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謳歌MDX混動首試:三電機加持,這下真是科技感爆棚

撰文、攝影:馮晞帆@新車評

先糾正一個誤區, 別把謳歌當成日本品牌, 正確理解應該是由日本人建立的美國品牌。 謳歌不僅在美國生產,

銷量也主要由美國來貢獻, 日本本土壓根就沒有這個品牌。 換言之, 謳歌車型是專門針對美國人設計的。 當然啦, 近期針對中國的CDX和TLX加長版就屬於後話了。 弄清這點後, 很多原來想不懂猜不透的問題, 就會迎刃而解。 例如謳歌外觀為何那麼粗獷, 內飾為何那麼敦實, 巡航舒適性為何那麼好……

先說這個MDX的2017款究竟是怎麼回事。 它還是原來的第三代車型, 屬於改款的範疇。 最顯著就是換了新的家族式格柵, 沒錯, 就是CDX上的那種式樣。 雖然改動僅限於此, 但由於在關鍵部位動手, 所以辨識度很高,

就像去整容隆鼻一樣, 頓時像變了另一個人。 這台車改動的關鍵還是在內部, 從原來3.5L V6, 變成“3.0L+7速雙離合+三電機”的動力。 三電機看著覺得暈?不怕, 我慢慢解釋給大家聽。

謳歌這次很劍走偏鋒, MDX算是謳歌在中國銷量頂樑柱之一, 竟然全系換上認知度很低的混合動力。

一方面是排量稅, 另一方面是嚴苛且帶處罰性的油耗法規。 這套混動系統的驅動主體是3.0L V6發動機, 負責傳動的是7速雙離合, 一台小電機內置於變速箱內, 輔助前軸的驅動。 大家不免會問, 那麼另外兩台電機呢?其實它們是用來以電動的方式, 達成原來Sh-AWD四驅功能。 後軸兩台電機可以各自輸出不同扭矩, 主要功效是在轉彎時增加外側後輪扭矩, 從而產生一個輔助攻彎的力矩, 使得車輛擁有更強的彎道性能。 不同於3.5L車型的是, 這種電機解決方案, 可以省去原來複雜的傳動機構。

雖然同樣名為Sport Hybrid, 但MDX這副混動系統, 跟雅閣混動上那套, 在取向上可謂南轅北轍。 在MDX上, 發動機唱絕對的主角, 電機只是個輔助角色, 整個駕駛特性跟汽油車差異相對小, 儀錶盤上依然保留轉速表就能說明這點。 尤其是超車的時候, 變速箱的存在感很強, 加速會有降擋蓄力這個過程。 反觀很多混動車, 由於有電機的削峰填穀, 開起來會模糊了變速箱的存在。 或者這樣來理解吧, 你把它當成汽油車來開就對了, 前軸那台電機就當加了個“速馬力”來給你提升動力吧。

或許是雙離合沒調得盡善盡美,使得油門踏板的“分級感”也比較強,大概像分了四級,每踩一級,車子便往前沖一段。至於油門在級和級之間那段過渡時,動力不太隨踏板的加深而增加。一句話概括,就是動力和踏板深度之間的比例感一般。在三電機的協同下,MDX混動0-100km/h加速的官方時間為7.6秒,跟之前3.5L處於一個水平線。超車爬頭能力毋庸置疑,但開起來還是原來3.5L更加酣暢,尤其是踏板比例感更加好。車迷或許會懷念純汽油的版本,但對於實際買家來說,入門價降到69.8萬無疑更為吸引。而且在混動系統的“宏觀調控”下,MDX的工信部綜合油耗也從10.2L/100km,跌到7.9L/100km。

在換了混動之後,轉向手感也發生了變化,比我之前開的3.5L版本,明顯變得電子。尤其是轉動過程中,輕重變化變得很不自然。作為一台“美國車”,MDX在舒適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去到謳歌,就別再拿本田的隔音出來說事了,MDX的靜音絕對是水準之上。底盤濾震的特性,跟同為“美國車”的斯巴魯傲虎,有幾分相似之處。懸掛沒有一味去求軟,而是傾向于把路熨平,不讓車身有太多晃動。剛上手,會覺得底盤不算特別舒服,打上來的衝擊不是特別柔和。但經歷長途之後,發現這種求穩,比一味求軟而左搖右晃的風格,更加能經得住推敲,至少我長途在後排睡覺時不容易被驚醒。

MDX的Sh-AWD雖變成了電子形式,但整台車日常操控感覺,跟老款類似。我之前在觀點中,說過MDX開起來像軌道坦克。裡面包含兩層意思,坦克代表入彎前,這台車給人的重沉感。可是在入彎後保持適當油門,整台車又會像咬著軌道那樣,很貼服地轉過去。其實謳歌早期廣告很形象地形容出這種駕駛感,廣告裡一台MDX在轉彎,彎道的路面自動翹起,幫助MDX轉彎(點此觀看)。廣告語是:你有兩種選擇,一是換條道路,二是換一輛MDX。我覺得這條廣告的精彩程度,不亞于當年雷克薩斯LS400的酒杯廣告。

內飾嘛,依然是謳歌的老問題。說得直白點,就是看起來太敦實。用料確實沒得說,座椅和方向盤皮革手感做得相當細膩。只不過整體拼起來之後,缺少像雷克薩斯、奧迪、賓士等品牌那種精緻感。還是那句,謳歌是個美國品牌,車廂的口味也是比較美式。之前謳歌哪怕是進口車,也會將儀錶上的按鍵漢化,現在則變回英文。雖然漢化能便於年紀較大的用戶去操作,但很多人覺得有違和感,而且某些按鍵的叫法也比較莫名其妙,例如切換動力模式的按鍵叫“綜合動力”。

換擋機構跟雅閣混動類似,捨棄機械擋杆,變成純按鍵操作。林肯也是用按鍵來換擋,相比來說,本田這個設計得更加有心思。顯然謳歌/本田這個機構,有考慮到盲操,用不同形狀來區分按鍵。尤其是R擋,被藏在N擋下方,可以避免誤觸。而且往後扣的操作方式,也相當直觀,跟動力切換方向一致。另外,D擋也被設計成圓形。在停車時,很需要在D擋和R擋之間切換,而這兩個按鍵從手感上被有效區隔出來,上手後很容易做到快速地變換。

後排配備的影音系統,依然是上個年代的操作方式。先不說觸屏這些,從遙控器按鍵到操作方式,跟家裡DVD機差不多(假如你家裡還有的話……),需要慢慢去揣摩如何操作。總之,這是以老思維去做的多媒體系統,跟現在ios、安卓系統的使用習慣格格不入。

MDX提供第三排,別看這台車尺寸那麼大,其實第三排空間對於成人來說,只能應付短途需求。作為豪華車,第二排座椅只需一個按鍵,就能自動完成折疊,留出空間進出第三排。不過第三排座椅往地板折疊,依然需要手動。

總結:我是美國,不是日本車

眼前這台車,需要用正確的姿勢去認知它。首先這是台“美國車”,若拿日本車眼光去看它,你心中會有十萬個為什麼。再者,儘管這是混合動力,但駕駛起來,整個性格更接近于汽油車。電機雖有存在感,但角色是秘書,而不是副老總。論駕駛,我更喜歡以前3.5L的酣暢淋漓,以及更真切的轉向手感。可是不能忽略的是,混動系統使MDX售價再往下壓,長距離巡航也一如既往的舒適。綜上所述,我們給予謳歌MDX混動“值得推薦+”的評價。

【新車評網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油耗是同尺寸的低水準;長途巡航舒適性高;轉彎姿態穩妥;

主要短板:內飾設計過於老實;踏板不夠線性;轉向阻尼不自然。

【新車評網推薦等級】

前軸那台電機就當加了個“速馬力”來給你提升動力吧。

或許是雙離合沒調得盡善盡美,使得油門踏板的“分級感”也比較強,大概像分了四級,每踩一級,車子便往前沖一段。至於油門在級和級之間那段過渡時,動力不太隨踏板的加深而增加。一句話概括,就是動力和踏板深度之間的比例感一般。在三電機的協同下,MDX混動0-100km/h加速的官方時間為7.6秒,跟之前3.5L處於一個水平線。超車爬頭能力毋庸置疑,但開起來還是原來3.5L更加酣暢,尤其是踏板比例感更加好。車迷或許會懷念純汽油的版本,但對於實際買家來說,入門價降到69.8萬無疑更為吸引。而且在混動系統的“宏觀調控”下,MDX的工信部綜合油耗也從10.2L/100km,跌到7.9L/100km。

在換了混動之後,轉向手感也發生了變化,比我之前開的3.5L版本,明顯變得電子。尤其是轉動過程中,輕重變化變得很不自然。作為一台“美國車”,MDX在舒適性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去到謳歌,就別再拿本田的隔音出來說事了,MDX的靜音絕對是水準之上。底盤濾震的特性,跟同為“美國車”的斯巴魯傲虎,有幾分相似之處。懸掛沒有一味去求軟,而是傾向于把路熨平,不讓車身有太多晃動。剛上手,會覺得底盤不算特別舒服,打上來的衝擊不是特別柔和。但經歷長途之後,發現這種求穩,比一味求軟而左搖右晃的風格,更加能經得住推敲,至少我長途在後排睡覺時不容易被驚醒。

MDX的Sh-AWD雖變成了電子形式,但整台車日常操控感覺,跟老款類似。我之前在觀點中,說過MDX開起來像軌道坦克。裡面包含兩層意思,坦克代表入彎前,這台車給人的重沉感。可是在入彎後保持適當油門,整台車又會像咬著軌道那樣,很貼服地轉過去。其實謳歌早期廣告很形象地形容出這種駕駛感,廣告裡一台MDX在轉彎,彎道的路面自動翹起,幫助MDX轉彎(點此觀看)。廣告語是:你有兩種選擇,一是換條道路,二是換一輛MDX。我覺得這條廣告的精彩程度,不亞于當年雷克薩斯LS400的酒杯廣告。

內飾嘛,依然是謳歌的老問題。說得直白點,就是看起來太敦實。用料確實沒得說,座椅和方向盤皮革手感做得相當細膩。只不過整體拼起來之後,缺少像雷克薩斯、奧迪、賓士等品牌那種精緻感。還是那句,謳歌是個美國品牌,車廂的口味也是比較美式。之前謳歌哪怕是進口車,也會將儀錶上的按鍵漢化,現在則變回英文。雖然漢化能便於年紀較大的用戶去操作,但很多人覺得有違和感,而且某些按鍵的叫法也比較莫名其妙,例如切換動力模式的按鍵叫“綜合動力”。

換擋機構跟雅閣混動類似,捨棄機械擋杆,變成純按鍵操作。林肯也是用按鍵來換擋,相比來說,本田這個設計得更加有心思。顯然謳歌/本田這個機構,有考慮到盲操,用不同形狀來區分按鍵。尤其是R擋,被藏在N擋下方,可以避免誤觸。而且往後扣的操作方式,也相當直觀,跟動力切換方向一致。另外,D擋也被設計成圓形。在停車時,很需要在D擋和R擋之間切換,而這兩個按鍵從手感上被有效區隔出來,上手後很容易做到快速地變換。

後排配備的影音系統,依然是上個年代的操作方式。先不說觸屏這些,從遙控器按鍵到操作方式,跟家裡DVD機差不多(假如你家裡還有的話……),需要慢慢去揣摩如何操作。總之,這是以老思維去做的多媒體系統,跟現在ios、安卓系統的使用習慣格格不入。

MDX提供第三排,別看這台車尺寸那麼大,其實第三排空間對於成人來說,只能應付短途需求。作為豪華車,第二排座椅只需一個按鍵,就能自動完成折疊,留出空間進出第三排。不過第三排座椅往地板折疊,依然需要手動。

總結:我是美國,不是日本車

眼前這台車,需要用正確的姿勢去認知它。首先這是台“美國車”,若拿日本車眼光去看它,你心中會有十萬個為什麼。再者,儘管這是混合動力,但駕駛起來,整個性格更接近于汽油車。電機雖有存在感,但角色是秘書,而不是副老總。論駕駛,我更喜歡以前3.5L的酣暢淋漓,以及更真切的轉向手感。可是不能忽略的是,混動系統使MDX售價再往下壓,長距離巡航也一如既往的舒適。綜上所述,我們給予謳歌MDX混動“值得推薦+”的評價。

【新車評網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油耗是同尺寸的低水準;長途巡航舒適性高;轉彎姿態穩妥;

主要短板:內飾設計過於老實;踏板不夠線性;轉向阻尼不自然。

【新車評網推薦等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