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德戰場上兩國打得不可開交,然而私底下卻發生這種事

二戰中的蘇德戰爭, 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 戰爭本身是大國間政治較量的延伸, 是國家實力的對抗, 蘇德戰爭卻又因為兩國人民間的仇恨而變得格外慘烈。 早在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前, 兩國是站在同一戰線上的盟友。

然而兩國又可謂是“各懷鬼胎”, 蘇聯一直想要武裝佔領德國, 然後將無產階級革命輸出、甚至輻射到整個歐洲;而希特勒原本希望跟“血統高貴”的英國聯手, 並看不起蘇聯人, 無奈邱吉爾態度強硬, 加上如果想要越過英吉利海峽進攻英國本土, 又不得不借助蘇聯強大傘兵的力量。 不過另一方面, 希特勒又深知蘇聯人的野心, 因此, 當他認為英國已無法對德國構成威脅時, 便將槍口轉向蘇聯。

1941年6月22日, 蘇德邊境上的德軍突然向蘇聯發動進攻。 就在攻勢發起的前一天, 兩國士兵還有說有笑的。 因此前期蘇軍遭遇一系列重大的軍事行動失敗。

按理說, 德軍侵略了自己的國家, 佔領祖國領土, 蘇聯人民應該非常憤怒才對。 不過事實卻大大超出許多德國士兵預料。

據德國名將古德里安回憶, 戰爭初期是出奇地順利, 基本上沒有遭遇蘇軍像樣的抵抗。 不過當他的部隊穿過一座蘇聯村莊時竟然被一些村民攔住了。

一位蘇聯大媽攔住古德里安的指揮車, 由於語言不通, 古德里安的副官們一度以為這些蘇聯人是來行刺的。 經過翻譯後德軍才得知, 這些蘇聯人竟然是來給德軍送飯的。

原來, 受困于蘇聯的政治體制, 當時國家集中力量建設重工業, 百姓的生活卻非常困難。 加上在蘇維埃剛剛建立政權那段時間, 支持沙皇的保皇黨、軍國主義者和自由民主分子等構成的白軍沒少給蘇聯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因此, 蘇俄政權建立後, 對烏克蘭、白俄羅斯一帶進行較為高壓的統治。 加上蘇俄政府的各種社會主義政策和餘糧收集制, 本來就不怎麼富裕的蘇聯人民, 生活更加拮据。

因此, 在德軍攻入蘇聯境內, 蘇聯人民一度將德軍視為“解放者”。 之前提到的蘇聯大媽和一些村民就是拿著食物迎接德軍, 希望德國人能給他們帶來真正的自由。 實際上這種情況在二戰中非常普遍, 比如在亞洲戰場上, 備受英國、法國欺辱的東南亞各國就把翻身的希望寄託在日軍身上,

緬甸戰役時, 獨立革命領導人昂山將軍就曾與日軍達成協議, 幫助日軍抵抗英軍。 英國人本來戰鬥力就低, 更是被緬甸反英組織打得不堪其擾。

話說回來, 古德里安是一個純粹的軍人, 他不想傷害平民。 但這些大媽死活攔著車不讓走, 無奈之下, 德國軍官們只能將食物吃掉。 吃完之後, 古德里安還向這些村民表示感謝, 臨走前專門饋贈了一些德軍的軍用罐頭等食物。 類似的事情一度非常普遍, 德軍所到一處, 都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 古德里安認為, 蘇聯人民的態度對德軍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 德軍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加上德軍在前期的一系列戰役中動輒數以十萬計的俘虜蘇軍士兵, 德軍將領們認為蘇軍戰鬥力實在薄弱,高層普遍認為拿下蘇聯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這種觀點很快就被打破了,隨著党衛軍的進入,其一系列殘忍的屠殺行為和種族政策令蘇聯人民意識到,侵略者的本質仍舊是殘暴,希特勒和納粹黨的殘暴絲毫不亞於史達林。此時,蘇聯人民紛紛開石抵抗德軍,投身于偉大的衛國戰爭中。

德軍將領們認為蘇軍戰鬥力實在薄弱,高層普遍認為拿下蘇聯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這種觀點很快就被打破了,隨著党衛軍的進入,其一系列殘忍的屠殺行為和種族政策令蘇聯人民意識到,侵略者的本質仍舊是殘暴,希特勒和納粹黨的殘暴絲毫不亞於史達林。此時,蘇聯人民紛紛開石抵抗德軍,投身于偉大的衛國戰爭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