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國每次侵略中國前,這個國家一定要倒大黴

中國是亞洲文明古國, 有著幾千年的光輝歷史, 然而在東邊有個隔海相望的彈丸島國, 國土不大卻很囂張, 總想在老虎嘴裡拔牙。 中國和日本有過很多次戰爭, 然而有個很奇怪的現象, 只要日本想對中國有動作, 總會先拿這個國家練練手.

中日第一次戰爭要追溯到唐朝, 白江口之戰是唐軍給日本上的最好一課, 讓日本乖巧了八百年。 可是這場仗並沒有在日本本土打, 更沒有在大唐國土上上演, 戰場卻在協力廠商朝鮮。 事情大概情況就是日本入侵朝鮮, 干預朝鮮內政, 導致朝鮮半島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

而朝鮮當時是唐朝的附屬國, 作為宗主國的大唐是有權力有義務出面的。 在唐高宗的屢次勸說下, 日本根本聽不進去, 幫助百濟攻打新羅, 高句麗也是幫兇, 但就憑這些蝦兵蟹將的烏合之眾, 唐朝還是不放在眼裡的。 高宗是個有雄心的皇帝, 小打不如大打, 打服一個百濟不如打服整個朝鮮半島, 派大將蘇定方帶13萬大軍出征百濟, 留守百濟的唐軍將領劉仁軌也投入戰爭, 和蘇定方兩面夾擊。 在白江口和日軍開戰, 結果唐軍每戰必勝, 摧枯拉朽般解決日軍和百濟軍, 整個戰爭沒有任何懸念, 日軍被打的不成人樣, 龜縮回本土。 就這一戰讓日本害怕了幾百年, 直到豐成秀吉這個狂人出現。 如果這次唐朝不出兵朝鮮,
讓日本人佔領朝鮮, 肯定是要有更大動作的, 入侵大唐才是他的目的。

萬曆援朝戰爭, 繼上次白江口之戰後日本派人到中國學習, 並且規規矩矩, 就連虛弱的南宋日本還是非常尊敬的, 從來沒我乘人之危來騷擾的勇氣和信心。 然而豐成秀吉這個梟雄自認為學了中國幾百年, 是時候用戰爭來試一試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了。 萬曆十三年(1585年), 日本入侵朝鮮, 來勢洶洶, 其目的不言而喻。 日本為這次計畫準備了很多年, 包括軍糧儲備, 兵源動員, 戰船修造, 武器的大量製造, 雖然他劍指朝鮮, 但背後的鬼把戲豈能瞞得過中國?同樣朝鮮是大明附屬國, 向明朝求救是朝鮮唯一選擇, 萬曆二十年, 大明派李如松帶兵進入朝鮮,

不用多說, 肯定要和豐臣秀吉見面, 中日戰爭不可避免。 這場戰爭歷經七年, 最終中國保住了朝鮮, 日本兵敗退出朝鮮。

前兩次中國都勝利了, 保住了附屬國朝鮮, 但這一次情況不妙。 甲午戰爭, 其原因和以前也差不多, 好戰的日本又一次盯上了朝鮮, 作為宗主國的清朝還是義不容辭的幫助朝鮮。 1894年(甲午年), 中國和日本有交手了, 目的還是為保住朝鮮不被日本佔領。 可是此時的中國已經不再是往日的大唐和大明瞭, 滿清處於晚期, 就像是一個得了癌症的大胖子, 表面看挺高達嚇人的, 但沒有什麼真本事了, 在拼光了號稱世界第三海軍的北洋水師後, 清朝失敗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最終清朝低頭認錯, 賠地賠錢, 朝鮮更是沒保住,

這個做了上千年的附屬國終於被別人占去了。

從歷史上的這些次中日戰爭可以看出, 日本想要動中國就必須先動朝鮮, 反過來說就是日本每一次動朝鮮, 背後必定是想動中國。 只有把日本按在朝鮮一頓痛打才能解決後顧之憂, 就像唐朝和明朝,

清朝本來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 但自身已經不具備這個能力了, 所以被日本強加了藉口欺負一番, 二戰時中國更是沒有精力去顧及朝鮮, 才造成被淩辱十幾年的後果。

日本之所以先解決朝鮮是有他的目的, 就是通過朝鮮這座橋連接中日, 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 占了朝鮮還能得到物資補充, 包括糧食、兵源、礦產、木材等物資;能將朝鮮當做基地, 進可攻退可守, 一旦拿下朝鮮也就意味著朝鮮不再是中國的附屬國, 在朝鮮為所欲為中國沒有權利干涉;通過陸地要比走海路保險, 除非中國確實沒有防禦能力了, 就算二戰開始階段日本還是不敢輕易從海路入侵中國, 幾次大會戰都在南方;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朝鮮半島的人沒有骨氣, 只要有人打一下他就慫了,反過來還要幫助侵略他的人,佔領了這地方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財富,入侵它國又多了籌碼!

只要有人打一下他就慫了,反過來還要幫助侵略他的人,佔領了這地方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財富,入侵它國又多了籌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