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求你了,別再偷看我的日記和手機了!

在成長的過程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有一些不想告訴爸媽的“秘密”, 很多家長覺得, 孩子有秘密, 就是和自己不親近了, 瞞著自己幹壞事了, 所以想盡辦法去窺探, 當知道孩子秘密後又一通指責批評。 這樣做, 其實是在摧毀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將孩子越推越遠。 面對孩子的“秘密”, 粑粑麻麻們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的秘密從哪裡來?

3歲之前:沒有秘密。

3歲之前, 孩子一直活在與父母等撫養者依賴、共生的世界裡, 總是把自己與別人的想法、體驗混在一起。 他們尚未建立“自我”, 因而也沒有秘密可言。

3~4歲:孩子的秘密萌芽。

在3歲左右, 孩子開始明確意識到自我和客觀世界的分離, 逐漸學會用“我”來稱呼自己。 他能意識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 而其他人卻並不知情, “這 是只屬於我的東西”, 於是孩子的秘密出現了, 這是一個全新的天地,

是他的內心世界。 當然, 這時的孩子對於要保守秘密還是公開秘密毫無意識。

4~5歲:感受秘密。

這個時候, 孩子開始隱約感覺到秘密的含義, 但依然不瞭解它真正的內涵和本質, 所以, 只能說孩子發現了自己的內心世界, 僅此而已。 如果問一個5歲的孩子什麼叫做秘密, 他可能回答, “我已經告訴別人好多秘密了。 ”可見, 他還根本沒有辦法保密。

學齡期:為秘密困惑。

大部分6歲的孩子會為該不該把秘密說出去而發愁。 尤其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願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觸的時候, 他學會了“陽奉陰違”, 由此產生了“見 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 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獨立, 通過保留孩子的秘密而獲得獨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

他又會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內疚。

青春期:守衛秘密。

進入青春期後, 隨著獨立自主的意識迅速提升, 孩子心靈的空間仿佛一下子被打開似的, 孩子的秘密的內容發生了變化而且範圍逐漸擴大。 他們要更廣更多地接 觸社會和人生, 於是開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來隱藏屬於個人的秘密。 比如不少孩子開始轉向記日記, 在日記中傾吐自己的“秘密”。 同時, 他們已經意識到要為他人 保守秘密, 這表明他已經逐漸具備責任感。

孩子為什麼隱瞞秘密?

孩子有了“秘密”, 卻總是瞞著家長。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聽聽孩子們怎麼說的:

暫時保密, 給大人驚喜

安安(5歲, 男):每次我用在故事或電視裡學來的方法, 故意不把“心裡話”告訴爸爸媽媽。 等到過一陣子才說, 有時看到他們開心和驚訝的樣子, 我就覺得很好玩。

分析:孩子的這類行為其實是為了給家長一個驚喜而暫時保密, 並且想以成人的驚訝換取心理的愉悅, 具有良好動機。 家長應瞭解孩子的這種心理, 不可煩躁惱怒。

不顧阻撓, 暗地行事

娜娜(7歲, 女):父母總對我說很多事情不要做, 可是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喜歡做那些事情的。 所以, 我只好偷偷地嘗試, 不想讓他們知道。

分析:這體現了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發現後, 應以民主的態度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給她一定的活動自由。

害怕批評和嘲笑

凱凱(6歲, 男):放學回家後, 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不斷練習體操動作。 因為我想順利通過篩選, 成為六一兒童節體操比賽的隊員。 不過, 爸爸媽媽對我很沒信心, 所以我不想讓他們知道。 雖然他們很好奇我每天在搞什麼名堂, 但我總說:“什麼都沒幹。 ”

分析:這說明孩子不願暴露缺點, 而在維護“自尊”。 家長應多肯定孩子的進步, 耐心幫助他, 不要對孩子提過高要求, 更不要諷刺挖苦他。

隱瞞過錯,保護自我

肖嘯(5歲,男):昨天我玩爸爸的牙刷,不小心掉到馬桶裡了,我不敢告訴爸爸,用水把牙刷沖了一下後放好了。哈哈,他沒有發現。

分析:為了逃避懲罰,孩子通常會隱瞞一些事實。原因多是家長過分嚴厲。家長平時對孩子應理解、寬容,心平氣和,耐心說服,教育孩子勇於認錯。

性格內向,少言寡語

覃芹(8歲,女):儘管我總覺得有很多話想說,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有時老師或父母怪我“不坦誠”。這樣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說了,只好把那些話藏在心裡當作孩子的秘密。

分析:內向的孩子往往少言寡語,似乎“心事重重”,這主要與靦腆、羞怯、被動的個性有關。家長應耐心疏導,培養其活潑開朗、樂於交往的良好性格。

孩子的秘密是成長的必須

電視劇《小別離》裡有個場景:海清在打掃女兒房間時,從垃圾桶裡搜出了女兒寫的小說。黃磊勸她把東西放回原處,但海清怒火難耐,她質問剛放學回來的女兒,為什麼要做這種影響學習的無聊事。女兒憤怒吼道:“你憑什麼侵犯我的隱私!”然後一邊哭一邊把小說撕成了碎片。

女兒把爸媽趕出了房間,海清被氣得淚水連連,黃磊卻很冷靜:“孩子的秘密忽然被發現了肯定不開心,咱做父母的應該去尊重孩子。也許孩子有自己的理由。”

晚上,女兒打開房門,看到爸爸正在把自己撕碎的小說一點點粘起來,她感動地哭了出來,並道出了自己的秘密:最好的朋友要出國,她想寫小說讓朋友開心下,並沒有像媽媽說的那樣耽誤學習。

黃磊摟著女兒安慰道:“其實你寫得挺好的,不過以後最好在假期寫,爸爸給你當助理。而且,你能不能不要吼爸媽,我們真的很愛你。”女兒欣然答應。

雖然最後女兒也向海清道了歉,兩人冰釋前嫌,但再也沒有恢復過去的親密女兒做事習慣瞞著媽媽,有什麼心事只會去找爸爸訴說。

近30%的中小學生的日記和信件,被家長偷看過。有些家長甚至理直氣壯:“我們是孩子的監護人,看看他的日記和信件算什麼?”這表明很多家長包括老師並不希望孩子有秘密,而希望孩子的一切行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實上,很多家長忽視了孩子的秘密就是孩子成長的必須。

孩子的秘密意味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對於孩子來說,秘密意味著他自我意識的成長。作為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應該感到高興,這意味著孩子誕生了內心世界,他想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珍視一顆童心的成長,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讓他擁有一份獨自擔承的內心秘密。

孩子的秘密是孩子內心的一種珍貴體驗。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雖然孩子越來越不滿於凡事受父母控制、擺佈的局面,但是成人世界的強大力量又令他們心生恐懼,於是秘密成為孩子作為弱者的一種自我保護形式。這種對自己內心世界獨享的體驗,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個體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孩子的秘密幫助孩子走向獨立和成熟。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向獨立,而擁有個人秘密並能恰當處置是走向獨立的要素。對個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 連,並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擁有秘密是孩子邁向獨立和成熟的必經之路,而沒有秘密的“透明人”是永遠長不大的,有遠見的父母與教師應當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面對孩子的秘密,家長該怎麼做?

演員黃磊曾經接受過一個採訪,被問到會不會翻看女兒的東西,他是這麼回答的:“哪個少女沒有秘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這些秘密是孩子內心最寶貴的財富。孩子的日記本、手機,我絕不會偷看。不用說上鎖,哪怕日記本放在桌上,我也不會看!她有她的人生,要想讓孩子擁有健康的人生,我必須教會她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是不對的,如果自己都做錯了,又怎麼教孩子呢?這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尊重別人,這是我們民族特別缺乏的。”

面對孩子的秘密,家長應該:

☑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隱私,尊重孩子。

☑ 瞭解孩子週邊關係,比如和什麼人交朋友。

☑ 和孩子保持溝通、傾聽。

☑ 如果發現孩子遇到危險,還是不和父母說,那就必須行使監護人的責任和義務。但不到萬不得已,不走這一步。

孩子們的“秘密”是複雜多樣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的有意的,也有無意的。爸爸媽媽們不能簡單地給他們下“對”還是“錯”的結論,應本著尊重、理解的原則,積極探究孩子的心態,因勢利導。作為父母,對於孩子在某些不涉及道德原則的小秘密,大可不必追究,也無須揭穿,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小蝌蚪找媽媽

| 親子 | 教育 | 生活 | 情感 |

免費資源分享,養育問題交流,用愛心耐心陪伴成

隱瞞過錯,保護自我

肖嘯(5歲,男):昨天我玩爸爸的牙刷,不小心掉到馬桶裡了,我不敢告訴爸爸,用水把牙刷沖了一下後放好了。哈哈,他沒有發現。

分析:為了逃避懲罰,孩子通常會隱瞞一些事實。原因多是家長過分嚴厲。家長平時對孩子應理解、寬容,心平氣和,耐心說服,教育孩子勇於認錯。

性格內向,少言寡語

覃芹(8歲,女):儘管我總覺得有很多話想說,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有時老師或父母怪我“不坦誠”。這樣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說了,只好把那些話藏在心裡當作孩子的秘密。

分析:內向的孩子往往少言寡語,似乎“心事重重”,這主要與靦腆、羞怯、被動的個性有關。家長應耐心疏導,培養其活潑開朗、樂於交往的良好性格。

孩子的秘密是成長的必須

電視劇《小別離》裡有個場景:海清在打掃女兒房間時,從垃圾桶裡搜出了女兒寫的小說。黃磊勸她把東西放回原處,但海清怒火難耐,她質問剛放學回來的女兒,為什麼要做這種影響學習的無聊事。女兒憤怒吼道:“你憑什麼侵犯我的隱私!”然後一邊哭一邊把小說撕成了碎片。

女兒把爸媽趕出了房間,海清被氣得淚水連連,黃磊卻很冷靜:“孩子的秘密忽然被發現了肯定不開心,咱做父母的應該去尊重孩子。也許孩子有自己的理由。”

晚上,女兒打開房門,看到爸爸正在把自己撕碎的小說一點點粘起來,她感動地哭了出來,並道出了自己的秘密:最好的朋友要出國,她想寫小說讓朋友開心下,並沒有像媽媽說的那樣耽誤學習。

黃磊摟著女兒安慰道:“其實你寫得挺好的,不過以後最好在假期寫,爸爸給你當助理。而且,你能不能不要吼爸媽,我們真的很愛你。”女兒欣然答應。

雖然最後女兒也向海清道了歉,兩人冰釋前嫌,但再也沒有恢復過去的親密女兒做事習慣瞞著媽媽,有什麼心事只會去找爸爸訴說。

近30%的中小學生的日記和信件,被家長偷看過。有些家長甚至理直氣壯:“我們是孩子的監護人,看看他的日記和信件算什麼?”這表明很多家長包括老師並不希望孩子有秘密,而希望孩子的一切行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實上,很多家長忽視了孩子的秘密就是孩子成長的必須。

孩子的秘密意味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對於孩子來說,秘密意味著他自我意識的成長。作為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應該感到高興,這意味著孩子誕生了內心世界,他想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珍視一顆童心的成長,最好的方法莫過於讓他擁有一份獨自擔承的內心秘密。

孩子的秘密是孩子內心的一種珍貴體驗。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雖然孩子越來越不滿於凡事受父母控制、擺佈的局面,但是成人世界的強大力量又令他們心生恐懼,於是秘密成為孩子作為弱者的一種自我保護形式。這種對自己內心世界獨享的體驗,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個體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孩子的秘密幫助孩子走向獨立和成熟。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向獨立,而擁有個人秘密並能恰當處置是走向獨立的要素。對個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 連,並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擁有秘密是孩子邁向獨立和成熟的必經之路,而沒有秘密的“透明人”是永遠長不大的,有遠見的父母與教師應當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面對孩子的秘密,家長該怎麼做?

演員黃磊曾經接受過一個採訪,被問到會不會翻看女兒的東西,他是這麼回答的:“哪個少女沒有秘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這些秘密是孩子內心最寶貴的財富。孩子的日記本、手機,我絕不會偷看。不用說上鎖,哪怕日記本放在桌上,我也不會看!她有她的人生,要想讓孩子擁有健康的人生,我必須教會她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是不對的,如果自己都做錯了,又怎麼教孩子呢?這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尊重別人,這是我們民族特別缺乏的。”

面對孩子的秘密,家長應該:

☑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和隱私,尊重孩子。

☑ 瞭解孩子週邊關係,比如和什麼人交朋友。

☑ 和孩子保持溝通、傾聽。

☑ 如果發現孩子遇到危險,還是不和父母說,那就必須行使監護人的責任和義務。但不到萬不得已,不走這一步。

孩子們的“秘密”是複雜多樣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的有意的,也有無意的。爸爸媽媽們不能簡單地給他們下“對”還是“錯”的結論,應本著尊重、理解的原則,積極探究孩子的心態,因勢利導。作為父母,對於孩子在某些不涉及道德原則的小秘密,大可不必追究,也無須揭穿,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小蝌蚪找媽媽

| 親子 | 教育 | 生活 | 情感 |

免費資源分享,養育問題交流,用愛心耐心陪伴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