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最早實行單雙號限行的地方在哪裡:就在這裡

如今北京市為了緩解擁堵, 採取了N多措施, 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單雙號限行, 相信很多有車的小夥伴一定會記得自己的號牌限行日, 否則要限行時開車了, 可得又罰錢, 又扣分!

不過, 據小君我的瞭解, 其實北京在很早很早以前就開始有“單雙號”限行了, 也是為了緩解“擁堵”, 不過這個限行可不是對於一般的老百姓, 它只針對于高級官員!

那麼, 這個最早實行單雙號限行的地方到底是哪裡呢?

就在這裡——紫禁城!

咦, 紫禁城這裡還需要實行“單雙號”限行嗎?這裡可是皇家禁地, 一般情況下, 它的周圍都是冷冷清清的啊, 除了守衛幾乎沒有任何人, 怎麼可能會有擁堵?!

其實紫禁城在明清時, 大部分時間都不會發生擁堵, 而您看好了, 僅是“大部分時間”, 還有少部分呢!這個“少部分”就發生在大臣們需要上大朝禮的時候。

眾所周知, 故宮裡面有三個大殿, 太和、中和、保和, 其中太和殿就是我們俗稱的“金鑾殿”, 只不過它不像電視劇裡寫的那樣皇帝上朝辦公都在裡面, 而是只有上大朝禮, 比如新皇登基、冊立太子、冊立皇后等大典時才會開門在裡面舉行典禮, 其餘時間一般都是關著的。

而皇上要舉行大典, 光叫幾個重要的大臣是不夠的, 要人多, 要排場足夠大, 場面足夠壯觀, 因此這個時候就需要文武百官、宗室王公都來宮裡, 充人數, 充場面。

大家想想那麼多的官員要進宮, 這得多大的場面啊, 所以進宮門時發生點交通擁堵也是難免的。

那麼, 皇帝是怎麼治理進宮時的交通堵塞呢?

首先給大家說說文武百官進宮的入口——午門。

從圖上大家可以看到, 這午門正面看有三個門洞, 記好了, 每個門洞能走的人可不一樣, 明清時, 中間那最大的只有皇帝能進出, 皇后大婚時可以從這個門進宮, 代表你是皇帝大老婆, 正房;除此之外, 科舉考試裡的狀元、榜眼、探花可以從這個門洞出宮, 以示對讀書人的褒獎。

而旁邊的兩個門洞, 在清代, 文武大臣從左側門進入, 宗室王公則從右側門進入。

相信細心的小夥伴已經發現了,在這三門洞的邊上,還有兩個側門,如果你從正面看,完全發現不了它們,得走近才能看到,而這兩門叫“左右掖門”,是供低等級的大臣和兵弁雜役行走的。

當時低等級的大臣和兵弁雜役數量眾多,為了緩解進左右掖門時的擁擠情況,皇帝想出了“單雙號”限行的辦法,即每個人手裡拿著單雙號,叫到哪號走時,那號才能進門。

不得不說,皇帝也挺聰明的,這可謂是如今單雙號限行政策的鼻祖啊!

最後,小君再給大家補充個關於午門的成語——“明三暗五”,其實就是指的上面說的它的五個門洞,你從正面看只有三個,可當你走進故宮,到午門背面看就會發現,它其實是五個門洞,因為加上了左右腋門。

相信細心的小夥伴已經發現了,在這三門洞的邊上,還有兩個側門,如果你從正面看,完全發現不了它們,得走近才能看到,而這兩門叫“左右掖門”,是供低等級的大臣和兵弁雜役行走的。

當時低等級的大臣和兵弁雜役數量眾多,為了緩解進左右掖門時的擁擠情況,皇帝想出了“單雙號”限行的辦法,即每個人手裡拿著單雙號,叫到哪號走時,那號才能進門。

不得不說,皇帝也挺聰明的,這可謂是如今單雙號限行政策的鼻祖啊!

最後,小君再給大家補充個關於午門的成語——“明三暗五”,其實就是指的上面說的它的五個門洞,你從正面看只有三個,可當你走進故宮,到午門背面看就會發現,它其實是五個門洞,因為加上了左右腋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