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湖南一家五代守護,這把賀龍軍刀背後有什麼歷史秘密?

文: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章清清 通訊員 鄧永松

長90.5釐米, 寬12.8釐米, 重1.42公斤, 青銅加鋼材質, 刀柄龍頭雕飾活靈活現, 刀尖雖有鏽跡, 卻不減鋒利寒光。 5月22日, 沅陵村民陳定祥5代人珍藏的這把“賀老總”軍刀, 時隔80多年後, 重新回到賀龍元帥女兒賀捷生將軍手中。 在沅陵舉行的贈送儀式上, 將軍睹物思人, 難掩激動, 緊緊抱住陳家第5代珍藏人陳飛, 哽咽地說:“感謝你們一家, 感謝沅陵人民!”

1935年11月, 賀龍元帥帶領紅二、六軍團北上長征, 21日至24日突破沅水防線, 在沅陵清浪鄉八方村橋梓坪會合, 駐紮4天, 打富濟貧, 整訓部隊, 宣傳黨的抗日政策, 留下許多送物、送馬的感人的故事和紅軍標語。

當時, 司令部設貧民陳定祥家中, 賀龍夫婦的大女兒賀捷生剛出生不到一個月, 因條件艱苦, 母女營養跟不上, 陳定祥找來一隻老母雞宰了燉給夫人吃。 臨走時, 賀龍要付錢, 陳定祥堅決不收,

賀龍便把隨身佩戴的一把指揮刀留下做紀念。

“再窮不能打刀主意, 好好保管, 要當傳家寶!”臨終前, 陳定祥再三叮囑兒孫。 就這樣, 陳家5代信守承諾。 今年4月, 沅陵徵集紅色革命文物, 紀念紅軍長征。 陳飛主動將刀捐贈給縣政府, 揭開軍刀背後秘密。

沅陵是革命老區, 賀龍與沅陵結緣很深, 故事數不勝數。 早年他在沅陵開展革命活動, 北伐期間, 組織沅陵群眾龍舟賽。

“一踏上沅陵這塊土地, 就覺得特別親切!”今年83歲的賀捷生將軍, 不忘沅陵人民, 之前為宣傳沅陵, 推動沅陵交通建設, 盡心出力。 她在回贈陳家對聯中這樣寫到:“魚水深情終生不忘, 紅色基因世代傳承”。

這次沅陵之行, 賀捷生帶兒子不僅探訪父親賀龍元帥當年戰鬥過的地方, 她還給愛人李振軍政委曾經就讀的沅陵一中捐資10萬元, 支持老區發展教育, 培養革命後代。

“沅陵67萬人民永遠記住‘賀老總’, 繼承和發揚好紅軍精神, 一定不忘初心, 為了老百姓脫貧, 過上好日子, 走好沅陵發展新長征之路!”沅陵縣委書記欽代壽在與賀捷生將軍交談時深情表示。

小編: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