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媲美汗血寶馬的神駒,背後是中國的騎兵歷史

中國古代有一種著名的進口寶馬叫做“汗血寶馬”, 這種馬是中國西方大宛國的國寶, 西漢武帝時中國為了求取此馬大費周折。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種馬, 竟然媲美汗血寶馬, 而且它的背後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這種馬就是烏孫馬。

漢武帝時代, 曾有人獻給他烏孫馬, 漢武帝初得此馬十分歡喜, 他一度命名烏孫馬為“天馬”, 只是後來又得到汗血寶馬, 這才改稱烏孫馬為“西極馬”, 稱汗血寶馬為“天馬。 ”

烏孫位於中國西部, 大致位置在今天伊黎河流域附近, 烏孫是一個遊牧民族組成的政權, 他們不從事農耕, 專以放牧為生, 這一點和當時的匈奴十分相似。

漢武帝派張騫“鑿空西域”, 打通了漢朝通往西部世界的通道, 在中國人面前, 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示在了眼前。

對於當時的漢朝來說, 西域諸國最讓他們動心的不是金銀珠寶, 不是美食美女, 也不是土地城池,

而是駿馬。

漢朝中國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作戰, 雙方激戰多年, 死傷無數, 戰馬尤其消耗嚴重。

漢武帝時代漢朝官方戰馬一度達到60萬匹, 這個數字不僅在當時是空前的, 即便是在數百年後號稱騎兵強盛的盛唐時代也是一個幾乎接近巔峰的數字。

然而, 即便是這樣的戰馬儲備, 也禁不起常年騎兵作戰的消耗。

漢武帝時代, 中國與匈奴作戰, 小戰則在上萬騎兵, 大戰則一次出兵十幾萬匹戰馬, 而其損失有時則高達70%到80%。

比如著名的漢匈決戰的“漠北之戰”, 漢武帝調集30萬大軍14萬匹戰馬, 結果一戰下來, 漢軍損失戰馬達10余萬!

要知道, 中原王朝養活一匹戰馬需要耗費大量的糧食和時間, 又要佔用大量的可耕地和馴養人員, 10余萬匹戰馬的消耗意味著什麼呢?

北宋軍事力量最強盛的時候全國僅有戰馬6萬匹, 北宋末年則只有幾千匹官方戰馬!

10萬匹戰馬相當於明朝初年朱元璋全軍騎兵的總和還要多。

漢朝一次戰役消耗十幾萬匹戰馬, 這種消耗除了盛唐和元朝之外,

沒有任何一個中國王朝可以承受的起。

漢朝對匈奴戰馬消耗大有幾個原因, 除了長途奔襲的疾病, 戰場陣亡以外, 中國馬素質遠不及匈奴馬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士兵的素質可以訓練, 但戰馬的素質卻是天生的, 漢朝總結對匈奴作戰不利的主要因素,

其中一個就是:中國馬不及匈奴馬。

於是, 為了改良中國馬種, 漢武帝千方百計尋找優良的種馬, 而烏孫馬就是他發現的一個至寶。

烏孫與匈奴當時常年征戰, 彼此不睦, 漢朝利用這個機會與烏孫建立了良好的外交關係, 因此獲得了不少烏孫馬。

漢武帝用烏孫馬改良出了新的馬種, 在今天的青海東北部地區進行牧養。

經過改良的戰馬素質得到大幅度提高, 漢朝騎兵部隊的戰鬥力也得到加強。

後來在與匈奴的作戰中, 中國馬的劣勢反而成了優勢。

騎兵是古代作戰的決定性因素, 假如沒有優良的戰馬, 漢武帝就沒有可能實現它開疆拓土的豐功偉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