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七樂康建網路醫院 石振洋推“醫患藥”模式

從最傳統的連鎖藥店開始, 七樂康兩次轉型, 最終選定將互聯網醫療作為自己的主戰場, 這種選擇是出於大佈局的考慮。

人物簡介: 石振洋,

七樂康的創始人, 現擔任七樂康集團董事長

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對強者來說, 所有的成功都不會是一蹴而就, 而每一次訣擇也終將成為成功路上的堅實基石。

從創業之初, “使天下無病”便成為了七樂康的企業使命。 從一開始的連鎖藥店, 到後來的醫藥電商, 整個團隊一直都在為此而努力。

2010年, 七樂康從連鎖藥店轉型成為醫藥電商, 在短短九個月的時間內獲得破億元的銷售額。

“在做了多年連鎖藥店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單純憑藉“藥”這一環節, 很難實現企業使命。 ”石振洋說。 於是, 2015年, 七樂康再次轉型, 正式切入移動醫療領域, 並在一年內實現了幾億元的業務量增長。

其實, 兩次轉型之初, 七樂康都不為周圍的人所理解和認同。

但是石振洋堅信時機已到, 毅然調整步伐。 而兩次轉型的成功, 也證明了創業者抓住時機、把握風口的重要性。

石振洋表示, 醫療是一個特殊的行業, 單純以互聯網思維來主導行不通。 那意味著會陷入以往的流量思維, 看似以患者為核心, 實則疲于患者推廣、拉新、促活、留存等工作, 陷入類似輕問診的窘境。

為最終實現“大健康醫療生態”的戰略目標, 2016年公司啟動了在互聯網醫院領域的佈局。 力圖在互聯網醫藥領域的堅實基礎上, 構建更加廣闊的生態版圖, 將“醫”等其他環節逐步連接起來。

“在正確的時間做了正確的事”, 石振洋說, 七樂康抓住了入場的時機:先行者教育了市場, 而政策方向也已經逐步明朗化,

快一步太早, 慢一步則太晚。

獨特的“醫患藥”閉環

互聯網醫療是一個急速成長、規模龐大的市場。 必然會有不同的模式出現, 也會有不同的探索在持續進行。

有人說, 互聯網醫療還未真正形成成功的商業模式。 但在石振洋看來, 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經歷一個演進從而成熟的過程,

成功與否是相對於某一個特定時間段和大環境而言的。

以移動醫療為例, 從2014年的輕問診模式發展至今, 行業逐漸朝著重資產的模式轉變。 在互聯網醫院方面, 有“掌上醫院”的模式、有“醫院+藥店”的網路醫院模式, 也有依託線下的醫療機構搭建的雲醫院模式等等, 都處在各自探索的過程中。

“醫生是醫療服務的核心, 只有最大限度地盤活醫生資源, 才能從根本上破解醫療難題。 而醫療服務的目的, 則是為患者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石振洋說。

正是基於多年在互聯網醫藥領域的經驗積累和思考, 七樂康構建了獨特的“醫患藥”閉環模式, 通過為患者提供藥品方案, 來建立醫生和患者之間的強關聯。

石振洋說, 這種模式首先是符合醫療服務的本質, 它能夠為患者提供解決方案。 同時, 能夠打造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體系, 也能夠為未來涵蓋更多環節的大健康醫療服務生態打下堅實的基礎。

目前, 七樂康的大健康醫療生態閉環已經初見規模。 這是一個以七樂康互聯網醫院為中心的生態, 各個版塊之間實現了無縫的資料交互, 其中移動醫療產品“七樂康醫生”APP是互聯網醫院的入口, 醫藥電商承載互聯網醫院空中藥房的服務, 而連鎖藥店則讓患者能夠更加方便的購藥。

在這個生態裡, 醫院之間資訊互通的效率大為提升, 全國醫生通過多點執業創造更大的個人價值, 患者則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醫療醫藥服務, 節省大量精力和花費,藥企也能從中更加高效地受益。

掘金健康大資料時代

石振洋說,經過了A、B輪融資階段之後,投資方最為重視的便是企業的經營資料、商業模式是否成熟、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以及生態的商業價值等方面。

在互聯網大潮席捲的當下,資料已經取代石油,成為最有價值的資源。

今年初在完成新一輪融資之後,七樂康已經展開和戰略合作夥伴美年大健康在健康體檢上的合作,借此連接檢查和診療兩個環節的資料。

同時,在七樂康現有自建物流體系的基礎上,也在和京東合作,力圖將七樂康的物流服務體驗提升到新的臺階。

未來,在七樂康的大健康醫療生態中,還將會連接包括手術在內的其他更多環節的資料。屆時,這個能夠實現患者全醫療服務週期資料聯動的生態,將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七樂康的工作人員講述了一個普通,每天都在發生的真實案例。

小顏是某總醫院海南分院陳思文醫生的患者。她已經30歲了,和老公都想生一個健康的寶寶。不幸的是,化驗結果她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是否能生一個健康寶寶成了她的心病。她聽從了陳主任的建議,並在七樂康平臺上加了陳主任,此後,抗病毒治療過程中複查的結果,她都能及時得到陳主任的解答。陳主任不僅從專業上給予解答,還對其進行心理上的安慰,使她重新樹立了信心。

2年後,小顏的病毒學指標由大三陽變成了小三陽。鑒於小顏懷孕生產的願望比較強,陳主任把停藥生產的利弊詳細向小顏進行了解釋,幫助小顏制定了周密的停藥生產方案。一年後,小顏順利誕下了一個六斤半的小公主。

回想起多年來與治療過程中的焦慮抑鬱情緒抗爭,直到做出停藥生產的決定以及懷孕過程中定期複查,每一步都有七樂康平臺上陳主任的介入和幫助。

出於對七樂康平臺和陳主任的感激,小顏經常指著手機上的七樂康平臺,告訴咿咿呀呀的寶貝女兒說:是它,賦予了你生命。

如果說商業模式是企業成功的土壤,那麼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成長的養料。對此,七樂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石振洋推崇“醫有所依”這句古語,他說,“它很好地描述了我們希望與使用者之間維繫的狀態,即成為醫生、患者可依靠的對象。”

在這個口號下,七樂康去年推出聚焦基層醫療健康的“醫有所依”公益基金。“隨著更多的七樂康人參與到這些公益行動中來,這種溫暖會不斷延續。”石振洋表示。

七樂康也一直希望對於醫患大群體的關懷,也能延續到七樂康人這個小群體上。在七樂康內部,推崇的是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比起一個規矩森嚴的公司,更像一個大家庭。

在七樂康剛剛成立,只有幾十個人的時候,就經常組織家庭之間的聚會,提高認同感、凝聚力。隨著公司的壯大,更是設置了“政委體系”,為的就是把最初時候的“家文化”一直延續下去、滲透到每一位員工。

石振洋說,只有我們這個團體內部是溫暖的,才能把溫暖帶給更多的人。

節省大量精力和花費,藥企也能從中更加高效地受益。

掘金健康大資料時代

石振洋說,經過了A、B輪融資階段之後,投資方最為重視的便是企業的經營資料、商業模式是否成熟、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以及生態的商業價值等方面。

在互聯網大潮席捲的當下,資料已經取代石油,成為最有價值的資源。

今年初在完成新一輪融資之後,七樂康已經展開和戰略合作夥伴美年大健康在健康體檢上的合作,借此連接檢查和診療兩個環節的資料。

同時,在七樂康現有自建物流體系的基礎上,也在和京東合作,力圖將七樂康的物流服務體驗提升到新的臺階。

未來,在七樂康的大健康醫療生態中,還將會連接包括手術在內的其他更多環節的資料。屆時,這個能夠實現患者全醫療服務週期資料聯動的生態,將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七樂康的工作人員講述了一個普通,每天都在發生的真實案例。

小顏是某總醫院海南分院陳思文醫生的患者。她已經30歲了,和老公都想生一個健康的寶寶。不幸的是,化驗結果她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是否能生一個健康寶寶成了她的心病。她聽從了陳主任的建議,並在七樂康平臺上加了陳主任,此後,抗病毒治療過程中複查的結果,她都能及時得到陳主任的解答。陳主任不僅從專業上給予解答,還對其進行心理上的安慰,使她重新樹立了信心。

2年後,小顏的病毒學指標由大三陽變成了小三陽。鑒於小顏懷孕生產的願望比較強,陳主任把停藥生產的利弊詳細向小顏進行了解釋,幫助小顏制定了周密的停藥生產方案。一年後,小顏順利誕下了一個六斤半的小公主。

回想起多年來與治療過程中的焦慮抑鬱情緒抗爭,直到做出停藥生產的決定以及懷孕過程中定期複查,每一步都有七樂康平臺上陳主任的介入和幫助。

出於對七樂康平臺和陳主任的感激,小顏經常指著手機上的七樂康平臺,告訴咿咿呀呀的寶貝女兒說:是它,賦予了你生命。

如果說商業模式是企業成功的土壤,那麼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成長的養料。對此,七樂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石振洋推崇“醫有所依”這句古語,他說,“它很好地描述了我們希望與使用者之間維繫的狀態,即成為醫生、患者可依靠的對象。”

在這個口號下,七樂康去年推出聚焦基層醫療健康的“醫有所依”公益基金。“隨著更多的七樂康人參與到這些公益行動中來,這種溫暖會不斷延續。”石振洋表示。

七樂康也一直希望對於醫患大群體的關懷,也能延續到七樂康人這個小群體上。在七樂康內部,推崇的是扁平化的管理方式,比起一個規矩森嚴的公司,更像一個大家庭。

在七樂康剛剛成立,只有幾十個人的時候,就經常組織家庭之間的聚會,提高認同感、凝聚力。隨著公司的壯大,更是設置了“政委體系”,為的就是把最初時候的“家文化”一直延續下去、滲透到每一位員工。

石振洋說,只有我們這個團體內部是溫暖的,才能把溫暖帶給更多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