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3歲起就該做家務?這張“兒童家務年齡表”在家長圈火了~

一張“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在家長圈火了, 這張表來自一篇名為《兒童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捨不得用孩子才害了他》的文章, 作者認為, 想要孩子成為精英, 做家務是必不可少的。 還列出了各種調查研究資料……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 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相比, 就業率為15:1, 收入比後者高20%, 而且婚姻更幸福。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顯示, 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 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孩子做家務跟成績、就業、婚姻都掛鉤?家長們半信半疑。

最引起爭議的是其中一張“家務年齡表”, 提倡家長應從孩子3歲開始, 就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做家務。

作者認為, 3-4歲的學前階段, 爸爸媽媽應該像做遊戲般引導孩子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比如丟垃圾、收拾玩具、獨立刷牙、學習疊衣服鋪床、擺桌子、擦灰、選擇自己要穿的衣服等。

而4-7歲幼稚園階段, 爸爸媽媽可以邀請孩子與自己一起合作做家務。 比如做菜時, 讓孩子一同清洗瓜果蔬菜, 飯前請孩子擺好碗筷、飯後幫忙收拾餐桌;家長洗衣服時, 孩子可以提前按顏色把要洗的衣服分類、在家長幫助下洗小手帕小內褲;孩子還要學會獨立穿衣服, 收拾小書包, 將用完的毛巾、牙刷放整齊。

6-8歲的孩子, 要獨立整理衣服、書包、穿戴, 獨立上學, 還要學會每週打掃一次房間, 飯後收拾碗筷, 並放入水槽。

7-9歲的孩子,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基礎家務以外, 可以開始接觸電器,

學習使用電飯煲、微波爐、吸塵器等。

8-10歲的孩子, 應該更多參與到家庭計畫的制定中, 比如學會寫採購清單、和爸媽一起做出行計畫、幫助媽媽進行大掃除、將衣服分類放入洗衣機。 還要守住自己的小天地, 學會煮飯和做簡單的菜來喂飽自己。

這份詳盡的“家務年齡表”, 孩子們真的做得到嗎?昨天, 我們採訪了杭州的學生、家長和老師。

孩子最擅長做的家務是掃地

對於孩子做家務, 幾乎所有的老師都非常贊同。 有些學校甚至把做家務寫進“家校聯繫本”, 專門有一項是孩子做了什麼家務, 可以填寫一下, 或者做沒做家務,在括弧裡打個勾。

這所學校的老師介紹到,綜合孩子們每天的回復,孩子們有的在家照顧弟弟妹妹,有的洗碗、盛飯、擺筷子等,都是做起來比較快捷的家務。

“堅持讓孩子做家務,是因為孩子的生活習慣會遷移到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好的孩子,學習主動性上也優於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因為他們思維上很被動,事情一直有人幫著做,這種思維遷移到學習上,會不主動思考答案,不想思考。”一位十多年教齡的小學班主任說,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覺得生活就是生活,不會影響學習。

另一位小學老師說,孩子一二年級養成生活習慣很重要,甚至在生活習慣和知識學習的比較中,低年級孩子先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重要。因為某個知識點落下了,還可以補上來,但一個壞習慣養成了,可能要花上數倍的精力,才能改過來。

制定孩子生活時間表

一位媽媽說,她的雙胞胎小孩,今年五周歲,上幼稚園中班。看到這張“家務表”,她一句話道出不少家長的心聲:“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家長不讓他們做。”

就拿“家務表”中對4-7歲孩子要求的“獨立穿衣”這一項來說,要是讓孩子自己穿,他們可能玩玩鬧鬧、磨磨蹭蹭半小時還沒穿完。這時候家長只能妥協,直接幫孩子穿完省事。

“我家寶寶其實對清洗瓜果蔬菜很感興趣,可是一洗起來就把水劈裡啪啦甩一地,反而給我們添了麻煩。”

還有一位9歲男生的爸爸,看完9項8-10歲需要學會的家務後搖搖頭說,自家孩子可能只能做到兩條。“我們是不會讓孩子輕易接觸電源的,連在廚房燒個水,都不會讓孩子隨便進去。”

一位二年級女生的媽媽,最近正在給孩子制定“生活安排表”,除了上下學和作業安排,其中還有不少家務安排。比如早起上學前,先去拿報紙;飯前拿碗、擺放筷子;周日大掃除,整理一下書桌、衣櫃和床鋪等;假期裡自己洗衣服。

這位媽媽說:“我重視女兒做家務,這是對責任心的最好培養。家庭是一個人所在的第一個團隊,要知道在家裡,不是所有人都圍著自己轉,大家都在為家庭服務。”

採訪中,也有家長提到,做家務給予孩子錢物等獎勵。有位元爸爸表示不贊成,“為家人服務是開心幸福的事情,不應該牽涉經濟利益。”

或者做沒做家務,在括弧裡打個勾。

這所學校的老師介紹到,綜合孩子們每天的回復,孩子們有的在家照顧弟弟妹妹,有的洗碗、盛飯、擺筷子等,都是做起來比較快捷的家務。

“堅持讓孩子做家務,是因為孩子的生活習慣會遷移到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好的孩子,學習主動性上也優於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因為他們思維上很被動,事情一直有人幫著做,這種思維遷移到學習上,會不主動思考答案,不想思考。”一位十多年教齡的小學班主任說,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覺得生活就是生活,不會影響學習。

另一位小學老師說,孩子一二年級養成生活習慣很重要,甚至在生活習慣和知識學習的比較中,低年級孩子先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最重要。因為某個知識點落下了,還可以補上來,但一個壞習慣養成了,可能要花上數倍的精力,才能改過來。

制定孩子生活時間表

一位媽媽說,她的雙胞胎小孩,今年五周歲,上幼稚園中班。看到這張“家務表”,她一句話道出不少家長的心聲:“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家長不讓他們做。”

就拿“家務表”中對4-7歲孩子要求的“獨立穿衣”這一項來說,要是讓孩子自己穿,他們可能玩玩鬧鬧、磨磨蹭蹭半小時還沒穿完。這時候家長只能妥協,直接幫孩子穿完省事。

“我家寶寶其實對清洗瓜果蔬菜很感興趣,可是一洗起來就把水劈裡啪啦甩一地,反而給我們添了麻煩。”

還有一位9歲男生的爸爸,看完9項8-10歲需要學會的家務後搖搖頭說,自家孩子可能只能做到兩條。“我們是不會讓孩子輕易接觸電源的,連在廚房燒個水,都不會讓孩子隨便進去。”

一位二年級女生的媽媽,最近正在給孩子制定“生活安排表”,除了上下學和作業安排,其中還有不少家務安排。比如早起上學前,先去拿報紙;飯前拿碗、擺放筷子;周日大掃除,整理一下書桌、衣櫃和床鋪等;假期裡自己洗衣服。

這位媽媽說:“我重視女兒做家務,這是對責任心的最好培養。家庭是一個人所在的第一個團隊,要知道在家裡,不是所有人都圍著自己轉,大家都在為家庭服務。”

採訪中,也有家長提到,做家務給予孩子錢物等獎勵。有位元爸爸表示不贊成,“為家人服務是開心幸福的事情,不應該牽涉經濟利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