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放完假可以說是條廢狗了,拖延症該怎麼救?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天生就是理性的動物, 據說這種理性的能力把我們和其他動物分開。 而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裡斯

進化心理學認為:人天生就是理性的動物,

據說這種理性的能力把我們和其他動物分開。 而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裡斯多德也發現了這一現象, 並提出了“意志薄弱”這一哲學問題, 即:我們明知道學習對我們有利, 但總不喜歡做, 或是即使勉強學習, 也是拖拖拉拉, 效率低下。 而這種拖延的低效學習, 往往又會對人產生負罪感, 從而惡性循環。

但事實上, 掌握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 將它變成一種生活中的習慣, 保持高效率的學習, 並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下面推薦的幾種方法, 或許能讓你一點點的改變拖延的毛病。

1.養成早起的習慣與獨特的儀式感

早起並不是因為雞湯書上說的, 早起就能夠成功, 而是因為早起能夠訓練意志力與自控力,

形成習慣化的規律生活。 我曾經試過一段時間每天睡到中午自然醒, 結果就是, 精力變得越來越差, 十二點半起床洗漱吃完外賣以後, 打開電腦工作, 到下午三四點又忽忽犯困了, 這時候如果不睡, 做事效率變得越來越低, 如果睡去, 到了晚上, 沒有一兩點又是睡不著的。 一整天下來, 詫異的發現, 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時間竟然只有兩三個小時。

作為一個熬夜多年的夜貓, 我也嘗試過多種方法督促自己早睡, 但是不論是聽純音樂, 還是深呼吸數綿羊, 統統都沒用。 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裡, 我總是忍不住睜開通紅的雙眼, 緩緩摁亮手機。

後來我發現, 真正有用的, 只有早起。 不曾在清晨的陽光裡睜開疲憊雙眼的夜貓,

不足以語人生。 只有當你忍受了多次睡眠不足還要堅持起床的苦痛, 你才能真正明白早睡的幸福。

那麼, 早起需要準備什麼?

一個準時響起的鬧鐘以及一個屬於自己的儀式習慣就夠了。 鬧鐘這點不必多說, 如果你打算 6 點起床, 6 點半開始一天的工作, 我的建議是 5:57 分的鬧鐘, 一首歌的時間讓自己從混沌走向清醒。

而需要儀式感, 是因為我們的主動性和自律性比我們想像的更為稀缺。 阿裡納斯在罰球之前, 喜歡在接球之後把球在腰部繞上個三圈。 網球運動員發球時, 有的喜歡摸一下自己的鼻子。 這些有意無意的信號, 都是在心裡給予自己暗示。

那麼你需要什麼樣的儀式感呢?其實很簡單, 按照你喜歡的來吧。 早上聽完一首歌曲再去刷牙洗臉,

鍛煉完 10 分鐘 keep 以後喝一杯溫水, 怎麼樣都好, 你只是需要給予自己一個滿血復活的一天現在開始了的信號。

2.帕累托定律與時間管理的“三隻青蛙”

1897 年, 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 19 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 他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 20% 的人佔有 80% 的社會財富。 這個現象在工作和學習中也是通用的, 把二八法則運用得熟練, 可以將那些影響最小, 價值最低的工作和最重要, 價值最高的任務區分開來。

而在時間管理中, 也有“三隻青蛙”的說法。 “三隻青蛙”, 即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任務。 我們可以將這二者結合起來, 確定屬於自己一天中, 最重要和緊急的三件事(“三隻青蛙”), 運用早晨塊狀的時間,

把他們一個個“吃掉。 ”而最優先“吃掉”的青蛙, 自然是最醜最大(最重要)的那只。

在《超效率理論》這本書裡, 同樣提到了“讓你的時間頭重腳輕”的觀點:一個高效的工作日程, 往往是把一天中最難做, 最費頭腦的事情做完。 如果相反, 人們總是還沒有做到最重要的工作, 就已經疲憊不堪了。 頭重腳輕的工作安排, 容易產生許多好處。 當你在早上完成了最難啃的任務之後, 就算累了, 也有信心來處理其他雜事。

3.番茄工作法與任務清單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 最大的阻礙即是拖延。 曾國潘曾說過, 一勤天下無難事, 這句話雖然有雞湯的成分, 但也從側面說明了人們普遍懶惰的劣性。 而在限定的時間內, 規定自己必須完成一些任務, 既是保障高效工作的前提,也是面對拖延這個小惡魔“殘酷”的考驗。

在這裡我推薦的番茄工作法,相信大家也不陌生,這是一種簡易的時間管理方法。具體的內容是將番茄時間設為 25 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進行短暫的 5 分鐘休息。每 4 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番茄工作法的優點在於,一則時間短,半個小時的工作總是比連續幾個小時更容易讓人在心理上接受。另一個則在於營造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它會促使你不知不覺的加快工作的速度與效率。

而想要保障高效率的工作,一份目標明確的任務清單也必不可少,不明確的任務清單是滋生拖延症的溫床。如果我在自己的任務清單裡第一條寫著:完成畢業論文。那麼最有可能出現的場景是:我深情的望著這六個大字發呆,然後拿起手機,百度了半個小時,之後選擇放棄,去玩兒鬥地主了。

所以,正確的任務清單應當是清晰而準確的。寫畢業論文這幾個字,我可以把它分解為:選題,找研究材料,作注釋,寫論點,甚至可以更加細化。再例如說打掃房間衛生,這件事的時間限定是模糊的,我可以在 20 分鐘內將它搞定,也可以拖上一個禮拜。如果沒有番茄鐘的監督,許多事可能就會永遠耽擱下去。當然,番茄鐘也只是一種方法,你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監督你有效利用時間的工具而已。

4.結構拖延法與動力催化

約翰·佩里在他的《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裡,介紹了一種用逆向思維戰勝拖延證的方法——結構化拖延法。結構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拖延者的這種心態,為某人必須完成的那些任務梳理出一個結構。

這種結構拖延法與上述的帕累托定律看似矛盾,但是在不同的學習任務中仍然可供作不同選擇。不論是哪種方法,只要從這些很小的習慣中堅持,變成一個良性的迴圈,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

此外,《心理暗示力》中提到了一條重複定律:任何的行為和思維,只要你不斷的重複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在你的潛意識當中,只要你能夠不斷地重複一些人、事、物,它們都會在潛意識裡變成事實。

把你的目標列成一個表,放在電腦桌面上。把能刺激你的事寫成便簽,放在工作中顯眼的位置,把你的公開承諾告訴你身邊的人,因擔心自己做不到產生的壓力會讓你保持動力。類似這些小方法,都可以成為你前進的動力催化。

5.日程校對與避免刺激

如果你將想要做的事寫在任務清單上,卻沒有完成,就會產生拖延。如果你將任務清單上的事完成了,還想要加上一些的時候,就是在破壞信任。任務清單必須要保障它的權威性。

有時候過度勤奮並不是一件好事,你把預計三天的任務清單在一天內做完,看似高效,但實際上卻破壞了這份清單的權威。下一次,你可能就會不太重視它了,因為在你的潛意識裡,它是可以變更的,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它或許會打破你的自律。

日程校對是你對你的任務清單有著明確的認知,當你沒做完的時候,堅持把他們做完。如果完成了,你就停下。

當我們要開始工作的時候,請關閉掉這一切能夠打擾你的資訊刺激。否則,你是無法做到專注的。

6.保持活力與監督回饋

高效率的工作是一件很費精力的事,所以這更需要我們保持自身的活力。在你疲憊的時候,兩個小時完成的任務,可能在清醒的時候,40 分鐘就能夠做完。

想要維持高效率的工作,除了日常的運動以外,為體能進食也尤為重要,血糖高低的水準對體能有著極大影響。你吃的每種食物都有對應的血糖值,血糖值高,對你短跑和短暫的運動是有利的,但是在一天的學習中,卻未必是好事。所以,多吃低血糖值的全穀物食物吧,它們釋放的熱量的速度較慢,可以讓你不會經歷含糖食物快速消耗的衝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少食多餐也對你的精力保持很有幫助。

最後再來談談監督與回饋。如果你決定每天打卡一百個單詞,堅持一百天。你獨自完成失敗的概率肯定遠遠大於一群人監督你完成失敗的概率。因為什麼?因為你怕丟臉呀。如果你告訴了身邊的好友,甚至發了朋友圈,下次堅持不住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那些給你點贊的人,那些等著你失敗嘲笑你的人,是不是又重新有了勇氣?

很多時候你優柔寡斷下不定決心去學習工作,其實只是缺少一個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已。如果別人的嘲諷對你來說都沒有用,那就用金錢吧。給自己設定一個有些難度,但是又能夠完成的目標,給朋友支付一筆你能承受的“鉅款”,然後讓他來監督你。在預計的時間內,你做到了,錢就還給你,做不到,錢就歸他。相信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能夠讓很多人振作起來。

既然有了懲罰,那麼必然就要有獎勵。比如:每天堅持練習半小時吉他,一個月後就獎勵自己一雙跑鞋。每天看完一小時的書,一個月後就獎勵自己一部 kind,這些增加目標收益,及時回饋,給予自我獎勵的方式,都是不錯的方法。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你能明白高效率工作和學習帶給你的樂趣。它不僅僅在於當你完成了任務清單能夠放心的領到獎金或是不會掛科,更在於有智慧和效率的學習與工作,能夠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多德也發現了這一現象,並提出了“意志薄弱”這一哲學問題,即:我們明知道學習對我們有利,但總不喜歡做,或是即使勉強學習,也是拖拖拉拉,效率低下。而這種拖延的低效學習,往往又會對人產生負罪感,從而惡性循環。

但事實上,掌握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將它變成一種生活中的習慣,保持高效率的學習,並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下面推薦的幾種方法,或許能讓你一點點的改變拖延的毛病。

1.養成早起的習慣與獨特的儀式感

早起並不是因為雞湯書上說的,早起就能夠成功,而是因為早起能夠訓練意志力與自控力,形成習慣化的規律生活。我曾經試過一段時間每天睡到中午自然醒,結果就是,精力變得越來越差,十二點半起床洗漱吃完外賣以後,打開電腦工作,到下午三四點又忽忽犯困了,這時候如果不睡,做事效率變得越來越低,如果睡去,到了晚上,沒有一兩點又是睡不著的。一整天下來,詫異的發現,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時間竟然只有兩三個小時。

作為一個熬夜多年的夜貓,我也嘗試過多種方法督促自己早睡,但是不論是聽純音樂,還是深呼吸數綿羊,統統都沒用。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裡,我總是忍不住睜開通紅的雙眼,緩緩摁亮手機。

後來我發現,真正有用的,只有早起。不曾在清晨的陽光裡睜開疲憊雙眼的夜貓,不足以語人生。只有當你忍受了多次睡眠不足還要堅持起床的苦痛,你才能真正明白早睡的幸福。

那麼,早起需要準備什麼?

一個準時響起的鬧鐘以及一個屬於自己的儀式習慣就夠了。鬧鐘這點不必多說,如果你打算 6 點起床,6 點半開始一天的工作,我的建議是 5:57 分的鬧鐘,一首歌的時間讓自己從混沌走向清醒。

而需要儀式感,是因為我們的主動性和自律性比我們想像的更為稀缺。阿裡納斯在罰球之前,喜歡在接球之後把球在腰部繞上個三圈。網球運動員發球時,有的喜歡摸一下自己的鼻子。這些有意無意的信號,都是在心裡給予自己暗示。

那麼你需要什麼樣的儀式感呢?其實很簡單,按照你喜歡的來吧。早上聽完一首歌曲再去刷牙洗臉,鍛煉完 10 分鐘 keep 以後喝一杯溫水,怎麼樣都好,你只是需要給予自己一個滿血復活的一天現在開始了的信號。

2.帕累托定律與時間管理的“三隻青蛙”

1897 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 19 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他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 20% 的人佔有 80% 的社會財富。這個現象在工作和學習中也是通用的,把二八法則運用得熟練,可以將那些影響最小,價值最低的工作和最重要,價值最高的任務區分開來。

而在時間管理中,也有“三隻青蛙”的說法。“三隻青蛙”,即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任務。我們可以將這二者結合起來,確定屬於自己一天中,最重要和緊急的三件事(“三隻青蛙”),運用早晨塊狀的時間,把他們一個個“吃掉。”而最優先“吃掉”的青蛙,自然是最醜最大(最重要)的那只。

在《超效率理論》這本書裡,同樣提到了“讓你的時間頭重腳輕”的觀點:一個高效的工作日程,往往是把一天中最難做,最費頭腦的事情做完。如果相反,人們總是還沒有做到最重要的工作,就已經疲憊不堪了。頭重腳輕的工作安排,容易產生許多好處。當你在早上完成了最難啃的任務之後,就算累了,也有信心來處理其他雜事。

3.番茄工作法與任務清單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最大的阻礙即是拖延。曾國潘曾說過,一勤天下無難事,這句話雖然有雞湯的成分,但也從側面說明了人們普遍懶惰的劣性。而在限定的時間內,規定自己必須完成一些任務,既是保障高效工作的前提,也是面對拖延這個小惡魔“殘酷”的考驗。

在這裡我推薦的番茄工作法,相信大家也不陌生,這是一種簡易的時間管理方法。具體的內容是將番茄時間設為 25 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進行短暫的 5 分鐘休息。每 4 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番茄工作法的優點在於,一則時間短,半個小時的工作總是比連續幾個小時更容易讓人在心理上接受。另一個則在於營造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它會促使你不知不覺的加快工作的速度與效率。

而想要保障高效率的工作,一份目標明確的任務清單也必不可少,不明確的任務清單是滋生拖延症的溫床。如果我在自己的任務清單裡第一條寫著:完成畢業論文。那麼最有可能出現的場景是:我深情的望著這六個大字發呆,然後拿起手機,百度了半個小時,之後選擇放棄,去玩兒鬥地主了。

所以,正確的任務清單應當是清晰而準確的。寫畢業論文這幾個字,我可以把它分解為:選題,找研究材料,作注釋,寫論點,甚至可以更加細化。再例如說打掃房間衛生,這件事的時間限定是模糊的,我可以在 20 分鐘內將它搞定,也可以拖上一個禮拜。如果沒有番茄鐘的監督,許多事可能就會永遠耽擱下去。當然,番茄鐘也只是一種方法,你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監督你有效利用時間的工具而已。

4.結構拖延法與動力催化

約翰·佩里在他的《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裡,介紹了一種用逆向思維戰勝拖延證的方法——結構化拖延法。結構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拖延者的這種心態,為某人必須完成的那些任務梳理出一個結構。譬如說我明天打算完成四件事:

完成一篇文案稿件

看完一部電影並寫下觀後感

收拾打掃房間

跑完 10 公里

在這四件事裡,前三件排列在先的任務,對我來說是當天最重要。但是當我早上醒來,準備寫文案稿件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毫無頭緒,那麼為了避免一事無成的焦慮感,我就會選擇先完成第三項和第四項,從心理上告訴自己:我今天可不是什麼也沒有做。

這樣雖然我的稿子今天還是沒有寫,但至少比玩了一天的手機強。

這種結構拖延法與上述的帕累托定律看似矛盾,但是在不同的學習任務中仍然可供作不同選擇。不論是哪種方法,只要從這些很小的習慣中堅持,變成一個良性的迴圈,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

此外,《心理暗示力》中提到了一條重複定律:任何的行為和思維,只要你不斷的重複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在你的潛意識當中,只要你能夠不斷地重複一些人、事、物,它們都會在潛意識裡變成事實。

把你的目標列成一個表,放在電腦桌面上。把能刺激你的事寫成便簽,放在工作中顯眼的位置,把你的公開承諾告訴你身邊的人,因擔心自己做不到產生的壓力會讓你保持動力。類似這些小方法,都可以成為你前進的動力催化。

5.日程校對與避免刺激

如果你將想要做的事寫在任務清單上,卻沒有完成,就會產生拖延。如果你將任務清單上的事完成了,還想要加上一些的時候,就是在破壞信任。任務清單必須要保障它的權威性。

有時候過度勤奮並不是一件好事,你把預計三天的任務清單在一天內做完,看似高效,但實際上卻破壞了這份清單的權威。下一次,你可能就會不太重視它了,因為在你的潛意識裡,它是可以變更的,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它或許會打破你的自律。

日程校對是你對你的任務清單有著明確的認知,當你沒做完的時候,堅持把他們做完。如果完成了,你就停下。

當我們要開始工作的時候,請關閉掉這一切能夠打擾你的資訊刺激。否則,你是無法做到專注的。

6.保持活力與監督回饋

高效率的工作是一件很費精力的事,所以這更需要我們保持自身的活力。在你疲憊的時候,兩個小時完成的任務,可能在清醒的時候,40 分鐘就能夠做完。

想要維持高效率的工作,除了日常的運動以外,為體能進食也尤為重要,血糖高低的水準對體能有著極大影響。你吃的每種食物都有對應的血糖值,血糖值高,對你短跑和短暫的運動是有利的,但是在一天的學習中,卻未必是好事。所以,多吃低血糖值的全穀物食物吧,它們釋放的熱量的速度較慢,可以讓你不會經歷含糖食物快速消耗的衝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少食多餐也對你的精力保持很有幫助。

最後再來談談監督與回饋。如果你決定每天打卡一百個單詞,堅持一百天。你獨自完成失敗的概率肯定遠遠大於一群人監督你完成失敗的概率。因為什麼?因為你怕丟臉呀。如果你告訴了身邊的好友,甚至發了朋友圈,下次堅持不住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那些給你點贊的人,那些等著你失敗嘲笑你的人,是不是又重新有了勇氣?

很多時候你優柔寡斷下不定決心去學習工作,其實只是缺少一個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已。如果別人的嘲諷對你來說都沒有用,那就用金錢吧。給自己設定一個有些難度,但是又能夠完成的目標,給朋友支付一筆你能承受的“鉅款”,然後讓他來監督你。在預計的時間內,你做到了,錢就還給你,做不到,錢就歸他。相信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能夠讓很多人振作起來。

既然有了懲罰,那麼必然就要有獎勵。比如:每天堅持練習半小時吉他,一個月後就獎勵自己一雙跑鞋。每天看完一小時的書,一個月後就獎勵自己一部 kind,這些增加目標收益,及時回饋,給予自我獎勵的方式,都是不錯的方法。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你能明白高效率工作和學習帶給你的樂趣。它不僅僅在於當你完成了任務清單能夠放心的領到獎金或是不會掛科,更在於有智慧和效率的學習與工作,能夠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既是保障高效工作的前提,也是面對拖延這個小惡魔“殘酷”的考驗。

在這裡我推薦的番茄工作法,相信大家也不陌生,這是一種簡易的時間管理方法。具體的內容是將番茄時間設為 25 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進行短暫的 5 分鐘休息。每 4 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番茄工作法的優點在於,一則時間短,半個小時的工作總是比連續幾個小時更容易讓人在心理上接受。另一個則在於營造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它會促使你不知不覺的加快工作的速度與效率。

而想要保障高效率的工作,一份目標明確的任務清單也必不可少,不明確的任務清單是滋生拖延症的溫床。如果我在自己的任務清單裡第一條寫著:完成畢業論文。那麼最有可能出現的場景是:我深情的望著這六個大字發呆,然後拿起手機,百度了半個小時,之後選擇放棄,去玩兒鬥地主了。

所以,正確的任務清單應當是清晰而準確的。寫畢業論文這幾個字,我可以把它分解為:選題,找研究材料,作注釋,寫論點,甚至可以更加細化。再例如說打掃房間衛生,這件事的時間限定是模糊的,我可以在 20 分鐘內將它搞定,也可以拖上一個禮拜。如果沒有番茄鐘的監督,許多事可能就會永遠耽擱下去。當然,番茄鐘也只是一種方法,你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監督你有效利用時間的工具而已。

4.結構拖延法與動力催化

約翰·佩里在他的《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裡,介紹了一種用逆向思維戰勝拖延證的方法——結構化拖延法。結構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拖延者的這種心態,為某人必須完成的那些任務梳理出一個結構。

這種結構拖延法與上述的帕累托定律看似矛盾,但是在不同的學習任務中仍然可供作不同選擇。不論是哪種方法,只要從這些很小的習慣中堅持,變成一個良性的迴圈,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

此外,《心理暗示力》中提到了一條重複定律:任何的行為和思維,只要你不斷的重複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在你的潛意識當中,只要你能夠不斷地重複一些人、事、物,它們都會在潛意識裡變成事實。

把你的目標列成一個表,放在電腦桌面上。把能刺激你的事寫成便簽,放在工作中顯眼的位置,把你的公開承諾告訴你身邊的人,因擔心自己做不到產生的壓力會讓你保持動力。類似這些小方法,都可以成為你前進的動力催化。

5.日程校對與避免刺激

如果你將想要做的事寫在任務清單上,卻沒有完成,就會產生拖延。如果你將任務清單上的事完成了,還想要加上一些的時候,就是在破壞信任。任務清單必須要保障它的權威性。

有時候過度勤奮並不是一件好事,你把預計三天的任務清單在一天內做完,看似高效,但實際上卻破壞了這份清單的權威。下一次,你可能就會不太重視它了,因為在你的潛意識裡,它是可以變更的,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它或許會打破你的自律。

日程校對是你對你的任務清單有著明確的認知,當你沒做完的時候,堅持把他們做完。如果完成了,你就停下。

當我們要開始工作的時候,請關閉掉這一切能夠打擾你的資訊刺激。否則,你是無法做到專注的。

6.保持活力與監督回饋

高效率的工作是一件很費精力的事,所以這更需要我們保持自身的活力。在你疲憊的時候,兩個小時完成的任務,可能在清醒的時候,40 分鐘就能夠做完。

想要維持高效率的工作,除了日常的運動以外,為體能進食也尤為重要,血糖高低的水準對體能有著極大影響。你吃的每種食物都有對應的血糖值,血糖值高,對你短跑和短暫的運動是有利的,但是在一天的學習中,卻未必是好事。所以,多吃低血糖值的全穀物食物吧,它們釋放的熱量的速度較慢,可以讓你不會經歷含糖食物快速消耗的衝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少食多餐也對你的精力保持很有幫助。

最後再來談談監督與回饋。如果你決定每天打卡一百個單詞,堅持一百天。你獨自完成失敗的概率肯定遠遠大於一群人監督你完成失敗的概率。因為什麼?因為你怕丟臉呀。如果你告訴了身邊的好友,甚至發了朋友圈,下次堅持不住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那些給你點贊的人,那些等著你失敗嘲笑你的人,是不是又重新有了勇氣?

很多時候你優柔寡斷下不定決心去學習工作,其實只是缺少一個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已。如果別人的嘲諷對你來說都沒有用,那就用金錢吧。給自己設定一個有些難度,但是又能夠完成的目標,給朋友支付一筆你能承受的“鉅款”,然後讓他來監督你。在預計的時間內,你做到了,錢就還給你,做不到,錢就歸他。相信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能夠讓很多人振作起來。

既然有了懲罰,那麼必然就要有獎勵。比如:每天堅持練習半小時吉他,一個月後就獎勵自己一雙跑鞋。每天看完一小時的書,一個月後就獎勵自己一部 kind,這些增加目標收益,及時回饋,給予自我獎勵的方式,都是不錯的方法。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你能明白高效率工作和學習帶給你的樂趣。它不僅僅在於當你完成了任務清單能夠放心的領到獎金或是不會掛科,更在於有智慧和效率的學習與工作,能夠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多德也發現了這一現象,並提出了“意志薄弱”這一哲學問題,即:我們明知道學習對我們有利,但總不喜歡做,或是即使勉強學習,也是拖拖拉拉,效率低下。而這種拖延的低效學習,往往又會對人產生負罪感,從而惡性循環。

但事實上,掌握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將它變成一種生活中的習慣,保持高效率的學習,並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下面推薦的幾種方法,或許能讓你一點點的改變拖延的毛病。

1.養成早起的習慣與獨特的儀式感

早起並不是因為雞湯書上說的,早起就能夠成功,而是因為早起能夠訓練意志力與自控力,形成習慣化的規律生活。我曾經試過一段時間每天睡到中午自然醒,結果就是,精力變得越來越差,十二點半起床洗漱吃完外賣以後,打開電腦工作,到下午三四點又忽忽犯困了,這時候如果不睡,做事效率變得越來越低,如果睡去,到了晚上,沒有一兩點又是睡不著的。一整天下來,詫異的發現,真正有效率的工作時間竟然只有兩三個小時。

作為一個熬夜多年的夜貓,我也嘗試過多種方法督促自己早睡,但是不論是聽純音樂,還是深呼吸數綿羊,統統都沒用。無數個輾轉反側的夜裡,我總是忍不住睜開通紅的雙眼,緩緩摁亮手機。

後來我發現,真正有用的,只有早起。不曾在清晨的陽光裡睜開疲憊雙眼的夜貓,不足以語人生。只有當你忍受了多次睡眠不足還要堅持起床的苦痛,你才能真正明白早睡的幸福。

那麼,早起需要準備什麼?

一個準時響起的鬧鐘以及一個屬於自己的儀式習慣就夠了。鬧鐘這點不必多說,如果你打算 6 點起床,6 點半開始一天的工作,我的建議是 5:57 分的鬧鐘,一首歌的時間讓自己從混沌走向清醒。

而需要儀式感,是因為我們的主動性和自律性比我們想像的更為稀缺。阿裡納斯在罰球之前,喜歡在接球之後把球在腰部繞上個三圈。網球運動員發球時,有的喜歡摸一下自己的鼻子。這些有意無意的信號,都是在心裡給予自己暗示。

那麼你需要什麼樣的儀式感呢?其實很簡單,按照你喜歡的來吧。早上聽完一首歌曲再去刷牙洗臉,鍛煉完 10 分鐘 keep 以後喝一杯溫水,怎麼樣都好,你只是需要給予自己一個滿血復活的一天現在開始了的信號。

2.帕累托定律與時間管理的“三隻青蛙”

1897 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帕累托偶然注意到 19 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他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 20% 的人佔有 80% 的社會財富。這個現象在工作和學習中也是通用的,把二八法則運用得熟練,可以將那些影響最小,價值最低的工作和最重要,價值最高的任務區分開來。

而在時間管理中,也有“三隻青蛙”的說法。“三隻青蛙”,即一天中最重要的三件任務。我們可以將這二者結合起來,確定屬於自己一天中,最重要和緊急的三件事(“三隻青蛙”),運用早晨塊狀的時間,把他們一個個“吃掉。”而最優先“吃掉”的青蛙,自然是最醜最大(最重要)的那只。

在《超效率理論》這本書裡,同樣提到了“讓你的時間頭重腳輕”的觀點:一個高效的工作日程,往往是把一天中最難做,最費頭腦的事情做完。如果相反,人們總是還沒有做到最重要的工作,就已經疲憊不堪了。頭重腳輕的工作安排,容易產生許多好處。當你在早上完成了最難啃的任務之後,就算累了,也有信心來處理其他雜事。

3.番茄工作法與任務清單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最大的阻礙即是拖延。曾國潘曾說過,一勤天下無難事,這句話雖然有雞湯的成分,但也從側面說明了人們普遍懶惰的劣性。而在限定的時間內,規定自己必須完成一些任務,既是保障高效工作的前提,也是面對拖延這個小惡魔“殘酷”的考驗。

在這裡我推薦的番茄工作法,相信大家也不陌生,這是一種簡易的時間管理方法。具體的內容是將番茄時間設為 25 分鐘,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時鐘響起,然後進行短暫的 5 分鐘休息。每 4 個番茄時段多休息一會兒。

番茄工作法的優點在於,一則時間短,半個小時的工作總是比連續幾個小時更容易讓人在心理上接受。另一個則在於營造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它會促使你不知不覺的加快工作的速度與效率。

而想要保障高效率的工作,一份目標明確的任務清單也必不可少,不明確的任務清單是滋生拖延症的溫床。如果我在自己的任務清單裡第一條寫著:完成畢業論文。那麼最有可能出現的場景是:我深情的望著這六個大字發呆,然後拿起手機,百度了半個小時,之後選擇放棄,去玩兒鬥地主了。

所以,正確的任務清單應當是清晰而準確的。寫畢業論文這幾個字,我可以把它分解為:選題,找研究材料,作注釋,寫論點,甚至可以更加細化。再例如說打掃房間衛生,這件事的時間限定是模糊的,我可以在 20 分鐘內將它搞定,也可以拖上一個禮拜。如果沒有番茄鐘的監督,許多事可能就會永遠耽擱下去。當然,番茄鐘也只是一種方法,你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夠監督你有效利用時間的工具而已。

4.結構拖延法與動力催化

約翰·佩里在他的《拖拉一點也無妨》這本書裡,介紹了一種用逆向思維戰勝拖延證的方法——結構化拖延法。結構化拖延法正是利用了拖延者的這種心態,為某人必須完成的那些任務梳理出一個結構。譬如說我明天打算完成四件事:

完成一篇文案稿件

看完一部電影並寫下觀後感

收拾打掃房間

跑完 10 公里

在這四件事裡,前三件排列在先的任務,對我來說是當天最重要。但是當我早上醒來,準備寫文案稿件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毫無頭緒,那麼為了避免一事無成的焦慮感,我就會選擇先完成第三項和第四項,從心理上告訴自己:我今天可不是什麼也沒有做。

這樣雖然我的稿子今天還是沒有寫,但至少比玩了一天的手機強。

這種結構拖延法與上述的帕累托定律看似矛盾,但是在不同的學習任務中仍然可供作不同選擇。不論是哪種方法,只要從這些很小的習慣中堅持,變成一個良性的迴圈,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

此外,《心理暗示力》中提到了一條重複定律:任何的行為和思維,只要你不斷的重複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在你的潛意識當中,只要你能夠不斷地重複一些人、事、物,它們都會在潛意識裡變成事實。

把你的目標列成一個表,放在電腦桌面上。把能刺激你的事寫成便簽,放在工作中顯眼的位置,把你的公開承諾告訴你身邊的人,因擔心自己做不到產生的壓力會讓你保持動力。類似這些小方法,都可以成為你前進的動力催化。

5.日程校對與避免刺激

如果你將想要做的事寫在任務清單上,卻沒有完成,就會產生拖延。如果你將任務清單上的事完成了,還想要加上一些的時候,就是在破壞信任。任務清單必須要保障它的權威性。

有時候過度勤奮並不是一件好事,你把預計三天的任務清單在一天內做完,看似高效,但實際上卻破壞了這份清單的權威。下一次,你可能就會不太重視它了,因為在你的潛意識裡,它是可以變更的,這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它或許會打破你的自律。

日程校對是你對你的任務清單有著明確的認知,當你沒做完的時候,堅持把他們做完。如果完成了,你就停下。

當我們要開始工作的時候,請關閉掉這一切能夠打擾你的資訊刺激。否則,你是無法做到專注的。

6.保持活力與監督回饋

高效率的工作是一件很費精力的事,所以這更需要我們保持自身的活力。在你疲憊的時候,兩個小時完成的任務,可能在清醒的時候,40 分鐘就能夠做完。

想要維持高效率的工作,除了日常的運動以外,為體能進食也尤為重要,血糖高低的水準對體能有著極大影響。你吃的每種食物都有對應的血糖值,血糖值高,對你短跑和短暫的運動是有利的,但是在一天的學習中,卻未必是好事。所以,多吃低血糖值的全穀物食物吧,它們釋放的熱量的速度較慢,可以讓你不會經歷含糖食物快速消耗的衝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少食多餐也對你的精力保持很有幫助。

最後再來談談監督與回饋。如果你決定每天打卡一百個單詞,堅持一百天。你獨自完成失敗的概率肯定遠遠大於一群人監督你完成失敗的概率。因為什麼?因為你怕丟臉呀。如果你告訴了身邊的好友,甚至發了朋友圈,下次堅持不住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那些給你點贊的人,那些等著你失敗嘲笑你的人,是不是又重新有了勇氣?

很多時候你優柔寡斷下不定決心去學習工作,其實只是缺少一個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已。如果別人的嘲諷對你來說都沒有用,那就用金錢吧。給自己設定一個有些難度,但是又能夠完成的目標,給朋友支付一筆你能承受的“鉅款”,然後讓他來監督你。在預計的時間內,你做到了,錢就還給你,做不到,錢就歸他。相信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能夠讓很多人振作起來。

既然有了懲罰,那麼必然就要有獎勵。比如:每天堅持練習半小時吉他,一個月後就獎勵自己一雙跑鞋。每天看完一小時的書,一個月後就獎勵自己一部 kind,這些增加目標收益,及時回饋,給予自我獎勵的方式,都是不錯的方法。

說了這麼多,其實最重要的還是你能明白高效率工作和學習帶給你的樂趣。它不僅僅在於當你完成了任務清單能夠放心的領到獎金或是不會掛科,更在於有智慧和效率的學習與工作,能夠提升你的生活品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