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我們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本報評論員扈宏毅如果你是一名醫生, 希望你能合理用藥, 不給別人的孩子濫用抗生素; 如果你是一名商人, 希望你能拒絕生產、銷售沒有品質保證的食品;如果你是一名司機, 願你能文明駕駛, 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出行環境……兒童節年復一年, 當年的孩子長成了大人, 如今便都在這一天回憶童年。 回憶, 便意味著已經是過去的事了, 誰也阻止不了時間的腳步。 但好在, 從某種意義上說, 生命是可以延續的, 就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思維, 我們可以把很多美好的事情, 傳遞給下一代。 在這個過程當中, 你可以堅持一些東西,

也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因此, 在六月一日這一天, 除了回憶, 我們還應該多一點思考, 我們能為下一代做些什麼。

從某些方面來說, 長輩為子女、兒孫做的事情已經很多了。 比如供他們吃穿、讀書, 撫養他們長大。 然而從另外一個維度看, 我們為他們做的還很少很少, 以至於新聞中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兒童遭遇健康和生命威脅的悲劇。 不安全的食品、被污染的環境讓一些孩子在嬰兒期就“輸在起跑線上”, 骯髒恐怖的黑手屢屢伸向不諳世事的女童, 不文明的交通環境每年奪去萬余兒童的生命, 年年都有一些可惡的大人將孩子遺忘在封閉的汽車裡, 還有屢屢超載的校車、“豆腐渣校舍”、農村一片片無人看守的池塘……

把可怕的事情彙集在一起做個總結, 真是讓人心寒恐懼, 但即便這不是普遍現象, 我們依然不能視而不見, 因為很多孩子和家庭已經遭遇過這樣的悲劇, 而現實是問題還遠未得到解決。 何況還有更多孩子遭遇的悲劇不是突發性的, 比如呼吸霧霾、吃問題食品、接受過度醫療、忍受家庭暴力等等。

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他們為了孩子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而購置高檔空氣淨化器; 為了讓孩子吃到更安全的食品去購買價格較高的有機食品或者乾脆去海外淘貨。 但是孩子不可能永遠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而不接觸外界,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因此, 為了我們共同的“孩子”, 等待大人們去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是一名醫生, 希望你能合理用藥, 不給別人的孩子濫用抗生素;如果你是一名商人, 希望你能拒絕生產、銷售沒有品質保證的食品;如果你是一名司機, 願你能文明駕駛, 給孩子一個安全的出行環境;如果你是一名教師, 除了文化知識, 還可以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如果你沒有職業, 但作為家長, 也應該明白如何保護孩子的安全, 用心去愛他們, 別把他們遺忘在車內, 別讓他們單獨待在家裡, 也不要讓他們私自下河游泳……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 “六一”兒童節也與其他節日一樣幾乎變成了購物節。 而60多年前, 國際兒童節設立的初衷, 是為了保護兒童權利, 反對虐待或毒害兒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成立之初也向全國人民和國際社會做出嚴肅承諾:保護兒童。

在任何國家和社會當中, 兒童都是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 如何對待兒童, 考驗著一個民族的良知, 如何對待兒童, 就是如何對待我們的未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