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綜合格鬥 八卦掌定式八掌的練法,傳統武術自由搏擊威力驚人!

八卦掌自清朝咸豐年間, 董海川先師於北京授拳, 到現在有近百年的歷史。 八卦掌與太極拳、形意拳並稱武術界三大內家拳, 備受武術界重視。 八卦掌技擊的最大特點是:以動為本, 以變為法, 而這個“動”和“變”都是由步而出的。 因此八卦掌叫掌, 其實最重視的是步法。 八卦掌名家李子鳴強調“走為百練之祖”, “百練不如一走”、“走為上策”、“走為高”、“走為強身健體, 技擊取勝的法寶”, 他教誨弟子“進了八卦門, 要終生走轉不停”。 因此, 八卦掌中步法練習是非常重要的, 而練習步法的不二法門就是定式八掌的修煉。 本人自從隨先師學習八卦掌以來,

聽從師父的教誨, 特別重視定式八拿的練習, 多年以來, 勤練不綴, 略有感悟, 今天斗膽拿出來示人, 若能為八卦掌同道們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 則萬分榮幸!

這裡所述的定式八掌的練習, 著重對練習定式八掌的意念做個表述, 其他的技巧、方法等, 八卦掌前輩們已講述得非常完備了, 這裡就不再贅述。

首先, 練功的地點選擇。 應當選擇在一塊地面平整, 環境清靜的地方。 這樣的練功環境更易於使意念集中、入靜。 試想一個高低不平, 周圍吵雜的地方, 如何使練功者意念集中入靜。

其次, 練功時間選擇。 最好選擇在早上天不亮的時候。 天不亮, 周圍環境看不清楚, 不易干擾視線, 易於心意平靜。 更重要的是,

早上身體經過一夜的休息, 各個細胞、組織和器官還未進入緊張工作狀態, 未經過外界的干擾, 這樣易於入靜, 易於出功。

其三, 眼睛狀態。 眼睛不要著意于注視周圍環境, 而應當是半迷離狀態, 似看非看, 似見非見。 以減少外界干擾, 易於心意入靜。

其四, 呼吸。 舌抵上齶, 口微閉, 用鼻呼吸, 呼吸要均勻細長。

其五, 定式八掌練習順序。 定式八掌的練習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在練習時, 應按一定的順序去練, 這樣更易於出功。

定式八掌的練習順序如下:

猛虎出洞掌(震卦掌)→大鵬展翅掌(坎赴掌)→白猿獻桃掌(艮卦掌)→指天插地掌(乾卦掌)→黑熊探掌(兌卦掌)→獅子抱球掌(離卦掌)→青龍探爪掌(巽卦掌)→懷中抱月掌(坤卦掌)

陽卦運動順序圖:由下到上,

陽氣上升。 (紅線為意念集中的部位)

震卦掌→坎卦掌→艮卦掌→乾卦掌

陰卦運動順序圖:由上到下, 陰氣下降。 (紅線為意念集中部位)

兌卦掌→離卦掌→巽卦掌→坤卦掌

這裡用八卦中八經卦的上、中、下三爻分別代表練功者的上、中、下三盤。 用陽爻“—”代表實, 用陰爻“--”代表虛。

從上面(圖一)定式八掌練功順序示意圖可以看出, 練習整個定式八掌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大過程。 第一個過程, 就是把意念集中在實上, 即陽爻上。 這個過程是陽爻“—”逐漸上升的過程, 即陽爻由下逐漸到上及至全身的過程。 也即陽氣、意念逐漸由下盤到上盤的練習過程(第一掌到第四掌), 這個過程練全身的至陽至剛。 第二個過程, 就是陰爻“--”逐漸下降的過程。 即陰爻由上逐漸到下及至全身的過程。 也即陰氣、意念逐漸由上盤到下盤放鬆的過程(第五掌到第八掌), 這個過程練全身的至陰至弱。 總的來說, 定式八掌的練習過程, 就是陽氣上升, 陰氣下降的過程。 這樣的練功過程非常符合自然界的運動規律和人類生命運動的規律,
這樣的練習出功非常快, 見效非常明顯。

下面就每掌的練習過程做個具體的介紹:

第一掌震卦掌(猛虎出洞掌, 見圖二)卦象為一陽初動。 拳式為兩掌下按式。 練習時, 兩掌下沉, 意念集中在雙腳的趟泥之上。 把氣下沉到丹田, 再下沉到腳底。 眼睛迷離平視, 似看非看。 意想身體從腳踝以上是空虛、輕靈、透明的。 感受到空氣的氣流穿過身體的每一個毛孔而流動, 身體逐漸消失, 與空氣溶化為一體。 只剩下雙腳在泥水中趟行。 因為這一掌的卦象與周易八卦中的震卦相似, 故稱之為震卦掌。

第二掌坎卦掌(大鵬展翅掌, 見圖三)。 卦象為一陽位於兩陰爻之間。 拳式為兩臂平伸, 雙掌上托。 練習這掌時, 把意念集中在平伸的雙臂上, 意想身體空虛、輕靈、透明,空氣可以穿行身體,直至身體溶化為空氣,逐漸消失,只剩下兩臂平伸,在空氣中漂浮,旋轉。又似大鵬之鳥在高空展翅盤旋,感覺到空氣如水流般從雙臂緩緩沖涮而過。因為這一掌的卦象與易經的坎卦相似,故稱之為坎卦掌。

第三掌艮卦掌(白猿獻桃掌,見圖四)。卦象為一陽爻在上兩陰爻在下。拳式為兩掌貼腕上托,如獻桃狀。練習時意念集中在上盤上托的雙掌上。意想水面淹至手腕,手腕以下身體空虛、輕靈、透明,逐漸與水溶化為一體而消失。只有雙掌上托,漂浮在水面上旋轉。這個卦象與易經中的艮卦相似,故稱之為艮卦掌。

第四掌乾卦掌(指天插地掌,見圖五)。卦象為三陽爻重疊。拳式為一掌指天,一掌插地式。練習時,意念集中在全身,意想身體就像如意金箍棒,上指雲霄,下插地府,在水中攪來攪去。這個卦象與八卦中的乾卦相似,故稱之為乾卦掌。

第五掌兌卦掌(黑熊探掌,見圖六)。卦象為一陰爻在上,兩陽爻在下。拳式為一掌下按,一掌斜托。練習時,意念集中在上盤,即胸部以上。意想胸部以上身體空虛,輕靈,透明,走轉時,空氣透過毛孔穿行其間,逐漸感覺到身體上盤與空氣溶化為一體而消失。練習時,切記把意念集中在上盤的虛上,中盤和下盤不去想他,順其自然。因為此掌卦象與八卦兌卦相似,故稱之為兌卦掌。

第六掌離卦掌(獅子抱球掌,見圖七)。卦象為一陰爻居兩陽爻之中。拳式為一掌在上,一掌在下,如抱球狀。練習時,意念集中在中盤的虛上,意想一手遮天,一手蓋地,中間充滿空虛之氣,在廣闊的天地間走轉,身體的其他部分意想已不存在。由於此卦象與八卦中的離卦相似,故稱之為離卦掌。

第七掌巽卦掌(青龍爪掌,見圖八)。卦象為一陰爻在下,兩陽艾在上。拳式為兩掌前探,青龍探爪式。練習時,把意念集中在下盤的虛上,意想腰以下的身體空虛、輕靈、透明,水面淹至腰以下部位,水流通過毛孔穿行其間,逐漸與水溶化為一體而消失,亦可意想下盤輕靈、柔軟,如龍之身體在水中盤繞旋轉。身體的其他部分不去想。此掌卦象與八卦中的巽卦相似,故稱之為巽卦掌。

第八掌坤卦掌(懷中抱月掌,見圖九)。卦象為三陰爻重疊。拳式為兩掌抱月式。練習時,意念貫注於全身的虛無上,意想全身空虛、輕靈、透明,空氣通過毛孔穿行其間,逐漸溶化為空氣,分不出空氣分不出身體,只有意念在空中旋轉、漂浮。至此整個身體達到了至虛、至柔、至輕、至靈。由於此掌卦象與八卦中的坤卦相似,故稱之為坤卦掌。

練習以上定式八掌時,按以上順序練習,一掌可以順逆練習十圈、幾十圈甚至上百圈,接著練習下一掌,直至全部系統地練完八掌,具體轉多少圈,根據自身身體狀況而定,總之,多多益善。每天如此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即可感到身體明顯的變化。持之以恆練習幾年,就可感到身體每個細胞幾乎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欲動,則感覺陽氣充足,陽氣在體內鼓蕩,匆匆欲動,身體何處受到攻擊,則陽氣瞬間到達該處,產生巨大的反彈之勁。欲靜,則覺全身空虛、輕靈,氣息細如遊絲,呼息似有似無,身體能感覺到空氣的流動。其妙處言不能盡述,大家在練習的過程中慢慢體會吧。

意想身體空虛、輕靈、透明,空氣可以穿行身體,直至身體溶化為空氣,逐漸消失,只剩下兩臂平伸,在空氣中漂浮,旋轉。又似大鵬之鳥在高空展翅盤旋,感覺到空氣如水流般從雙臂緩緩沖涮而過。因為這一掌的卦象與易經的坎卦相似,故稱之為坎卦掌。

第三掌艮卦掌(白猿獻桃掌,見圖四)。卦象為一陽爻在上兩陰爻在下。拳式為兩掌貼腕上托,如獻桃狀。練習時意念集中在上盤上托的雙掌上。意想水面淹至手腕,手腕以下身體空虛、輕靈、透明,逐漸與水溶化為一體而消失。只有雙掌上托,漂浮在水面上旋轉。這個卦象與易經中的艮卦相似,故稱之為艮卦掌。

第四掌乾卦掌(指天插地掌,見圖五)。卦象為三陽爻重疊。拳式為一掌指天,一掌插地式。練習時,意念集中在全身,意想身體就像如意金箍棒,上指雲霄,下插地府,在水中攪來攪去。這個卦象與八卦中的乾卦相似,故稱之為乾卦掌。

第五掌兌卦掌(黑熊探掌,見圖六)。卦象為一陰爻在上,兩陽爻在下。拳式為一掌下按,一掌斜托。練習時,意念集中在上盤,即胸部以上。意想胸部以上身體空虛,輕靈,透明,走轉時,空氣透過毛孔穿行其間,逐漸感覺到身體上盤與空氣溶化為一體而消失。練習時,切記把意念集中在上盤的虛上,中盤和下盤不去想他,順其自然。因為此掌卦象與八卦兌卦相似,故稱之為兌卦掌。

第六掌離卦掌(獅子抱球掌,見圖七)。卦象為一陰爻居兩陽爻之中。拳式為一掌在上,一掌在下,如抱球狀。練習時,意念集中在中盤的虛上,意想一手遮天,一手蓋地,中間充滿空虛之氣,在廣闊的天地間走轉,身體的其他部分意想已不存在。由於此卦象與八卦中的離卦相似,故稱之為離卦掌。

第七掌巽卦掌(青龍爪掌,見圖八)。卦象為一陰爻在下,兩陽艾在上。拳式為兩掌前探,青龍探爪式。練習時,把意念集中在下盤的虛上,意想腰以下的身體空虛、輕靈、透明,水面淹至腰以下部位,水流通過毛孔穿行其間,逐漸與水溶化為一體而消失,亦可意想下盤輕靈、柔軟,如龍之身體在水中盤繞旋轉。身體的其他部分不去想。此掌卦象與八卦中的巽卦相似,故稱之為巽卦掌。

第八掌坤卦掌(懷中抱月掌,見圖九)。卦象為三陰爻重疊。拳式為兩掌抱月式。練習時,意念貫注於全身的虛無上,意想全身空虛、輕靈、透明,空氣通過毛孔穿行其間,逐漸溶化為空氣,分不出空氣分不出身體,只有意念在空中旋轉、漂浮。至此整個身體達到了至虛、至柔、至輕、至靈。由於此掌卦象與八卦中的坤卦相似,故稱之為坤卦掌。

練習以上定式八掌時,按以上順序練習,一掌可以順逆練習十圈、幾十圈甚至上百圈,接著練習下一掌,直至全部系統地練完八掌,具體轉多少圈,根據自身身體狀況而定,總之,多多益善。每天如此堅持練習一段時間,即可感到身體明顯的變化。持之以恆練習幾年,就可感到身體每個細胞幾乎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欲動,則感覺陽氣充足,陽氣在體內鼓蕩,匆匆欲動,身體何處受到攻擊,則陽氣瞬間到達該處,產生巨大的反彈之勁。欲靜,則覺全身空虛、輕靈,氣息細如遊絲,呼息似有似無,身體能感覺到空氣的流動。其妙處言不能盡述,大家在練習的過程中慢慢體會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