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5年我的獲得感丨觀鳥家庭的飛鳥之戀 見證更多鳥類棲息

沈尤一家, 是名副其實的“觀鳥家庭”。

從成都玉林南路13號院進入, 走20米右拐, 越來越安靜。 道路盡頭是幢老樓, 爬山虎粘滿外牆, 院子裡鬱鬱蔥蔥,

盡是草木的芬芳。

從2棟3單元上樓, 就會看見成都觀鳥會的“門牌”——一張畫有小鳥的海報。

這個環保組織的“掌舵人”叫沈尤, 42歲, 自稱“鳥人”。 2005年, 開始真正與鳥接觸, 並把愛好變成工作。 12年下來, 他由觀鳥而識鳥, 識鳥而愛鳥, 愛鳥而護鳥, 到為生態保護奔走。

和沈尤的生態保護軌跡共生長的, 是四川提出的綠色發展新理念。 作為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 過去5年, 無論是在藍天、碧水、淨土還是在濕地、林地保護等方面, 都取得了不俗成績。 飛行的鳥類, 正是拉開了這樣一張生態的大網。

沈尤參加成都平原重要濕地調查。

異地千里 “觀鳥夫妻”結下良緣

與沈尤同齡的人, 都羡慕他的生活方式。 “解綁”前, 他是通訊公司副經理, 過著朝九晚六的生活。 那時, 觀鳥只是一個愛好。 2002年, 他發現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中國網站上有觀鳥專區後, 常常混跡於此, 看“大神”們拍攝的鳥類, 學習觀鳥常識。 由此在論壇裡認識了一位元來自武漢的“鳥癡”, 格桑梅朵。

成都和武漢, 相距1100多公里。 這並未阻礙兩人的關係,

他們談戀愛的方式就是觀鳥。 背著幾十塊錢的裝備, 兩人走遍了成都和武漢周邊的山野。 觀賞、辨認、記錄、拍照, 談論起鳥時, 他們都很亢奮。 “鳥類的各種眼神, 或溫和或兇猛, 或放空或炯炯有神, 每種眼神都能讀出很多內容。 ”婚後, 格桑梅朵從武漢移居成都。 起初, 在浣花溪公園、川大望江校區、成都植物園, 這對“觀鳥夫妻”拿著工具書, 一個個看:麻雀、烏鴉、金胸歌鴝、白眉鶇。 慢慢地, 他們走出成都, 到廣漢鴨子河、崇州白塔湖、彭山仙女山。

鵲鴨。

獵隼。 (圖由沈尤提供)

鍾情山野

與鳥兒互相欣賞一生

沈尤心裡,

有著這樣一幅畫面:城市綠意盎然, 鳥兒佇立在枝頭, 展翅俯身, 從碧波蕩漾的湖水裡叼起小魚, 又飛回枝頭。 “這就是個活的生態鏈, 畫面越多, 生態越好。 ”

2005年, 夾雜在愛好與工作中的沈尤辭職了, 和妻子以及另外一位朋友註冊了成都觀鳥會。 起初, 沈尤帶同伴外出觀鳥時, 很多村民都覺得他們是測繪員。 得知是在觀鳥, 總會露出吃驚的表情:“看雀兒?雀兒有啥子好看的?”

在他們的影響下, 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進來。 10人、20人、70人。 集結的種子, 慢慢壯大, 隨著觀鳥會更多活動推廣, 成都的觀鳥愛好者很快超過千人, 也完成了從興趣愛好到對鳥類生態價值重新認識的轉變。 “我們要學會在自然界中研究它們, 尊重它們, 保護它們, 在互相欣賞中度過完美的一生。 ”

近年來,四川提出綠色發展理念,這道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變得更加鬱鬱蔥蔥。今年1月,由成都觀鳥會等發起並組織的“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在成都、德陽、眉山等市的14個區縣同步進行。本次調查共記錄水鳥5目8科34種,占成都平原現記錄121種水鳥的28.1%,占成都平原現記錄越冬水鳥種類的50%。其中,全球數量不到千隻的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在成都多地“小爆發”式出現。

生態假期 感受廣闊的生態空間

今年春節,沈尤和妻子帶著8歲的兒子去了海南。這是一家人的“生態假期”。出發前,夫妻倆就詳細規劃了行程:紅樹林生態知識瞭解、海洋生物探尋、古村落認知、觀察鳥類。

在沈尤看來,他們已經從一對“鳥夫妻”升級為“鳥家庭”。雖然兒子還是觀鳥“門外漢”,這並不影響什麼,“孩子的興趣點有很多,視角也不一樣,並非一定要讓他學什麼喜歡什麼,而是給他環境。”

在沈尤的觀鳥路上,四川的生態環境也在發生變化。據他統計,2005年四川記錄鳥類655種,去年達到近700種。“雖然可能是之前沒被發現,但生態環境的變化也是重要因素。”再看成都,10年來,成都通過水環境治理、城市綠道、環城生態區建設,讓綠地率、濕地率得以提升,提供了更適宜的棲息環境。

對於下一個五年,沈尤一家也有期待。讓綠水青山長在,呼吸到更清潔的空氣,喝到更乾淨的水,感受到更廣闊的生態空間。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殷航

近年來,四川提出綠色發展理念,這道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變得更加鬱鬱蔥蔥。今年1月,由成都觀鳥會等發起並組織的“成都平原越冬水鳥同步調查”在成都、德陽、眉山等市的14個區縣同步進行。本次調查共記錄水鳥5目8科34種,占成都平原現記錄121種水鳥的28.1%,占成都平原現記錄越冬水鳥種類的50%。其中,全球數量不到千隻的極危鳥類青頭潛鴨,在成都多地“小爆發”式出現。

生態假期 感受廣闊的生態空間

今年春節,沈尤和妻子帶著8歲的兒子去了海南。這是一家人的“生態假期”。出發前,夫妻倆就詳細規劃了行程:紅樹林生態知識瞭解、海洋生物探尋、古村落認知、觀察鳥類。

在沈尤看來,他們已經從一對“鳥夫妻”升級為“鳥家庭”。雖然兒子還是觀鳥“門外漢”,這並不影響什麼,“孩子的興趣點有很多,視角也不一樣,並非一定要讓他學什麼喜歡什麼,而是給他環境。”

在沈尤的觀鳥路上,四川的生態環境也在發生變化。據他統計,2005年四川記錄鳥類655種,去年達到近700種。“雖然可能是之前沒被發現,但生態環境的變化也是重要因素。”再看成都,10年來,成都通過水環境治理、城市綠道、環城生態區建設,讓綠地率、濕地率得以提升,提供了更適宜的棲息環境。

對於下一個五年,沈尤一家也有期待。讓綠水青山長在,呼吸到更清潔的空氣,喝到更乾淨的水,感受到更廣闊的生態空間。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殷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