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疊加多重優勢 怎不脫穎而出

佛教文化厚重 民俗風情濃郁 自然風光旖旎

華嚴小鎮作為新開發的民俗旅遊新生態園區, 其旅遊專案的構建目標是根據園區內現有林木景觀自然資源和構築物情況,

擬建成三大核心功能區, 即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養老產業園區、觀光生態採摘園區。 結合佛教禪修文化、養生文化, 著力打造以禪茶文化、登山健身、觀光攝影、休閒度假、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生態採摘、旅遊住宿、素齋餐飲、書畫展覽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園區。

華嚴小鎮, 對於北京人來說並不一定非常熟悉。 但要說到潭柘寺, 可以說無人不知, 華嚴小鎮與充滿禪韻的潭柘寺比鄰。 桃果成熟之際, 或約三兩好友, 或舉家出動, 到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觀光採摘園大展身手, 櫻桃、杏、桑葚, 統統收入囊中, 渴了餓了有農家院, 也有飯店;不想走了, 可以住酒店, 第二天爬爬山, 走走溝溝壑壑。

這, 是目前的華嚴小鎮。

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觀光採摘園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潭柘寺鎮北部, 管坨南麓, 緊鄰佛教聖地潭柘寺, 面積約一千餘畝, 海拔250-427米, 溝谷縱橫, 林果資源豐富, 有櫻桃園、棗園、梨園、李園。 其自然生態環境優美, 交通便利。

經營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觀光採摘園的華嚴小鎮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位於蓮花峰南麓,

與“華嚴洞遺址”相鄰, 合作社因此命名。 相傳唐朝武則天時期華嚴和尚在此洞中修行並複建潭柘寺, 之後香火旺盛。 此處地域優勢獨特, 環境幽雅, 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 北有坐落于寶珠峰南麓的千年古刹潭柘寺, 西有天門山森林景區, 東有定都峰、廣慧寺, 南有待開發的潭柘文旅金融古鎮。 其所處地理位置與所擁自然資源使其具備了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綜合性生態園區 迎全域旅遊大機遇

現在的觀光採摘園是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經過多年的努力才成為今天的模樣。 最初, 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魏守財帶領二十幾個兄弟由建築業轉型到休閒餐廳,

當時收了一個養殖場, 要做養殖業嗎?魏守財搖頭, 要有新思路, 做不一樣的事。 於是, 養的羊、豬、雞都供給了自己開的餐廳, 自己種菜, 做生態餐廳。 牲畜家禽的糞便用來漚肥, 再用於種植, 形成迴圈經濟。 後來, 引來投資, 規模和經營範圍都擴大了, 需要人, 就用當地人。 有礦山關停的剩餘勞動力, 也有村裡人。 華嚴小鎮旅遊項目緊鄰潭柘寺鎮南辛房村、平原村、賈溝村, 園區內工作人員80%來自周邊三村。 旅遊搞起來了, 人氣旺了, 當地農民建農家院, 賣當地山貨, 人們手頭比以前寬裕了。

隨著公司實力不斷增強, 租來的地片越來越大, 華嚴洞也在地片內, 有人提出為什麼不把旅遊上升一個高度呢?華嚴小鎮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在5月26日由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市委員會、中國報社、中共北京市門頭溝區委宣傳部主辦的“2017北京全域旅遊暨特色小鎮發展高峰論壇”上, 一直非常低調的魏守財, 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 才接受了幾分鐘採訪。 他透露, 華嚴小鎮旅遊項目園區的構建目標是:根據園區內現有林木景觀自然資源和構築物情況, 擬建成三大核心功能區, 即: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養老產業園區、觀光生態採摘園區。 依託禪茶苑為主要經營場所, 改造現有建築結構和佈局, 豐富果樹品種, 改造部分景觀, 完善配套設施, 結合佛教禪修文化、養生文化、硨磲文化、生態旅遊、觀光度假等元素, 定期舉辦禪茶文化論壇、攝影比賽、名家筆會、登山健身、採摘文化節等活動。著力打造以吉祥、快樂、健康為主題,以茶禪文化、登山旅遊、觀光攝影、休閒度假、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生態採摘、旅遊住宿、素齋餐飲、書畫展覽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園區,從而帶動潭柘寺周邊旅遊業深層次發展。

這些規劃恰恰跟目前的全域旅遊大背景相吻合。

2015年1月19日,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旅遊要從 “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把“全域旅遊”概念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隨後國家旅遊局下發了《關於開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通知》,在一定行政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深度發展和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旅遊業帶動乃至於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當旅遊供給結構性改革遇到全域旅遊需求,旅遊目的地的全域、全要素的旅遊供給側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巨大的發展機會。因此全域旅遊是對國民旅遊訴求的滿足。

隨著休假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國民消費與出行能力的迅速提升,散客自由行已經並將進一步成為主導旅遊形式,遊客不再滿足于對景區景點的按圖索驥,而是希望在廣大城鄉內開展深度探訪體驗。這要求旅遊業打通空間界限,打造覆蓋全域的旅遊產品體系,提供全域均質化的旅遊設施和服務。在“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新時期政策導向下,全域旅遊已經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新常態”。而北京華嚴小鎮旅遊專案的開展正是此背景下對門頭溝區全域旅遊的有力補充。

重生態修復 滿足旅遊新需求

有資料顯示,國際休閒度假旅遊所占比率達到55%,休閒度假和鄉村旅遊在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發展迅速。2015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8016美元,超過了世界旅遊組織提出的衡量休閒度假需求能否急劇增長的人均GDP門檻(3000美元),表明我國已進入休閒度假旅遊消費需求的全面擴張期。休閒度假、專項體驗旅遊等參與性較強的旅遊作為旅遊業發展的新的趨勢和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

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相應的城市規模拓展、城市人口增加,為北京市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場。北京市也宣導以民俗風情、田園風光等鄉村資源為依託,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精品。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市周邊地區憑藉地處大城市周邊這一天然的地理區位優勢,依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資源環境、自然風光、鄉土人情,吸引了大量的旅遊觀光遊客。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接待國內旅遊總人數2.69億人次,同比增長4.4%;國內旅遊總收入4320.3億元,增長8.1%。其中北京市農業觀光園共1328個,比上年增加27個,民俗旅遊接待戶1.6萬戶,增加240戶。觀光民俗游走出上年經營低谷,全年接待遊客404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7%;實現營業收入39.2億元,增長8.3%。北京市本地居民出遊率較高,特別是以農家樂、親子、燒烤、垂釣、露營為主題的郊區旅遊已經成為常規性消費,結伴出遊是最主要的出遊方式。

再看門頭溝。2015年,門頭溝區全年接待國內遊客30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8.8億元,比上年增長5.6%。門頭溝區委區政府完成了潭戒景區整體修復,推出定都峰等一批新景區及精品旅遊村。全年經營觀光園為66個,民俗旅遊農戶1079戶,共接待遊客118.9萬人次,其中觀光園接待遊客43.6萬人次,民俗旅遊接待遊客75.3萬人次;共實現旅遊收入1.1億元,其中觀光園實現收入4672.6萬元,民俗旅遊實現收入6527.2萬元。

《北京市門頭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06-2020年)中提到基於門頭溝區“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關閉所有煤礦和非煤礦山企業,大力培育新興替代產業,加快發展以旅遊業為主導的綠色產業體系,充分利用閒置和低效利用的工礦用地和農村居民點用地,通過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旅遊業發展提供建設用地,保證重點旅遊項目的建設需求。

《門頭溝區潭柘寺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06-2020年)中更是明確了到2020年,潭柘寺鎮退化土地、廢棄礦山得到明顯治理,以宗教文化和休閒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華嚴小鎮旅遊項目正是對門頭溝區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以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為綠色產業,對區域土地進行開發利用。

以旅遊文化休閒為主導 打造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是出現在中共中央2017年一號檔中的一個新詞,在此背景下,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提出打造“華嚴田園綜合體”的設想。

在“2017北京全域旅遊暨特色小鎮發展高峰論壇”上,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副總經理桓立夫透露了華嚴小鎮旅遊項目總體定位:依託潭柘寺,以禪修養生、文化體驗、養心悟性為核心,以華嚴洞遺址和現有農果觀光採摘園區為基礎,將佛學文化體驗、休閒農業體驗、養生度假體驗與當地民俗、特色飲食相結合,以旅遊文化休閒產業為主導,以旅遊扶貧生態修復為示範,打造集佛學文化養心、生態採摘養身等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實現食物保障功能、就業收入功能、原料供給功能、旅遊休閒功能、生態保育功能和文化傳統功能等六大功能。六大功能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最終達到養神、養生之目的,讓暫居的養神者恢復精神和體力,讓久駐的養生者頤養生命、增強體質,享受田園風光。

通過文化體驗旅遊與休閒農業產業相結合,帶動農業休閒、生態餐飲、養生度假等相關產業集聚發展,利用好自然山水環境,積極探索以旅遊文化休閒產業為主導的農旅發展模式,以旅遊扶貧生態修復為示範,有效解決就業,增加當地農民收入。

將現有人文與自然景觀融于一體,重修“華嚴洞”,再興古佛道場,對接佛教文化傳承,體現佛教聖地精髓,並以現有建築物、自然人文、交通狀況、區域優勢和環境優勢,通過總體空間佈局系統的規劃把“華嚴田園綜合體”打造成京西旅遊、養生度假新高度、新亮點。

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了華嚴小鎮旅遊專案旅遊資源特色,歸納出五大亮點。

其一,以田園風光、林地景觀等構成的鄉村旅遊亮點。華嚴小鎮旅遊專案規劃區內林草野花錯落分佈,景色迷人,使遊客不僅可以前來鄉村娛樂、鄉村度假、感受田園風光的同時參與到休閒農業的樂趣,共同構成規劃區鄉村旅遊一大特色。

其二,以佛教文化、鄉村文化等構成的多樣化人文資源亮點。規劃區不僅生態環境優美,而且人文旅遊資源也豐富多樣。佛教禮拜文化、休閒農業文化、生態文化、遺址文化等在規劃區內都有多處體現。特別是以華嚴洞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櫻桃園等鄉村田園風光和淳樸的民風民俗為代表的鄉村文化、以各類瓜果園為代表的農業文化最有亮點。

其三,以影背牆風格和北京四合院的民居建築亮點。規劃區內民居建築風格多以老北京時期為主,建築風格具有地方特色,開發潛力大,改造難度小、投資少、便於操作。

其四,以山、溝、洞、臺地為主的立體化生態資源亮點。規劃區內蓮花峰山形奇特,地形豐富,以臺地、溝穀為主,便於遊客景觀欣賞,華嚴洞、狐仙洞分佈于規劃區半山腰。由山、溝穀、臺地、洞穴、林地、田野所構成的立體化生態體系環境優美迷人。

其五,以林果園為特色的產業亮點。規劃區以農業為主,林果資源豐富,櫻桃園、棗園、梨園、李園等農業示範園更是初具規模,進行觀光農業開發有著堅實的基礎。

優勢明顯 亮點突出 旅遊項目脫穎而出

門頭溝區地處北京西部山區,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優良革命傳統的老區。區內以潭戒兩寺為主的禪修文化及眾多傳統古村落構成的民俗文化為核心,是首都地區首選的禪修目的地。潭柘寺鎮鎮域內更是集聚了潭柘寺、平原民俗村及趙家台民俗村等優勢旅遊資源,可謂是門頭溝區旅遊的縮影,以“皇城佛境·養生潭柘”為主題。潭柘寺作為首都範圍內最著名的佛教場所,受限於文物保護,目前僅作為佛教文化展示的場所,對於廣大遊客的旅遊休閒需求無法滿足。

華嚴小鎮旅遊專案位於門頭溝區生態環境修復區,旅遊開發中注重對山體、廢棄礦山等環境的生態治理與修復,既是對門頭溝生態修復工程的補充,也是門頭溝生態文化走廊重要組成部分。

華嚴小鎮專案所在的潭柘寺鎮雖有一定量的鄉村旅遊開發專案,但總體上以鄉村民俗類為主,資源上不如華嚴小鎮豐富,林果規模不及華嚴小鎮,且特色不夠突出,與潭柘寺的關聯度不夠。

華嚴小鎮旅遊專案規劃區周邊同質旅遊資源較多,尤其是在鄉村旅遊資源、民俗體驗資源等方面幾近相同,但是華嚴小鎮旅遊項目相比周邊旅遊資源優勢明顯,亮點突出。華嚴小鎮旅遊項目找准了自身旅遊特色,以宗教文化為核心,以民俗文化為抓手,結合生態文化建設浪潮,動態掌握新型旅遊業態資訊,尋找科學的旅遊發展方向,從周邊眾多知名景區中脫穎而出。

後記:

作為華嚴小鎮旅遊項目的實施方,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一直非常低調,總經理魏守財更是一再強調:“我們就是踏踏實實做事。為當地老百姓做點實事,為解決就業貢獻一點力量,把這片山區改造成適合大家休閒旅遊區就是我們的最大心願,至於在媒體上宣傳揚名的事情,還是儘量不要做。”

記者迂回採訪了合作社的相關負責人和相關中層,他們一致說,魏總心大、肚量大,多難的事都難不倒他。在整個華嚴小鎮設計規劃建設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無數的困難,他從來沒有氣餒,而是一個一個設法解決,有了難題基本都是自己在扛。找資金、請專家、溝通政府、協調村民,沒有一件事是他不操心的。他就是這麼帶著大家一路走來,越走越好。但隨著事業的逐步拓展,需要更多的政策、資金、技術支援。只有這樣,華嚴小鎮才能逐步做大,才能逐步實現做出旅遊品牌並做大做強的初衷,真正造福一方。本報記者 高泓娟/文 王超/攝

定期舉辦禪茶文化論壇、攝影比賽、名家筆會、登山健身、採摘文化節等活動。著力打造以吉祥、快樂、健康為主題,以茶禪文化、登山旅遊、觀光攝影、休閒度假、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生態採摘、旅遊住宿、素齋餐飲、書畫展覽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園區,從而帶動潭柘寺周邊旅遊業深層次發展。

這些規劃恰恰跟目前的全域旅遊大背景相吻合。

2015年1月19日,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旅遊要從 “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把“全域旅遊”概念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隨後國家旅遊局下發了《關於開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通知》,在一定行政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主導產業,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深度發展和社會共同參與,通過旅遊業帶動乃至於統領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旅遊發展理念和模式。當旅遊供給結構性改革遇到全域旅遊需求,旅遊目的地的全域、全要素的旅遊供給側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巨大的發展機會。因此全域旅遊是對國民旅遊訴求的滿足。

隨著休假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國民消費與出行能力的迅速提升,散客自由行已經並將進一步成為主導旅遊形式,遊客不再滿足于對景區景點的按圖索驥,而是希望在廣大城鄉內開展深度探訪體驗。這要求旅遊業打通空間界限,打造覆蓋全域的旅遊產品體系,提供全域均質化的旅遊設施和服務。在“建設美麗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新時期政策導向下,全域旅遊已經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新常態”。而北京華嚴小鎮旅遊專案的開展正是此背景下對門頭溝區全域旅遊的有力補充。

重生態修復 滿足旅遊新需求

有資料顯示,國際休閒度假旅遊所占比率達到55%,休閒度假和鄉村旅遊在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發展迅速。2015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8016美元,超過了世界旅遊組織提出的衡量休閒度假需求能否急劇增長的人均GDP門檻(3000美元),表明我國已進入休閒度假旅遊消費需求的全面擴張期。休閒度假、專項體驗旅遊等參與性較強的旅遊作為旅遊業發展的新的趨勢和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市場需求。

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相應的城市規模拓展、城市人口增加,為北京市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場。北京市也宣導以民俗風情、田園風光等鄉村資源為依託,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精品。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市周邊地區憑藉地處大城市周邊這一天然的地理區位優勢,依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資源環境、自然風光、鄉土人情,吸引了大量的旅遊觀光遊客。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接待國內旅遊總人數2.69億人次,同比增長4.4%;國內旅遊總收入4320.3億元,增長8.1%。其中北京市農業觀光園共1328個,比上年增加27個,民俗旅遊接待戶1.6萬戶,增加240戶。觀光民俗游走出上年經營低谷,全年接待遊客404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7%;實現營業收入39.2億元,增長8.3%。北京市本地居民出遊率較高,特別是以農家樂、親子、燒烤、垂釣、露營為主題的郊區旅遊已經成為常規性消費,結伴出遊是最主要的出遊方式。

再看門頭溝。2015年,門頭溝區全年接待國內遊客30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8.8億元,比上年增長5.6%。門頭溝區委區政府完成了潭戒景區整體修復,推出定都峰等一批新景區及精品旅遊村。全年經營觀光園為66個,民俗旅遊農戶1079戶,共接待遊客118.9萬人次,其中觀光園接待遊客43.6萬人次,民俗旅遊接待遊客75.3萬人次;共實現旅遊收入1.1億元,其中觀光園實現收入4672.6萬元,民俗旅遊實現收入6527.2萬元。

《北京市門頭溝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06-2020年)中提到基於門頭溝區“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的戰略調整,關閉所有煤礦和非煤礦山企業,大力培育新興替代產業,加快發展以旅遊業為主導的綠色產業體系,充分利用閒置和低效利用的工礦用地和農村居民點用地,通過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旅遊業發展提供建設用地,保證重點旅遊項目的建設需求。

《門頭溝區潭柘寺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2006-2020年)中更是明確了到2020年,潭柘寺鎮退化土地、廢棄礦山得到明顯治理,以宗教文化和休閒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華嚴小鎮旅遊項目正是對門頭溝區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以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為綠色產業,對區域土地進行開發利用。

以旅遊文化休閒為主導 打造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是出現在中共中央2017年一號檔中的一個新詞,在此背景下,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提出打造“華嚴田園綜合體”的設想。

在“2017北京全域旅遊暨特色小鎮發展高峰論壇”上,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副總經理桓立夫透露了華嚴小鎮旅遊項目總體定位:依託潭柘寺,以禪修養生、文化體驗、養心悟性為核心,以華嚴洞遺址和現有農果觀光採摘園區為基礎,將佛學文化體驗、休閒農業體驗、養生度假體驗與當地民俗、特色飲食相結合,以旅遊文化休閒產業為主導,以旅遊扶貧生態修復為示範,打造集佛學文化養心、生態採摘養身等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實現食物保障功能、就業收入功能、原料供給功能、旅遊休閒功能、生態保育功能和文化傳統功能等六大功能。六大功能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最終達到養神、養生之目的,讓暫居的養神者恢復精神和體力,讓久駐的養生者頤養生命、增強體質,享受田園風光。

通過文化體驗旅遊與休閒農業產業相結合,帶動農業休閒、生態餐飲、養生度假等相關產業集聚發展,利用好自然山水環境,積極探索以旅遊文化休閒產業為主導的農旅發展模式,以旅遊扶貧生態修復為示範,有效解決就業,增加當地農民收入。

將現有人文與自然景觀融于一體,重修“華嚴洞”,再興古佛道場,對接佛教文化傳承,體現佛教聖地精髓,並以現有建築物、自然人文、交通狀況、區域優勢和環境優勢,通過總體空間佈局系統的規劃把“華嚴田園綜合體”打造成京西旅遊、養生度假新高度、新亮點。

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了華嚴小鎮旅遊專案旅遊資源特色,歸納出五大亮點。

其一,以田園風光、林地景觀等構成的鄉村旅遊亮點。華嚴小鎮旅遊專案規劃區內林草野花錯落分佈,景色迷人,使遊客不僅可以前來鄉村娛樂、鄉村度假、感受田園風光的同時參與到休閒農業的樂趣,共同構成規劃區鄉村旅遊一大特色。

其二,以佛教文化、鄉村文化等構成的多樣化人文資源亮點。規劃區不僅生態環境優美,而且人文旅遊資源也豐富多樣。佛教禮拜文化、休閒農業文化、生態文化、遺址文化等在規劃區內都有多處體現。特別是以華嚴洞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櫻桃園等鄉村田園風光和淳樸的民風民俗為代表的鄉村文化、以各類瓜果園為代表的農業文化最有亮點。

其三,以影背牆風格和北京四合院的民居建築亮點。規劃區內民居建築風格多以老北京時期為主,建築風格具有地方特色,開發潛力大,改造難度小、投資少、便於操作。

其四,以山、溝、洞、臺地為主的立體化生態資源亮點。規劃區內蓮花峰山形奇特,地形豐富,以臺地、溝穀為主,便於遊客景觀欣賞,華嚴洞、狐仙洞分佈于規劃區半山腰。由山、溝穀、臺地、洞穴、林地、田野所構成的立體化生態體系環境優美迷人。

其五,以林果園為特色的產業亮點。規劃區以農業為主,林果資源豐富,櫻桃園、棗園、梨園、李園等農業示範園更是初具規模,進行觀光農業開發有著堅實的基礎。

優勢明顯 亮點突出 旅遊項目脫穎而出

門頭溝區地處北京西部山區,是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和優良革命傳統的老區。區內以潭戒兩寺為主的禪修文化及眾多傳統古村落構成的民俗文化為核心,是首都地區首選的禪修目的地。潭柘寺鎮鎮域內更是集聚了潭柘寺、平原民俗村及趙家台民俗村等優勢旅遊資源,可謂是門頭溝區旅遊的縮影,以“皇城佛境·養生潭柘”為主題。潭柘寺作為首都範圍內最著名的佛教場所,受限於文物保護,目前僅作為佛教文化展示的場所,對於廣大遊客的旅遊休閒需求無法滿足。

華嚴小鎮旅遊專案位於門頭溝區生態環境修復區,旅遊開發中注重對山體、廢棄礦山等環境的生態治理與修復,既是對門頭溝生態修復工程的補充,也是門頭溝生態文化走廊重要組成部分。

華嚴小鎮專案所在的潭柘寺鎮雖有一定量的鄉村旅遊開發專案,但總體上以鄉村民俗類為主,資源上不如華嚴小鎮豐富,林果規模不及華嚴小鎮,且特色不夠突出,與潭柘寺的關聯度不夠。

華嚴小鎮旅遊專案規劃區周邊同質旅遊資源較多,尤其是在鄉村旅遊資源、民俗體驗資源等方面幾近相同,但是華嚴小鎮旅遊項目相比周邊旅遊資源優勢明顯,亮點突出。華嚴小鎮旅遊項目找准了自身旅遊特色,以宗教文化為核心,以民俗文化為抓手,結合生態文化建設浪潮,動態掌握新型旅遊業態資訊,尋找科學的旅遊發展方向,從周邊眾多知名景區中脫穎而出。

後記:

作為華嚴小鎮旅遊項目的實施方,北京華嚴小鎮民俗旅遊專業合作社一直非常低調,總經理魏守財更是一再強調:“我們就是踏踏實實做事。為當地老百姓做點實事,為解決就業貢獻一點力量,把這片山區改造成適合大家休閒旅遊區就是我們的最大心願,至於在媒體上宣傳揚名的事情,還是儘量不要做。”

記者迂回採訪了合作社的相關負責人和相關中層,他們一致說,魏總心大、肚量大,多難的事都難不倒他。在整個華嚴小鎮設計規劃建設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無數的困難,他從來沒有氣餒,而是一個一個設法解決,有了難題基本都是自己在扛。找資金、請專家、溝通政府、協調村民,沒有一件事是他不操心的。他就是這麼帶著大家一路走來,越走越好。但隨著事業的逐步拓展,需要更多的政策、資金、技術支援。只有這樣,華嚴小鎮才能逐步做大,才能逐步實現做出旅遊品牌並做大做強的初衷,真正造福一方。本報記者 高泓娟/文 王超/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