寵溺地摸摸她的小臉, 給她好吃的, 折小飛機逗她開心。

之後, 試驗組給她換了個打扮。 臉上塗上髒兮兮的煙灰, 穿上一身又大又舊的衣服。

當這個邋邋遢遢的小姑娘再次走進這家餐廳後, 仿佛一下子從之前溫暖的天堂, 掉進了冷漠的地獄。

再沒有人親切地問她問題,四周都是嫌棄的眼神,她被推來推來,誰都不願意搭理她。

之後小姑娘哭著沖出了餐廳,她說,“我太難過了,大家都叫我快走開。因為我穿著骯髒的衣服。”

試驗的本意是讓我們不要以貌取人。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即使是孩子,別人對他的態度很大程度上也會受到穿著打扮的影響。

一個每天穿著大方得體、乾淨整潔的孩子,他的身邊世界很可能充滿善意和溫暖。

而一個穿著不夠合身的衣服、邋邋遢遢的孩子,也許感受到的就是另一端的冷酷和譏諷。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給孩子一個不被憐憫和嫌棄的外在。

02

懂得美,才是一生的滋養

契科夫說,“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麗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

但我們時常把它們割裂開來,不自覺地表達給孩子,內在美才是重要的,能力才是重要的,而在意外表是膚淺的,甚至是可恥的。

一個從小審美就被畸形壓抑的孩子,如何能自信地欣賞自己?

就像主持人董卿說起她“不能照鏡子、不能穿好衣服”的童年,儘管原諒了父母,但依然落淚地表示無比遺憾,那二十年的自卑和缺失,永遠也無法補回。

當我們的孩子,第一次吵著要穿漂亮花裙子,或者想扮酷扮帥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能微笑著告訴他們,寶寶知道愛美了,真不錯!

孩子就是從一次次認可的眼神裡,明白追求美、欣賞美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才會在這其中學會熱愛自己的身體,抬頭挺胸,開心自信地笑。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說:

“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小時候這種審美可能只是衣服的選擇,顏色的甄別,但漸漸地,就會涉及到對生活的取捨和人生方向的選擇。

看過一段話,印象很深,

“以貌取人,絕對科學。衣著顯審美,髮型表個性。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

理性感性寄於聲線,真誠虛偽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表情裡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歲月。”

所以,請從孩子幼年起,就多讓他們浸潤在美好的事物裡。

從大方得體的衣品、優雅靈動的音樂、恢弘美好的建築,到生活中的精緻擺盤的一蔬一飯、繽紛可愛的一草一木......

“美”是一個人的生命充滿聽覺、視覺、嗅覺、味覺等各種不同心靈感受的庫存。

當有一天孩子長大了,想從心靈庫存提領出美的時候,他才會覺得源源不絕。

-End-

再沒有人親切地問她問題,四周都是嫌棄的眼神,她被推來推來,誰都不願意搭理她。

之後小姑娘哭著沖出了餐廳,她說,“我太難過了,大家都叫我快走開。因為我穿著骯髒的衣服。”

試驗的本意是讓我們不要以貌取人。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即使是孩子,別人對他的態度很大程度上也會受到穿著打扮的影響。

一個每天穿著大方得體、乾淨整潔的孩子,他的身邊世界很可能充滿善意和溫暖。

而一個穿著不夠合身的衣服、邋邋遢遢的孩子,也許感受到的就是另一端的冷酷和譏諷。

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給孩子一個不被憐憫和嫌棄的外在。

02

懂得美,才是一生的滋養

契科夫說,“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麗的:面貌、衣裳、心靈、思想。”

但我們時常把它們割裂開來,不自覺地表達給孩子,內在美才是重要的,能力才是重要的,而在意外表是膚淺的,甚至是可恥的。

一個從小審美就被畸形壓抑的孩子,如何能自信地欣賞自己?

就像主持人董卿說起她“不能照鏡子、不能穿好衣服”的童年,儘管原諒了父母,但依然落淚地表示無比遺憾,那二十年的自卑和缺失,永遠也無法補回。

當我們的孩子,第一次吵著要穿漂亮花裙子,或者想扮酷扮帥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能微笑著告訴他們,寶寶知道愛美了,真不錯!

孩子就是從一次次認可的眼神裡,明白追求美、欣賞美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才會在這其中學會熱愛自己的身體,抬頭挺胸,開心自信地笑。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說:

“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小時候這種審美可能只是衣服的選擇,顏色的甄別,但漸漸地,就會涉及到對生活的取捨和人生方向的選擇。

看過一段話,印象很深,

“以貌取人,絕對科學。衣著顯審美,髮型表個性。性格寫在唇邊,幸福露在眼角。

理性感性寄於聲線,真誠虛偽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華氣度,步態可見自我認知。表情裡有近來心境,眉宇間是過往歲月。”

所以,請從孩子幼年起,就多讓他們浸潤在美好的事物裡。

從大方得體的衣品、優雅靈動的音樂、恢弘美好的建築,到生活中的精緻擺盤的一蔬一飯、繽紛可愛的一草一木......

“美”是一個人的生命充滿聽覺、視覺、嗅覺、味覺等各種不同心靈感受的庫存。

當有一天孩子長大了,想從心靈庫存提領出美的時候,他才會覺得源源不絕。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