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報紙的標題,甩出當今標題黨好幾條街……

民國的老報人們對標題製作非常重視,

有不少神來之筆, 不僅幽默風趣,

而且辛辣有力,

其功力之深厚絕對甩出當今的標題黨好幾條街。

“何省長昨日去岳麓山掃他媽的墓”

上世紀30年代,

何應欽任湖南省代省長時,

有一年清明節曾去嶽麓山掃墓。

當時據官方要求,

各報必須及時配發新聞,

指令標題為《何省長昨日去岳麓山掃其母之墓》。

不料, 翌日某報卻把標題改為《何省長昨日去岳麓山掃他媽的墓》。

雖然字數、題意與原標題毫無二致,

且更加通俗易懂,

但“他媽的”三個字卻又是一句國罵,

因此, 這一語雙關的妙題令當事人啼笑皆非,

而廣大讀者也忍俊不禁。

“豐子愷畫畫不要臉”

也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天早晨,

豐子愷翻開上海的“新聞報”,

一篇題為《豐子愷畫畫不要臉》的文章赫然入目。

他不禁大吃一驚,

心想:自己素來與人無冤無仇,

何以對他這樣破口大駡?因而怒不可遏。

待他看完全文, 卻發出了會心的微笑。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有人在針對豐先生的《鄉村學校的音樂課》一畫進行評論,

畫中的孩子們一個個張大了嘴巴,

跟著拉二胡的先生唱歌。

雖然畫面上的人物沒有眼睛和鼻子,

但讀者從他們揚著頭,

張著嘴的神態中,

仍能體會到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正沉浸于全身心地投入唱歌而帶來的歡樂之中。

劉繼興考證,

亞洲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

曾這樣稱讚過豐子愷的這種畫法:

“用寥寥幾筆, 寫出人物個性。

臉上沒有眼睛,

我們可以看出他在看什麼;

沒有耳朵, 可以看出他在聽什麼,

高度藝術所表現的境地, 就是這樣。 ”

這篇題為《豐子愷畫畫不要臉》的文章

說出了豐子愷畫畫的特點:

人物臉部雖然沒有眼睛鼻子,

卻維妙維肖。

豐老很賞識這篇品評他畫作的文章。

事過三十多年,

他還清楚記得文章發表的年月和作者的名字。

“物價容易把人拋, 薄了燒餅, 瘦了油條”

國民黨政府陪都重慶,

物價暴漲、產品偷工減料,

連燒餅、油條也紛紛漲價。

《新民報》編輯程大千將

一條物價飛漲的新聞框了一個花邊,

仿宋詞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擬了一條標題:“物價容易把人拋,

薄了燒餅, 瘦了油條”。

見報後, 讀者紛紛叫絕。

“餘漢無謀 吳鐵失城 曾養離甫”

日軍在大亞灣登陸,

廣東省主席吳鐵城, 廣州市長曾養甫,

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均不戰而逃,

廣州淪陷。

香港某報憤慨地將失地事件與

三人名字巧妙地嵌在標題之中,

即成:“余漢無謀 吳鐵失城 曾養離甫”

此嵌名標題諷刺辛辣,

使國民黨軍政要員的投降嘴臉暴露無餘。

“公教人員不是東西——是東西也應當漲價!”

1947年, 金元劵大貶值, 民不聊生,

工薪階層苦不堪言。

武漢《大剛報》曾在頭版頭條刊出大字標題:

公教人員不是東西(主), 是東西也應當漲價!(副)——標題以詼諧幽默的口氣,

為廣大公教人員的生存發出了一聲呐喊。

“《袁世凱》要查禁 , 《蔣主席》必須讀”

1947年5月8日,

《文匯報》把國民黨政府查禁《竊國大盜袁世凱》

一書和四川省府務會議決定購買《偉大的蔣主席》

一書分配給機關公務員這兩條出版消息合在一起編發,

加了一條這樣的標題:

《袁世凱》要查禁;《蔣主席》必須讀

從字面上查(當時國民黨的新聞檢查很嚴),

查不出什麼傾向來,

但加上這兩行標題,互相映襯,

讀者一看就明白了,

這就叫“綿裡藏針”的鬥爭藝術。

“匪首賀龍昨又被活捉槍斃”

解放戰爭時期,

湖南、湖北一帶的國民黨報紙

常刊登賀龍已被活捉槍斃的消息。

一次,某日報紙又受命刊登這一“新聞”。

原標題為“匪首賀龍昨被活捉槍斃”。

一位編輯實在無奈,

便在編排時有意

在“被”字的前面加了個“又”字,

出報時,變成“匪首賀龍昨又被活捉槍斃”。

僅僅一個“又”字,使謠言不攻自破。

“馬歇爾歇馬,華萊士來華”

1948年,

美國駐中國特使馬歇爾奉命回國,

被派到南京接替馬歇爾職務的是華萊士。

當時南京某大報紙以《馬歇爾歇馬華萊士來華》作標題報導了這條新聞。

此標題運用“回文”手法,

正讀反讀都一樣,巧妙至極,

至今為報界稱道。

更多

一書分配給機關公務員這兩條出版消息合在一起編發,

加了一條這樣的標題:

《袁世凱》要查禁;《蔣主席》必須讀

從字面上查(當時國民黨的新聞檢查很嚴),

查不出什麼傾向來,

但加上這兩行標題,互相映襯,

讀者一看就明白了,

這就叫“綿裡藏針”的鬥爭藝術。

“匪首賀龍昨又被活捉槍斃”

解放戰爭時期,

湖南、湖北一帶的國民黨報紙

常刊登賀龍已被活捉槍斃的消息。

一次,某日報紙又受命刊登這一“新聞”。

原標題為“匪首賀龍昨被活捉槍斃”。

一位編輯實在無奈,

便在編排時有意

在“被”字的前面加了個“又”字,

出報時,變成“匪首賀龍昨又被活捉槍斃”。

僅僅一個“又”字,使謠言不攻自破。

“馬歇爾歇馬,華萊士來華”

1948年,

美國駐中國特使馬歇爾奉命回國,

被派到南京接替馬歇爾職務的是華萊士。

當時南京某大報紙以《馬歇爾歇馬華萊士來華》作標題報導了這條新聞。

此標題運用“回文”手法,

正讀反讀都一樣,巧妙至極,

至今為報界稱道。

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