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平天國狀元榜:在二十二位狀元中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狀元

1851年, 太平天國曾在廣西永安州開科取士, 不過當時太平天國尚未定都, 也尚未立國, 此時在永安州由洪秀全主持開了《萬壽詩聯考試》首榜, 錄取了40余名, 馮雲山為第一名。 後來定都天京, 在太平天國癸醜三年(1853年), 太平天國才正式建立科考制度。 這一年開科舉、取狀元, 仿照舊科舉考試, 定立了太平天國的縣、郡、省、京(天)試等幾層考試制度。

天王洪秀全對科舉十分熟悉, 因此, 太平天國科舉考試形式, 乃至會武宴的設辦, 都沿用科舉舊制, 只是對部分考試內容進行了適合太平天國時代需要的變革。 後經歷年逐加改訂, 至庚申十年(1860年)冬, 由欽命文衡正幹王洪仁軒、英王陳玉成, 贊王蒙得恩等制定《欽定士階條例》, 天王旨准, 辛酉十一年(1861年)鐫刻頒行, 預定甲子科實行新制。 後因甲子十四年(1864年)夏, 天京已淪陷, 新制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施行。

太平天國科考程式分為縣試、省試、京(天)試三個級別。 自辛酉十一年頒佈《欽定士階條例》後, 改為每三年一科。 太平天國天試是最高一級考試, 取定後, 分為武元甲三名猛士, 稱為武狀元、榜眼、探花;武二甲若干名稱為威士;三甲若干名稱為壯士。 由正總裁評定上奏請旨出榜, 聲炮鼓樂,

懸榜於朝門前, 俱賜黃緞一匹, 紅縐二匹, 在朝門設宴, 又擇日令武狀元遊行, 以示榮寵。

太平天國天試的制度實際上是將清代的會試、殿試、朝考的考法合而為一, 統稱為天試。 考試內容分郡、縣、省、天試, 分別不同。 每年各省的郡、縣、軍師典試, 均由典試官校閱。

郡縣考毅士馬箭三支, 步箭五支及弓、刀、石技勇。 省試考猛士馬箭三支, 步箭五支, 複試步箭五支及弓、刀、石技勇, 並默寫武略一節, 由提考官校閱。 天試首場考馬箭三支, 步箭五支, 次場考弓、刀、石技勇, 複試步箭五支, 各默寫武略一節。 天試的考試官, 以欽命文衡正總裁為最高, 他總領文、武所有考場, 並設正、副講武官二員, 襄理武場校閱事宜。 太平天國天試最後經過諸王評定甲乙, 分別為武狀元、武榜眼和武探花。

武科授官也十分優厚。 按《太平官制》規定, 太平天國官階共分十三級, 天王、諸王、軍師、丞相、檢點、指揮、將軍等。 武狀元授職同指揮, 榜眼、探花職同將軍, 已分列第六、七級別的官階, 應屬較高級的武官。 武狀元、榜眼、探花高中科第之後, 冠戴黃纓球一朵。 武狀元身著紅色大袖袍, 足蹬方頭烏靴。 榜眼、探花穿紫色大袖袍, 也穿方頭烏靴。 元甲三人皆欽准加著黃馬褂。 眾武士各冠戴一朵玉色纓球, 有別于武狀元、榜眼、探花的黃纓球。

太平天國科舉取士,實質上就是與清王朝爭奪人才,但開科取士雖多,使用上卻乏善可陳。最高級別的京試考試共22次,京試最為奇特,一年競設天試、東試、北試和翼試共四次,試期分別以天王、東王、北王和翼王四人生日為期。共產生狀元22名,因資料闕如,目前僅知有如下17位狀元:

1、太平天國 三年(1853年)天試狀元:武立勳 。安徽和州(今安徽和縣)人。太平天國甲寅四年任命為安徽正掌試官,因出五經題,違反太平天國禁令,被撤職,降為伍長,後不知所終。

2、太平天國三年(1853年)女試狀元:傅善祥,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太平天國在建都天京後,舉行女試。天京女子傅善祥中試第一名,派往東王府任東殿女簿書,替東王楊秀清批判軍國大事。時人傳有“棘闈先設女科場,女狀元稱傅善祥”的詩句詠其事。之後入楊秀清府主簿書批判事,被封為恩賞丞相,北王韋昌輝於1856年9月2日將東王楊秀清殺死,有人說傅善祥在天京事變中死去,也有人說之後不知不知所終。

3、太平天國三年(1853年)翼試狀元:楊朝福。又稱楊啟福,湖北安慶人。甲寅四年(1854年),被派往湖北漢口做正掌試官,錄取湖北、安徽兩省官員。這年八月,湖北鄉試在武昌縣 (今鄂城縣)開科取士,正掌考官為翼試狀元楊啟福,副掌考官為翼試榜眼張友勳,文首題為“真神獨一皇上帝”次題為“皇上帝乃真皇帝”,詩題為“天父下凡事因誰?耶穌捨命待何為”。因太平天國科舉考試廢棄“四書五經”。所以科考命題全部是以太平天國印書及推翻清封建王朝的需要而命題。詩文題目皆出自洪秀全,函封付掌考官後,到考試之日再拆發懸示。一般是考詩和文。

4、太平天國三年 (1853年)東試狀元:朱世傑 。東試狀元朱世傑、榜眼王廷福、探花方興,在東王生日時放榜,在東王府懸掛。因東試狀元三日後出逃,未及授封,後不知所終。

5、太平天國四年 (1854年)天試狀元:吳容寬 。天試曾取元甲三名。狀元吳容寬、榜眼汪祖槐、探花夏慶保。吳容寬為太平天國四年甲寅科天試狀元。 吳容寬在應考之題《建天京于金陵論》的對卷中有:“故我天主既奉天誅妖,體天立極,上為上帝誅瞞天之妖,下為凡人脫魔鬼之纏”顯示了對滅清濟民的理解。另外還有“天國大興、胡虜盡滅”之語,表達了對太平天國勝利的信心。

6、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年)武狀元:劉元合。武科於甲寅四年(1854年)初起。 劉元合是太平天國第一位武狀元,與他同榜取中有230余名為武進士。天王洪秀全恩賜劉元合封第六級官員。谷光輝,周得三分別為榜眼、探花,封第七級官員,餘下的200多人為進士。

7、太平天國天試狀元:劉闥忠。據《欽定軍次實錄》之序中記載:“天試文狀元,幹殿文正總提,昱天安劉闥忠。”可知劉闥忠為天試狀元。鑒於序文作于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1861),可知劉闥忠狀元及第于此科之前。由於劉闥忠任幹殿文正總提,封昱天安,其位居幹王府六郡之首。

8、太平天國四年(1854年)天試狀元:喬彥才 。據《欽定士階條例》序後有喬彥才曾為天試磨勘官之職。

9、太平天國五年(1855年)天試狀元:葉春元 。據《中國狀元全傳》中記載:“葉春元,乙卯五年(1855)天王開科狀元”可知葉春元為太平天國五年(1855)天試狀元。

10、太平天國六年(1856年)天試狀元:劉盛培。據《金陵癸甲紀事略》中第二輯《附粵逆名目略》中記載“劉盛培,詔命官,湖北人,自言庠生。”可知其為湖北人士。

11、太平天國七年(1857年)天試狀元:范樸園 ,為天試也稱京試狀元。據《欽定士階條例》序記載范朴園曾出任天試閱文官。

12、太平天國八年(1858年)天試狀元:沈掄元 。據《江南春夢庵筆記》中記載:“偽科所取狀元,癸醜朱世傑、甲寅喬彥才、乙卯葉春元、丙辰劉盛培、丁巳范樸園、戊午沈掄元……”可知沈掄元為戊午科天試狀元。

13、太平天國九年(1859年)天試狀元:吳鎮坤 。據《欽定士階條例》序後記載吳鎮坤後來出任天試閱文官之職。

14、太平天國十年 (1860年)天試狀元:汪順祥 。據《欽定士階條例》序後記載,汪順祥後來出任太平天國天試閱文官之職。

15、太平天國庚申十年(1860年):覃貴福。太平天國十年天試技勇時,覃貴福將天王宮外的兩個大石獅高高地舉起,天王洪秀全驚歎他竟然有如此神力,立刻欽定為武狀元。

覃貴福

16、太平天國十一年 (1861年)天試狀元:陸培英 。咸豐十一年(1861) 六月初六日有告示貼出:“九月天京會試,准舉、貢、生、監、 布衣,一齊入場,不拘新舉子,亦借求才之意,誘進群儒。”說明太平天國考試開始廣招賢才,應試的不論門第、年裡、操業……無論何色人,取中即狀元、翰林諸科。這種做法開始消除了以前應試者的限制,應該說是對科舉制度的一個大膽改革。

17、太平天國十二年(1862年)天試狀元:徐首長 。因天京科舉考試自試典規定此科後已納入逢戌、好(醜)、 辰、未方開科,而甲子夏(1864年)天京已被湘軍攻陷,故此科為太平天國科舉考試最後一科,而徐首長則成為太平天國最後一位狀元。

統觀以上太平天國的狀元,表現似乎都是非常之一般。其中多少有點生平資料者僅10人,以劉闥忠較為顯赫,至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1861年),其署銜為“開國勳臣、昱天安、幹殿文正總提”,算是太平天國裡面的高級官員了,然而卻是業績平平,貢獻寥寥。太平天國的科舉制度是從清朝的科舉制從演化而來,在太平天國的狀元中,傅善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狀元。

根據《江南春夢庵筆記》中記載“偽科所取狀元,癸醜朱世傑、甲寅喬彥才、乙卯葉春元、丙辰劉盛培、丁巳范樸園、戊午沈掄元、己未吳鎮坤、庚申汪順祥、辛酉陸培英、壬戌徐首長。 自後改為三年一舉。”自太平天國六年東、北兩王內訌,太平天國七年六月翼王率軍遠征後,東、北、翼三試罷免。而根據羅爾綱、羅文起撰《太平天國散佚文獻勾沉錄》中第一部分《圖書冊籍》前言中所加案語:“案沈懋良《江南春夢庵筆記》是一部大偽書……都不可信,故都不錄。”故自朱世傑始、 至徐首長為止,有待發現其他佐證資料進一步的考證。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

1、太平天國武狀元覃貴福,紅極一時後降清又與湘軍血腥鎮壓苗民起義

2、太平軍最後余部李文彩使太平天國大旗在雲貴高原又飄揚了8年之久

3、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太平天國科舉取士,實質上就是與清王朝爭奪人才,但開科取士雖多,使用上卻乏善可陳。最高級別的京試考試共22次,京試最為奇特,一年競設天試、東試、北試和翼試共四次,試期分別以天王、東王、北王和翼王四人生日為期。共產生狀元22名,因資料闕如,目前僅知有如下17位狀元:

1、太平天國 三年(1853年)天試狀元:武立勳 。安徽和州(今安徽和縣)人。太平天國甲寅四年任命為安徽正掌試官,因出五經題,違反太平天國禁令,被撤職,降為伍長,後不知所終。

2、太平天國三年(1853年)女試狀元:傅善祥,金陵(今江蘇南京)人。太平天國在建都天京後,舉行女試。天京女子傅善祥中試第一名,派往東王府任東殿女簿書,替東王楊秀清批判軍國大事。時人傳有“棘闈先設女科場,女狀元稱傅善祥”的詩句詠其事。之後入楊秀清府主簿書批判事,被封為恩賞丞相,北王韋昌輝於1856年9月2日將東王楊秀清殺死,有人說傅善祥在天京事變中死去,也有人說之後不知不知所終。

3、太平天國三年(1853年)翼試狀元:楊朝福。又稱楊啟福,湖北安慶人。甲寅四年(1854年),被派往湖北漢口做正掌試官,錄取湖北、安徽兩省官員。這年八月,湖北鄉試在武昌縣 (今鄂城縣)開科取士,正掌考官為翼試狀元楊啟福,副掌考官為翼試榜眼張友勳,文首題為“真神獨一皇上帝”次題為“皇上帝乃真皇帝”,詩題為“天父下凡事因誰?耶穌捨命待何為”。因太平天國科舉考試廢棄“四書五經”。所以科考命題全部是以太平天國印書及推翻清封建王朝的需要而命題。詩文題目皆出自洪秀全,函封付掌考官後,到考試之日再拆發懸示。一般是考詩和文。

4、太平天國三年 (1853年)東試狀元:朱世傑 。東試狀元朱世傑、榜眼王廷福、探花方興,在東王生日時放榜,在東王府懸掛。因東試狀元三日後出逃,未及授封,後不知所終。

5、太平天國四年 (1854年)天試狀元:吳容寬 。天試曾取元甲三名。狀元吳容寬、榜眼汪祖槐、探花夏慶保。吳容寬為太平天國四年甲寅科天試狀元。 吳容寬在應考之題《建天京于金陵論》的對卷中有:“故我天主既奉天誅妖,體天立極,上為上帝誅瞞天之妖,下為凡人脫魔鬼之纏”顯示了對滅清濟民的理解。另外還有“天國大興、胡虜盡滅”之語,表達了對太平天國勝利的信心。

6、太平天國甲寅四年(1854年)武狀元:劉元合。武科於甲寅四年(1854年)初起。 劉元合是太平天國第一位武狀元,與他同榜取中有230余名為武進士。天王洪秀全恩賜劉元合封第六級官員。谷光輝,周得三分別為榜眼、探花,封第七級官員,餘下的200多人為進士。

7、太平天國天試狀元:劉闥忠。據《欽定軍次實錄》之序中記載:“天試文狀元,幹殿文正總提,昱天安劉闥忠。”可知劉闥忠為天試狀元。鑒於序文作于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1861),可知劉闥忠狀元及第于此科之前。由於劉闥忠任幹殿文正總提,封昱天安,其位居幹王府六郡之首。

8、太平天國四年(1854年)天試狀元:喬彥才 。據《欽定士階條例》序後有喬彥才曾為天試磨勘官之職。

9、太平天國五年(1855年)天試狀元:葉春元 。據《中國狀元全傳》中記載:“葉春元,乙卯五年(1855)天王開科狀元”可知葉春元為太平天國五年(1855)天試狀元。

10、太平天國六年(1856年)天試狀元:劉盛培。據《金陵癸甲紀事略》中第二輯《附粵逆名目略》中記載“劉盛培,詔命官,湖北人,自言庠生。”可知其為湖北人士。

11、太平天國七年(1857年)天試狀元:范樸園 ,為天試也稱京試狀元。據《欽定士階條例》序記載范朴園曾出任天試閱文官。

12、太平天國八年(1858年)天試狀元:沈掄元 。據《江南春夢庵筆記》中記載:“偽科所取狀元,癸醜朱世傑、甲寅喬彥才、乙卯葉春元、丙辰劉盛培、丁巳范樸園、戊午沈掄元……”可知沈掄元為戊午科天試狀元。

13、太平天國九年(1859年)天試狀元:吳鎮坤 。據《欽定士階條例》序後記載吳鎮坤後來出任天試閱文官之職。

14、太平天國十年 (1860年)天試狀元:汪順祥 。據《欽定士階條例》序後記載,汪順祥後來出任太平天國天試閱文官之職。

15、太平天國庚申十年(1860年):覃貴福。太平天國十年天試技勇時,覃貴福將天王宮外的兩個大石獅高高地舉起,天王洪秀全驚歎他竟然有如此神力,立刻欽定為武狀元。

覃貴福

16、太平天國十一年 (1861年)天試狀元:陸培英 。咸豐十一年(1861) 六月初六日有告示貼出:“九月天京會試,准舉、貢、生、監、 布衣,一齊入場,不拘新舉子,亦借求才之意,誘進群儒。”說明太平天國考試開始廣招賢才,應試的不論門第、年裡、操業……無論何色人,取中即狀元、翰林諸科。這種做法開始消除了以前應試者的限制,應該說是對科舉制度的一個大膽改革。

17、太平天國十二年(1862年)天試狀元:徐首長 。因天京科舉考試自試典規定此科後已納入逢戌、好(醜)、 辰、未方開科,而甲子夏(1864年)天京已被湘軍攻陷,故此科為太平天國科舉考試最後一科,而徐首長則成為太平天國最後一位狀元。

統觀以上太平天國的狀元,表現似乎都是非常之一般。其中多少有點生平資料者僅10人,以劉闥忠較為顯赫,至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1861年),其署銜為“開國勳臣、昱天安、幹殿文正總提”,算是太平天國裡面的高級官員了,然而卻是業績平平,貢獻寥寥。太平天國的科舉制度是從清朝的科舉制從演化而來,在太平天國的狀元中,傅善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狀元。

根據《江南春夢庵筆記》中記載“偽科所取狀元,癸醜朱世傑、甲寅喬彥才、乙卯葉春元、丙辰劉盛培、丁巳范樸園、戊午沈掄元、己未吳鎮坤、庚申汪順祥、辛酉陸培英、壬戌徐首長。 自後改為三年一舉。”自太平天國六年東、北兩王內訌,太平天國七年六月翼王率軍遠征後,東、北、翼三試罷免。而根據羅爾綱、羅文起撰《太平天國散佚文獻勾沉錄》中第一部分《圖書冊籍》前言中所加案語:“案沈懋良《江南春夢庵筆記》是一部大偽書……都不可信,故都不錄。”故自朱世傑始、 至徐首長為止,有待發現其他佐證資料進一步的考證。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

1、太平天國武狀元覃貴福,紅極一時後降清又與湘軍血腥鎮壓苗民起義

2、太平軍最後余部李文彩使太平天國大旗在雲貴高原又飄揚了8年之久

3、馮雲山墓謎:石嶺對石碑,三擔加一堆,誰若找著了,富貴三五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