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沿襲了唐朝的皇室制度,卻被皇上退位這事兒弄得很頭疼

日本皇室的很多規矩, 都是沿襲中國唐朝的皇家制度, 特別是對天皇的執政期, 按照皇室的規矩, 那應該是幹到臨終的那一天才算完, 想提前退休, 不是那麼簡單的。

人總是會對工作產生厭倦, 天皇也不例外。 西元697年, 日本歷史上就出現了一位“幹煩了”的皇帝——持統天皇。 這位持統天皇實在不想幹了, 非要退位, 但是國不可一日無主, 於是這位持統天皇就學習唐朝皇家“太上皇”的禪位制度, 立了個可以讓位的新規矩:自己不是天皇以後, 可以做“太上天皇”。

於是, 他順利的讓位給了繼任的文武天皇。 過了4年, 日本皇室覺得這個情況有必要增補進皇家制度裡, 於是修改了《大寶律令》, 正式把“太上天皇”規定為讓位天皇的稱號。

日本到了平安時代, 規矩又變了, “太上天皇”的含義又有了新注解, 變成了對上一任天皇的尊稱, 一般都由新繼任的天皇向上一任贈予, 簡稱為“上皇”。 這個規矩定了以後, 保持的時間比較長, 一直到江戶時代後期, 光格天皇生前退位後, 日本皇室共有58人生前讓位, 除了3位沒有被繼任者贈予尊稱, 其他55人都成為了“上皇”。

沒有成為“上皇”的, 有的是因為看破紅塵, 出家了。 出家之人不好叫“上皇”了, 皇室又給起了個尊稱:“法皇”。

雖然有很多規矩和先例, 但是天皇要生前退位, 是一件十分敏感和令人犯難的事情。 因為總會出現事後反悔的人, 這個反悔反得大家頭疼的就是白河上皇。 他是平安時代後期的天皇, 雖然生前退位已經成了上皇,

但是卻又捨不得手中的權力, 始終掌握政治實權, 導致下面的傀儡天皇換了三茬, 國家大權卻始終在他手中。

這個白河上皇雖然不放權, 但是由於下面的天皇個性也倒平和, 算是相安無事。 但是在鐮倉時代, 又發生了深草上皇不移交權力給龜山天皇的情況,

這倆人可是互不相讓, 針尖對麥芒頂著幹, 到最後發展成了一個國家, 兩套班子, 各發其令的混亂情況。

由於“上皇”和“天皇”有過引發混亂的歷史, 到了明治時代, 日本皇家制定了《皇室典範》, 規定天皇必須終身在位!而現行《皇室典範》中, 明確寫明瞭不認可天皇退位。

所以,現在的日本天皇雖然沒有實權,但是想生前退位過一過愜意的退休生活,那簡直是難!

所以,現在的日本天皇雖然沒有實權,但是想生前退位過一過愜意的退休生活,那簡直是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