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走路,我為什麼不能上學”

5月29日11時,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欒新平和醫護人員為葉爾麥克做手術檢查。

新疆晨報訊用手摸摸自己的臉、自己拿麵包吃,

這些常人可以隨意做出的動作, 對於吉爾吉斯斯坦的10歲男孩葉爾麥克來說卻是一種奢望, 患有腦癱的他四肢肌張力過高, 雙手從來沒能放到胸前過。 如今, 這個男孩的願望在烏魯木齊實現了, 第一次手術後不到三個月, 他就能自己拿著麵包送到嘴裡。

5月29日11時, 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手術室外, 來自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斯凱克市的再米熱等待兒子葉爾麥克的手術, 隔著幾道門的手術室裡, 該院副院長欒新平正在對葉爾麥克進行“右側頸動脈外膜剝脫術”, 而兩個多月前, 欒新平已經為葉爾麥克進行了“左側頸動脈外膜剝脫術”。

再米熱通過翻譯告訴新疆晨報記者, 十年前, 她產下一對龍鳳胎, 這個本該充滿歡欣的家庭卻蒙上了陰影。

女兒活潑可愛, 但兒子在6個月時還不能爬行,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女兒已經走進了學校, 兒子因為四肢肌張力過高, 不能行走, 時常流口水,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兒子不能自己坐, 不能自己吃飯、上廁所, 兩條胳膊都僵硬地蜷縮在身後, 我們想扳到胸前都扳不動。 為了照顧兒子, 我辭去工作, 僅靠丈夫一人工作養活這個家庭。 ”再米熱說, “看著妹妹上學了, 他卻整天躺在床上, 他常常問我‘媽媽, 我為什麼不能走路, 我為什麼不能上學’, 我聽了特別心疼。 ”

十年間, 夫妻倆一直在給孩子尋找治療方法, 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 但因為吉爾吉斯斯坦的醫院並沒有針對腦性癱瘓兒童的手術治療,

其康復效果也不是很明顯。

“以前聽人說過烏魯木齊有醫院專門治療這種病, 但是距離太遠了, 我們都沒想過要來這裡治療。 ”再米熱說, 大約半年前, 她聽說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州國立醫院與中國的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開展跨境遠端醫療會診, 就帶著兒子去了醫院。 通過遠端建議轉診, 再米熱充滿期待地帶著兒子來到新疆。

3月9日, 葉爾麥克的左側頸動脈外膜剝脫術手術非常成功。 術後, 再米熱發現兒子的右手活動流暢多了, 居然可以自己擺動到胸前, 甚至能拿起麵包了。 “住院期間, 我見過病房有和兒子一樣的孩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後, 基本和普通人一樣了, 我充滿希望, 所以再次帶著兒子來做手術。 ”再米熱說。

為了這一次的手術, 兩國相關部門都做了努力, 開闢了綠色通道。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不僅為他們聯繫簽證等事務, 還專車接送, 並解決吃飯和住宿問題。

該院副院長欒新平說, 通過第一次手術, 患兒一側的肌張力減低, 上肢下肢的活動較好, 手術效果明顯。 後期還需通過多次手術, 再經過康復訓練, 孩子將有可能下地走路, 有生活自理能力, 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

據瞭解, 為完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醫療服務中心建設的中期任務,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去年8月與吉爾吉斯斯坦兩家醫院簽署跨境遠端醫療服務合作協定, 通過跨境遠端醫療服務平臺, 開展跨境遠端醫療會診業務, 惠及中亞等周邊國家患者。

目前遠端會診完成線上130多例, 實現線下轉診30多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