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執拗不聽話?耐心呵護2-4歲寶寶的秩序敏感期

小寶一歲11個月“脾氣”越來越大, 媽媽和奶奶一起帶她出門, 如果媽媽背著兩個包, 奶奶抱著她, 她會很著急的喊:“奶奶包!給奶奶!媽媽背媽媽包!”她不允許任何規則的破壞。

每個人只允許佩戴、使用自己的物品, 不可以交叉。

早晨起床必須先換衣服, 再上廁所, 不換衣服堅決不坐馬桶。 在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堅決不上廁所, 因為那不是自己家裡的坐便器, 她絕不坐。

吃飯的時候, 必須用自己的勺子, 必須自己動手吃, 如果你餵飯, 她會吐出來, 再自己用勺子舀一勺吃。 如果勺子不是她的那一把, 她會毫不留情的扔到地上。

出門說好要抱他, 你還往前走, 她一氣之下扭頭就向後跑, 因為你破壞了規則。

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一般而言, 孩子從出生到兩歲, 隨著認知的發展, 言語以及行為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積累, 秩序敏感期也正是在這個階段出現。

2-4歲是寶寶秩序敏感期形成的重要時期。

孩子們在建構內在秩序的同時, 對於外在的秩序也非常敏感, 一般會對場所、順序、所有物、約定和習慣等方面有要求。 我們會感覺忽然孩子變得執拗不聽話了。 如果孩子突然無理取鬧, 哭喊著"不是這樣, 應該那樣"的時候, 家長有必要停下來想一想, 今天的情況與平時有什麼不同:

這是不是陌生的場所?

是時間緊家長匆忙做事情的順序與平時不一樣?

家裡面是不是物品更換了地方?

沒有經過寶寶同意整理了他的玩具?

如果孩子的哭鬧因為這些原因, 這說明孩子處在秩序敏感期了。

孩子的秩序, 家長需要遵守嗎?

1、秩序是生命的需要, 處於敏感期的孩子獲得秩序感的滿足時, 會感覺安全和快樂, 對於幼兒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孩子能養成良好的秩序感, 將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他們也會將物品擺放有序, 做事條理清楚, 這些都是讓他們受益終生的習慣。

2、秩序敏感期也是孩子思維、自我意識以及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期, 孩子在秩序感上的敏感表現,

是孩子認識客觀事物以及相互關係的內在要求的外化, 孩子通過"我要做", "我要自己做", "我不"來表達對環境的認識, 對事物的理解以及自我的態度。

面對"較真"的寶寶, 家長常常感到很無奈, 順從了寶寶的意願, 是不是溺愛?會不會慣壞了孩子?"威逼利誘"讓孩子遵從有哪些影響?

秩序敏感期往往是和執拗期聯繫在一起的, 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具有不可逆性, 常常讓家長感到無奈。 那麼, 2-4歲尊重孩子這一生命現象是首要的, 家長所要做的就是:

1、放慢速度, 耐心觀察和傾聽孩子。

2、成人自身也要秩序化。

如果家長能給孩子積極的理解和適當的滿足, 首先會幫助孩子緩解成長焦慮, 讓孩子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將來會比較樂觀、熱情、積極。

其次是説明孩子更好地認識事物及事物之間的關係, 自己和環境的關係等, 這對孩子未來瞭解規則、認識社會、適應社會非常重要。

小寶秩序感太強怎麼應對?

所謂孩子秩序感太強, 可能有兩種情況, 一是敏感期時間長, 比如4歲以後還很"執拗",二是2-4歲期間秩序感近乎苛刻,事物的位置和做事程式要求嚴謹。家長對這些情況要引起重視,可從幾個方面調整。首先是檢查父母和教養人有沒有做事過於追求完美,對環境整潔要求過高,如果有,要適當調整。其次是關注孩子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水準,加強她和同齡孩子的交往及戶外活動,促進孩子對不同環境、不同人的不同秩序的認識。

比如4歲以後還很"執拗",二是2-4歲期間秩序感近乎苛刻,事物的位置和做事程式要求嚴謹。家長對這些情況要引起重視,可從幾個方面調整。首先是檢查父母和教養人有沒有做事過於追求完美,對環境整潔要求過高,如果有,要適當調整。其次是關注孩子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水準,加強她和同齡孩子的交往及戶外活動,促進孩子對不同環境、不同人的不同秩序的認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